靈性成長,考驗你十個特質

2021-02-18 身心靈

水果成熟時,自然會從樹上落下,什麼是靈性成長的果實呢?靈性成長究竟要讓我們走向哪裡?而什麼樣的特質,稱得上是成熟的靈性呢?

在靈性生活中,如果時候到了,心就像水果一樣開始成熟、變甜。我們的修行會從青澀、艱難的成長期,轉變成在奧秘中安住,從信賴外在形式轉變為安住於內心。我們來探討這些靈性成熟的特質:

一 非理想主義

成熟的心不會有完美主義,它安住在存有的慈悲中,而不在完美的楷模裡。非理想主義的靈性不會尋求完美的世界,也不試圖使自己、身體與人格變得完美,不會根據外在某些極度純淨的特殊形象而對老師或開悟抱持浪漫的想法。因此靈性生活並不是尋求收穫或成就,而是去愛和自由。

二 仁慈

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仁慈,它是以自我接納為基礎。如果為我們曾有過的無知行為或仍留在我們心裡的恐懼而產生的罪惡感、指責或羞愧,就無法發展出仁慈。了解開放需要慈愛的溫暖陽光。「你不需要當好人,你不需要用雙膝跪行,穿越100裡的沙漠,表示悔改。你只需要讓身體這個柔軟的動物,愛其所愛。」

成熟的靈性會反映出我們內心深處感恩與寬恕的能力。

三 耐性

成熟的靈性了解覺醒的過程需要經過許多季節和周期,它要求我們作出最深的承諾,在心中坐定,並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敞開。真正的耐性不是為了要有所得,也不是為了任何成就。耐性能讓我們向超越時間的事物敞開。佛陀談到要修行十萬大劫的時間,意思不是說要花上無窮的時間才能覺醒,而是指覺醒是超越時間的。覺醒不在於幾周、幾年或幾輩子,而是指現在就以愛和耐性打開自己,進入奧秘。

四 活在當下

佛陀說:「只有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裡,帶著它的心,才會看見束縛和苦難;也只有在此,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脫。」

靈性成熟的第四個特質就是活在當下。靈性的覺醒發生在此時此刻的生活中。禪宗傳統認為:「狂喜之後,就是洗衣服。」靈性的成熟不只會在超越中展現,也會在內心展現,想要讓神聖照亮、穿透我們的每一個動作。超常意識狀態、超凡的心靈經驗、意識的巨大開啟都很重要,但其重要性不在經驗本身,而在於這些經驗促使我們轉而注意自己化身為人,在人身中增長智慧、深化慈悲的能力。

五 整合而體證的神聖感

「整合」就是不在生活中製造切割的區塊,不劃分神聖與不神聖;「體證」是指在我們的言語和行為中重視靈性,否則,我們的靈性就沒有任何真正的價值。整合而體證的靈性修行包括我們的工作、愛、家庭和創造力。個人和普世是相互聯結的,靈性生活的普遍真理只能在每一個特定的個人環境中實現。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的靈性生活。

六 質疑

靈性成熟的第六個特質是質疑。我們並不是要採納一種哲學,或是盲目遵循一個偉大的老師或一條迷人的道路,而是要體認我們必須為自己而看見,這種質疑的性質被佛陀稱為「擇法」,也就是自己對真理的研究。這種質疑結合了思想的開放,禪宗的「不知道」的心,和一種「分辨的智慧」,能區分有益與無益的事,能一直睜開願意學習的雙眼。

質疑使我們既能運用傳統的偉大智慧,向老師學習,成為團體的一部分,同時仍與自己保持接觸,能在非常尊重自己的整合與覺醒中看見真理、述說真理。

七 彈性

佛陀說:「對一位不採納任何觀點的智者而言,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會有任何造成衝突的事呢?」

靈性成熟的第七個特質是彈性。靈性成熟使我們像竹子一樣,可以在風中擺動,以我們的心與認識來回應世界,尊重周遭不斷變化的環境。靈性成熟的人已學會留在當下和放下的偉大藝術,彈性使我們能了解並不是只有一種修行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種美好的靈性傳承,而是有許多方式;了解靈性生活不是採納某種特定的哲學、整套信仰或教法,不能據此反對某人或某事。這是一種心的自在,了解所有靈性工具都只是竹筏,用來跨越河流,達到自由。

八 擁抱對立面

擁抱對立面,這種能力可以讓心容納生命的矛盾。一個孩子的成長中,有一天終於會了解身邊的人同時有好有壞:有愛,也有憤怒;有慷慨,也有恐懼。靈性的成熟也有類似的發展,我們不再尋找完美的父母、具有完美智慧的上師,也不再嘗試找到全然美好的事物,以對抗全然不好的事物,也不會再區分受害者與施虐者。我們開始了解每一面都包含了對立面。

當我們擁抱生命中的對立面,就容納了自己的生與死,自身的喜悅與痛苦,將兩面看成不可分開的。我們會同時尊重空性和表象形式中的神聖,了解蘇菲派所說的:「向安拉祈禱,但要拴好駱駝。」當靈性成熟時,我們就能學會接受修行中的對立面:我們需要老師,也要為自己的修行負責;意識有各種超越的狀態,也要以個人的方式實現它們;有業力制約的力量,也有人性全然自由的能力。我們就可以成為靈魂之舞的一部分,以輕鬆幽默的態度擁抱它,與之完全和平相處。

九 智慧而慈悲的關係

成熟靈性生活的下一個方面就是關係。我們總是與某種事物相關。我們在一切事物間找到智慧而慈悲的關係,就是找到全然尊重它們的能力。我們對生活中發生的事可能沒有什麼控制力,卻能選擇如何與自己的經驗建立關係。成熟的靈性就是在關係中接納生命。願意與生活中的一切建立關係,就能產生修行的精神:視一切為神聖的。我們的家庭生活、性慾、社會、地球的生態、政治、金錢,我們與每一種存有、行動之間的關係,都表現出法。

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所有的相遇都和整個靈性生活有關。同樣的,我們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的細心和慈悲,就是修行的標尺。成熟的靈性重視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沒有一件事可以從靈性生活中排除。

十 平凡

尼薩伽達塔是不二論的大師,有人問他,他的意識和周遭的尋道者有何不同,他微笑著回答,他已不再認同尋道者。沒錯,他會坐著等待早餐、中餐,飢腸轆轆,也許像其他人一樣不耐煩,但其下是有如海洋般的安詳與了解。他不會陷入或認同生活中任何變化的情境,所以他和周遭的人不同,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是平靜的。

靈性成熟的最後一個特質就是平凡,在某些傳承中稱為「開悟後的修行」,這是在特殊靈性狀態和副作用消退之後的平凡。靈性生活的平凡來自學會信賴的心,來自對生命恩典的感激。當我們就只是自己,不偽裝也不作假,就能在宇宙中安息。在這種平凡中,沒有高下之分,不需要改善什麼,不需要渴望什麼,只是在愛與了解中向世界的喜悅和苦難敞開。

● 如何關注:點擊標題下藍色的「身心靈」。

● 如何轉發: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 關注後回覆:佔卜,進入在線靈性佔卜。
● 關注後回覆:我的前世,進入在線前世分析。
● 關注後回覆:改運,查看改運方法。

● 關注後回覆:目錄,查看更多、聯繫方式。

● 關注後回覆:課程,查看近期身心靈課程。


相關焦點

  • 成長︱傑克•康菲爾德:靈性成熟的十個特質
    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就是仁慈,它是以自我接納為基礎。為我們曾有過的無知行為或仍留在我們心裡的恐懼而產生的罪惡感、指責或羞愧,無法發展出仁慈。了解開放需要慈愛的溫暖陽光。我們太容易把靈性和宗教轉變成艾倫·沃茨所說的「可怕的義務」。
  • 靈性成長 | 有靈性的人,這10大品質會自然流露出來
    活在當下靈性成熟的第四個特質就是:活在當下。靈性的覺醒發生在此時此地的生活中。整合而體證的神聖感靈性成熟的第五個特質就是:整合而體證的神聖感。質疑靈性成熟的第六個特質是:質疑。彈性靈性成熟的第七個特質是:彈性。
  • 靈性高的人10項特質,有靈性的人這些品質自然會流露出來
    仁慈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就是仁慈,它是以自我接納為基礎。為我們曾有過的無知行為或仍留在我們心裡的恐懼而產生的罪惡感、指責或羞愧,無法發展出仁慈。了解開放需要慈愛的溫暖陽光。我們太容易把靈性和宗教轉變成艾倫·沃茨所說的「可怕的義務」。
  • 集體潛意識、心智成長與靈性的回歸
    >靈性的回歸也許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略帶諷刺的命題。所以,它設計的一切總是為了使有情在經歷事相中能得到心智的成長,以訓練出足夠的智慧,為回歸、自覺本源而做準備,它總是盡心盡職地工作,無論它曾經為你設計的往事多麼令人匪夷所思與不堪回首。
  • 靈性彩油:你就是你所選的顏色
    在靈性彩油(Auro-Soma)的系統裡人如同花朵一樣,都將擁有自己的靈魂色彩每朵花都有一個靈魂,每個人也是但究竟有多少人了解自己?作為千千萬萬個人中的一個,你與他人究竟有何不同?你的最深的靈魂特質是什麼?你所擁有的天賦挑戰是什麼?你當下面臨的課題是什麼?
  • 靈性覺醒篇40:靈性成長的最終階段,接納一切,擁有無條件的愛
    一個人靈性覺醒後的最終走向,必然是擁有對世界無條件的愛。既然是無條件的愛,證明這種愛付出於人是不求回報的。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覺得這不就是聖母行為嗎?其實並不是一回事。雖然都是付出,但它們的內在核心不同。道德標準倡導的對人付出不求回報,他們往往是將這種付出宣揚成一種高尚行為。
  • 如環無端 我的靈性成長曆程
    因為一位讀者朋友的交流,簡單疏理一下自己的靈性成長足跡。10多年前開始接觸《了凡四訓》、王鳳儀《化性談》的啟蒙,還有中裡巴人《求醫不如求己》的中醫啟蒙,六年前開始鍊金術、關係導師等落地體驗課程學習,四年前接觸彼尚、麥樂老師,聽了很多鳳凰嫻老師的靈性微課,張德芬老師《遇見未知的自己》系列,大連薩楠老師的跨次元催眠療愈師培訓等,一年多之前開始有意識地聽心想生老師講解心經,反覆聽,一知半解,也是無意中的巧合,之前每天毛筆臨慕楷書一年
  • 集體潛意識、心智成長與靈性的回歸---神話故事,匪夷所思業行的背後……
    所以,它設計的一切總是為了使有情在經歷事相中能得到心智的成長,以訓練出足夠的智慧,為回歸、自覺本源而做準備,它總是盡心盡職地工作,無論它曾經為你設計的往事多麼令人匪夷所思與不堪回首。每次在人類經歷自然考驗時,總有英雄人物出來犧牲自己,為大眾出謀劃策、降妖除魔,甚至有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神農嘗百草等等傳說。
  • 高度敏感的人格特質 · 它也許是你最佳的內在驅動力
    多年後,F了解到他是一個具備高度敏感性人格的人(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對喧譁的環境,明亮的燈光和他人的情緒都很敏感。然而,心理學上存在這樣一個術語,並不代表它一定就是個「問題」。據調查,HSP人群佔世界人口總數的15-20%。
  • 靈性逃避:你在修行靈性,還是在逃避人生?
    不好意思,今天就是要破你的「執」你才能看見背後真正的智慧請全息看待本文,與任何宗教無關一切都只與你自己有關!關於內在發展的關注和外在的行動,在兩者間的平衡是心理-靈性成長最細膩的面向。要對抗這三種主要的人生陷阱──逃避式的心靈修持、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耽溺、以及鈍化的麻痺──可以透過人之所以為人的三個向度,吸收其中的某種核心資源來達成,這三個向度就是中國傳統哲學中所說的天、地、人。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人是一個存有,直立於地上,雙腳著地,頭頂青天。
  • 靈性系列 哪幅天使牌卡最合適你?(七)
    這副牌卡的能量鮮活而流動,神聖的Mother Mary非常溫柔,給心靈帶來慰藉,也教導女性在保持陰柔溫暖特質的同時,更加強大自信。對於那些想念母親、有母親議題、或以Mary命名的客戶,是一副很適合的牌卡。
  • 生命之美 自戀和靈性自我膨脹
    那麼,反應在靈性成長的圈子裡,這類型人格的人就是最常追求神奇、神秘與超自然反應與體驗的人群。同樣,具有這樣看起來超級自信的性格特質的人,這種會把使命說演繹得淋漓盡致的演說家們,因其具有的鼓動性特徵,即使去競選總統,也相對容易壓過那些看起來謙和有禮的人——當人們在自己身上無法實現某些願望的時候,會更願意投射在這類公眾人物身上,期待在他們身上看到這些特質被充分的發揮與滿足。 而在身心靈圈子裡,人們更需要對此類人群的崇拜。
  • Aura-Soma靈性彩油000~20號平衡油說明
    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具有很好的個人魅力和領袖的特質。不管那個人是男人或女人,都具有很強的男性特質。可以改善的人格面:女性面有問題。傾向於心理上的過度興奮和負面地控制別人。在表達自己方面有困難。心靈層面:這一瓶能夠幫助你去跟與服務性質有關的人生目標結合。幫助你放掉舊有的信念。心理層面:對記憶力不好有幫助,對心理上的過度興奮有幫助。
  • 【創造神聖的家】讓能量意識幫助你靈性提升
    如果這樣做讓你感到不自在,你可以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對你的家表達感謝。人類心靈在和諧、美麗、平衡的環境裡,才能成長壯大。用使人平靜的色調粉刷牆壁。帶新鮮花朵到家裡。把家具擺設成令人愉悅的模樣。清楚混亂與雜亂。點上薰香。懸掛美麗的圖片和鏡子增添亮度。打開百葉窗和窗簾,讓光線照進來。光線能使能量流動。
  • 脈輪與靈性彩油
    而世界各地任何深入地探索自己的人們也發現到這七個地方,包括現代心理治療師如 Wilhelm Reich。Aura-Soma 平衡油是用於身體上的,它的顏色會通過皮膚被吸收,然後它的能量會流往相關的能量中心及內在器官,然後再離開身體進入氣場的能量體。【Aura-Soma靈性彩油基本十四色的含義】
  • 「靈性高的人,都有什麼特質」
    ——有靈性的人這些品質自然會流露出來。第九:可以看見問題的本質。——有靈性的人不是用思維分析,而是用內在全體智慧看問題。第十:認識到自己已經是佛。——迷時凡夫,悟時佛!庸人透過現象看到的是現象,然後隨波逐流,有靈氣的人透過現象看到的不單指是本質,還能舉一反三總結經驗教訓結果,然後堅定信念的執行!
  • 靈性覺醒的14個跡象
    你有經歷過任何一種靈性覺醒的症狀嗎?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的答案是「是的!」靈性覺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個人會意識到他們與無限連接,並逐漸意識到他們的靈性本質。然而,當我們在身體之中時,有許多人都「忘記」我們的靈性本質。我們經常認為我們是彼此分離的,這一生就是我們唯一的存在。當一些人體驗了靈性覺醒,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靈性本質,並且理解他們真正與永恆的存在連接。這個結果往往會遇到一些特定的靈性覺醒狀況。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靈性覺醒之人都將體驗到以下的跡象和症狀,但他們至少會經歷到幾個。
  • 【靈性彩油】12星座不同的守護精靈
    雙魚座的幸運瓶——藍/綠 3號靈性彩油瓶「強壯瓶~心輪瓶」:這一瓶靈性彩油代表滋潤內心的溝通,綠/藍色的能量幫助雙魚心緒的穩定,加強表達,發揮富有同情心、具有直覺、捨己為人的正向特質,帶來信任與支持的力量。 雙魚座的建議:平時注意照顧自己的心肺和喉嚨,多補充水份和綠色的食物,可幫助雙魚更加發揮個人潛能。
  • 51個靈性覺醒的徵兆
    4.舊的人事物再度出現 :類似的人又再出現在生活中這是個完結的課題(再給機會去考驗自己怎麼處理或放棄脫離),或許必須重新檢視自我價值,多餘不需要的(擁有),創意,附著上癮(的習慣)等等。提醒>>同上。你不要分析太多這些事情,抽絲剝繭得太深入只能把你捲入更深的牛角裡。
  • 十個:《我是大衛》成長是一場逃亡
    大衛在心中牢牢築起的緊張戒備,在人情溫澤下慢慢軟化。人們幫助他消災解困,度過厄險,手中信和路上美景,陪伴大衛通往哥本哈根。在我的裡面有兩股力量,一股向上牽引,一股向下拉扯,而往往在這最開始的時候,這拉扯的力量顯得分外強大,讓我常常是在瞬間的短跑衝刺之後,就攤倒在地好幾天,甚或覺得是退回了起點,好像從未如此奮力奔跑過。幾次三番之後,我開始懷疑這是個衝動的決定,不如留在原地安穩自如,但其實,我只不過是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