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馭娃攻略(一):學齡前兒童心理防護

2021-03-02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

然而,隨著各地紛紛發布幼兒園、學校延期開學的通知,家長朋友們更覺雪上加霜!

如果家中有活潑好動的低齡孩子,長期居家隔離肯定是一件不容的事情。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長們怎麼安撫小寶貝,並讓他們在假期中也有所收穫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寶貝們找到一些又好玩又安全的假期打開方式吧!

有句俗話說:「五六歲、豬狗嫌」!如果家裡正好有精力無窮的學前期孩子,是不是常常覺得力不從心?在這個不能外出遛娃的悠長寒假裡,要怎麼搞定這些「磨人的小妖精」呢?

讓孩子好好玩耍不僅是家長們能歲月靜好的重要途徑,更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關鍵。

您會不會發現學前期孩子的變化是「一天一個樣」?的確,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一個心身成長的迅速時期:隨著大腦結構和神經系統的持續發育,他們的心理發展有了良好的基礎,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在語言、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的能力突飛猛進。

所以在這個時期,「玩」對於孩子特別重要:是促進兒童習得常識、提升社會性的重要方式。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遊戲也是一種學習行為,可以幫助孩子們在開放、自由、輕鬆的心理環境中,發展出適應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這精力無窮的小寶貝們,關在家裡可以做些什麼遊戲呢?下面就推薦一些遊戲方式讓家長們玩轉這些「磨人的小妖精」!

這類遊戲指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遊戲,目的是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

如果想不出就來借鑑一下民間智慧寶寶和寶藏父母們的腦洞經驗吧。

(點開看可大圖)

3-6歲的孩子正是對萬事萬物都感興趣的階段,家長們可以結合一定的教育目的編制一些寓教於樂的小遊戲。比如我的朋友Kiki,這幾天發現4歲多的女兒每天都會問一些地理方面的問題,比如:「上海大還是中國大?」、「中國大還是世界大?」,於是Kiki就馬上著手設計了幾個教學小遊戲:

讓我們來看看小姑娘的可愛的橡皮泥地球吧!

KIKI和女兒的對話:

上班的第一天,女兒問:媽媽,武漢的人都病了,你是上班去幫助他們嗎?媽媽答:是的,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幫助他們了。女兒連忙表態:那我也能幫助他們,如果出去的話一定戴口罩。  

KIKI: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也非常有愛。通過這次的肺炎事件,她不僅更加講衛生了,也學會了不少衛生知識和地理知識。

顧名思義,這類遊戲與活動相關, 幫助孩子掌握各種動作、提升運動和協調能力;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幫助培養勇敢、建議、合作、關心集體等個性品質。

然而家長們此時發愁的是「小神獸」們被困在籠中無法出門放飛怎麼辦?別急,讓我們來探索一下室內遛娃活動知多少:

還不夠的話,那就繼續來抄一下萬能的網友家長們的優秀作業本吧:

(點開看可大圖)

危機來臨時,孩子往往是家庭中最受呵護的成員,相信多日以來很多家長都在努力從身體預防和情緒呵護上為孩子提供著種種保護。然而幼小的孩子在理解和服從性上偏弱,而且在突發應激下的情緒反應和表達也與大齡孩子和成年人不同,家長們該從哪些方面為孩子提供保護呢?

疫情期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預防措施的升級,家中成年人的情緒和行為也隨之改變。家中敏感的孩子會發現:生活秩序和父母的情緒都有了很多變化。他們會看到媒體中的各種關於疫情、死亡的報導,聽到父母們表情凝重地談論著各種聽不懂的話題,這可能會帶來各種焦慮、害怕和無助的情緒。所以此時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並幫助他們篩選或迴避一些不適合的媒體信息十分必要。

那麼怎樣和低齡孩子談論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呢?家長們也可以通過講故事、一同觀看適合的動畫和繪本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不能出門玩耍等等,以下的內容可以給家長們提供參考:

當孩子明白了自己正經歷一場疾病帶來的災難時,一定會有很多關於疾病的問題。但是怎麼和幼小的孩子去講解新冠病毒肺炎的疾病知識呢,筆者挑選了一些適合學齡前兒童觀看和理解的以下繪本給家長朋友們參考:

除了告知孩子發生了什麼,此時也是一個進行生活習慣培養的好時機。在家居隔離期間,家長們可以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堅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衛生防範行為,比如:早起早睡、家居鍛鍊、勤洗手、戴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等等。

隨著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很多家長日常都會注意孩子的情緒呵護。而在如本次疫情這樣重大的生活事件影響下,我們成年人的情緒也難免起伏波動。此時先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才能幫助孩子獲得平穩的情緒狀態。家長們可以先觀察評估自身的情緒狀態,花一些時間通過社會支持、自我放鬆過專業求助等方式,幫助自己保持穩定和自信的心態。儘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發洩不滿或者向孩子傳遞焦慮和憤怒等不良情緒。然後去觀察和傾聽孩子的內心感受,並利用遊戲、繪畫等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綠絲帶曾經介紹過如何幫助自己和孩子進行情緒調節,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對於每一個中國家長而言,2020的打開方式的確很不容易!病毒之下,我們承受壓力和焦慮,儘量保護家人和孩子,很多時候也許自己也會感覺無力無助。此時不妨換個角度來看看目前的狀況:我們有難得一個機會和孩子好好相處,和他們一起去面對困難,並向他們示範如何用樂觀、智慧和勇氣渡過難關!

接下來我們還會為大家陸續帶來小學兒童和青少年的居家隔離建議和心理防護要點,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1、陳幗眉編:《學前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朱智賢著:《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林崇德編:《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相關焦點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學齡前兒童體操蹦床興趣班
  • 國家衛健委公布居家隔離近視防控指南 不提倡佩戴隱形眼鏡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8月10日公布《傳染病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疫情居家隔離期間,小學生線上學習時間每次不超過 20分鐘,中學生線上學習時間每次不超過 30分鐘。不提倡佩戴角膜接觸鏡(隱形眼鏡)。根據《指南》,學齡前兒童每天視屏(即出於娛樂目的觀看帶有電子屏幕產品所花費的時間)時間不超過 1 小時,學齡兒童青少年每天視屏時間不超過 2小時,年齡越小的兒童青少年視屏時間應越少。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
    學齡前兒童1、求知慾強:愛學習,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注意力比較穩定,善於把開始的事一直做到底。2、富於友愛感:愛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時能友好相處,善於把自己的願望與集體相結合。3、愛勞動:自主能力強,穿衣、吃飯都要求自己做,主動幫成人做事。
  • 學齡前兒童3-4歲的發展
    關鍵點學齡前兒童在3-4歲內的發展有很多事情要做。
  • 家有學齡前兒童的看過來,做好這5點,孩子身體倍兒棒!
    最經經常有人私信我,問我如何幫助孩子擁有充足的營養和睡眠,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因為孩子快上一年級了,不提前打好基礎怕將來不好應對學習壓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學齡前的兒童如何做好膳食營養,增進機體健康。
  • 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快,繼續飲奶很關鍵!
    據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兒童飲奶狀況不容樂觀,從而直接影響其營養攝入和健康成長,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生長發育,我們推薦學齡前兒童應繼續喝奶,並養成良好的喝奶習慣!學齡前兒童繼續喝奶,有益身體健康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對蛋白質和鈣的需要量高,奶類營養成分齊全、易於消化吸收、營養價值很高,是優質蛋白質和鈣的良好食物來源。
  • 【科普】學齡前兒童(3至5歲)篇
    在這個成長階段,兒童的視覺對於他們學習技能、獲得經驗與成長至關重要。同時,兒童也將通過日常活動,使他們在嬰兒時期獲得的視覺技能得到更加精細深入的發展,並不斷學會掌握新的視覺技巧。 搭積木、球類活動、繪畫、填色、剪紙以及拼插玩具等兒童活動都有助於提高學齡前兒童所需的視覺能力。這一階段的兒童通過視覺來學習掌握精細動作,完成相應的活動,為他們在學齡期的成長和學習做好準備。
  • 中山區:居家隔離人員全覆蓋檢測,檢出結果均為陰性
    針對酒店集中隔離、居家隔離人員,按照市防指有關隔離期間核酸檢測要求,定期開展「一對一」「點對點」上門採樣,及時送交指定機構檢測,採樣檢測過程中嚴格落實Ⅱ級防護要求,防止次生感染。有關酒店集中隔離情況中山區是全市旅遊重點區域,酒店資源豐富,床位充足。疫情發生後,中山區按照市防指要求,堅持全市「一盤棋」,迅速徵調具備條件的賓館酒店作為集中隔離場所。
  • 學齡前兒童發育特徵及營養需求,你知道多少?
    2000年《中國居民食膳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3—6歲學齡前兒童總熱量供給範圍是5439—7113JK/天(1300—1700kcal/天),其中男孩稍高於女孩。詳細見下表2.蛋白質學齡前兒童體重每增加1kg,體內就要合成160g新的蛋白質,以滿足身體細胞、組織增長的需要。
  • 居家隔離的自己與家人的心理疏導方法
    關注「春峰畫雨」每天都有精彩故事大年初六了,居家隔離到了關鍵時刻,看很多人已經耐不住寂寞,出外遊玩
  • 專家支招: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居家運動怎麼做?
    延期開學期間,孩子們除了參與線上教學,居家生活也離不開體育鍛鍊,尤其對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患兒而言,積極主動的身體活動可以有效改善其骨骼肌生理功能,促進血管健康,提高免疫系統功能,預防肥胖,促進高水平的心理、認知和社交能力發展。
  • 我國學齡前兒童遠視儲備嚴重不足!
    「在做好中小學生近視防控同時,要特別重視幼兒近視防控,因為現在學齡前兒童普遍遠視儲備不足,一定要阻止他們成為小學近視率的貢獻者。」 學齡前兒童遠視儲備不足 遠視儲備的下降,就是近視的早期預警信號。根據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視力普查數據,我國幼兒園(六歲組)近視率為14.5%,這其中還不包括暫未近視但遠視儲備已明顯不足的幼兒。
  • 淺析《奧莉薇不想當公主》:探究學齡前兒童「自我意識」的養成
    今天我就想通過《奧莉薇不想當公主》這本繪本,和家長們談一談學齡前兒童"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一、《奧莉薇不想當公主》:讓孩子成為甜甜的公主,也能成為獨立的女王"寶貝兒,"爸爸說,"你永遠都是我的公主啊!"
  • 保護兒童安全 | 疫情之下如何做好孩子的防護工作?
    3.看護人在接觸兒童餐具、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前,或與兒童交流玩耍前,一定要洗淨雙手。口罩篇兒童佩戴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項:1.兒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長幫助下認真閱讀並正確理解使用說明,已掌握正確使用口罩防護的方法;2.家長應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
  • 完善農村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 都來為「營養餐」出把力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都來為「營養餐」出把力(多稜鏡)儘快完善農村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的頂層設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強化健康教育和食品安全監管,讓祖國的「花朵」們養料充足、茁壯成長研究表明,相比在讀階段,學齡前階段特別是3歲前的營養狀況,對大腦和智力發育乃至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對一個人的成長更為關鍵。眼下,部分半歲到三歲的農村嬰幼兒可通過國家衛健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部門和機構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學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等獲得一定營養支持。不過總體看,這些計劃主要在貧困地區開展,尚未對農村學齡前兒童實現全覆蓋。
  • 學齡前兒童怎麼培養編程思維
    學齡前的孩子怎麼學編程呢?」我認為即使未來不做程式設計師,面對即將到來的機器人時代,孩子們熟悉編程思維,學習一些編程基礎也是非常必須的。針對5、6歲的學齡前兒童我推薦實物編程機器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具象思維階段,通過實物來理解和學習編程,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 【防疫科普|心理篇】居家隔離,出現應激心理反應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陸續開始採取封閉隔離政策已有十多天。居家隔離,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並影響到家庭關係。那麼,居家隔離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反應呢?由此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心理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 課堂筆記:主任醫師張立琴談學齡前兒童體格生長發育
    近日,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張立琴教授在一場公益講座上詳細為家長們解答了關於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問題,樂學小編前往現場聆聽並認真做了二十三條筆記,希望這些知識能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 2020年12月23日 11: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沒有優質學習資源如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