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大學之道的八個步驟,其順序是辯證邏輯上的先後,而絕不只是形式邏輯上的先後。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前文所引文字是倒推大學之道八條目,本節文字則是順推。有些讀者覺得重複,不明白為何如此這般。其實,細讀之下會發覺,兩者並非同義反覆。都是圍繞實現大學之道作文章,但說法不同,側重點亦相異。
以「修身」「身修」為例,具體說明。
修身,是個詞組,動詞加名詞,按今之語法為動賓結構。這一結構的特點是兩部分之間有支配和被支配的關係;強調的是支配一方,即強調動詞。就是說,「修」支配「身」,強調的是「修」的作為。其他幾個條目皆類似,如齊家強調「齊」的作為,治國強調「治」的作為。因此,前文所引文字說的是實現大學之道一步一步所要採取的措施,即強調行動,古人曰「工夫」。原文是想平天下,須先治國,要想治國,須先齊家,要想齊家,須先修身……語態皆是未完成式。
身修,在語法上變成了主謂結構。主謂詞組多是名詞加動詞,其特點是兩部分之間有陳述和被陳述的關係;強調的是被陳述一方,即強調名詞。就是說,「修」陳述「身」,但卻不強調修的作為,而是強調其對象「身」的狀況或面貌,因此把身放在前面做主語。其他幾個條目皆類似,如家齊強調「家」的狀況,國治強調「國」的狀況。因此,本文所引文字說的是實現大學之道一步一步所達到的結果,即強調目的,古人曰「功效」。原文一句接一句,逐步遞進,語態皆是完成式。
從最終目標說起,倒推八條目,強調實現大學之道一步一步該怎麼做;從最初起點說起,順推八條目,強調實現大學之道一步一步是什麼樣。《大學》之所以如此闡述,就是要人反覆誦讀,全面理解,加深印象,牢記於心。
讀這兩節文字,還有一個問題必須釐清。前者有六「欲」、六個「先」,後者有七個「而後」,都是在表明實現大學之道的順序。這個順序,誠然有時間先後之分,但卻不能簡單、機械地去理解。就是說,不能認為前一個步驟徹底完成之後才去進行下一個步驟。八條目只有相對意義上的階段性;而在絕對意義上,它們融於一體,不可割裂。具體說,格物沒有止境,要永遠進行,致知、誠意、正心等皆如此。進一步說,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同時,仍要修身。因此,實現大學之道的八個步驟,其順序是辯證邏輯上的先後,而絕不只是形式邏輯上的先後。(白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