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新城大堡子墓出土考古證據 鹹陽曾在漢初更名為「新城」

2020-12-12 網易新聞

11月2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秦漢新城(原涇陽縣)高莊鎮大堡子村西的大堡子墓地考古,在一小型墓葬內出土肩部刻有「新亭」二字的陶缶,證明鹹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

2020年再次考古發掘 清理墓葬103座 出土各類遺物300件組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朱瑛培在發布會上介紹,大堡子墓地位於秦漢新城(原涇陽縣)高莊鎮大堡子村西,地處涇河南岸臺塬(鹹陽塬東北部),黃土堆積豐厚、地勢平整開闊。上世紀五十年代調查記錄顯示,大堡子墓地地表曾有高大封土,今已不存。2017年發掘表明,該墓地為一處以西漢早期墓葬為主的大型墓地。

大堡子墓地位置圖(上為北)

2020年5月至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17年發掘區域以北開展考古工作。截至目前,清理墓葬103座、墓葬圍溝10餘座,雖遭嚴重盜掘,但仍出土陶銅玉鐵等各類遺物近300件(組),以西漢早期遺存為主要文化內涵。

大堡子墓地發掘現場(上為北)

大堡子墓地多見豎穴墓道洞室墓和豎穴土壙墓兩類墓葬。墓地規劃有序,以方形圍溝為區劃,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家庭單元。墓向多樣,多為單人葬,葬具為木棺。隨葬陶器呈現一定組合規律,常見鼎、灶、倉、缶、壺、鍅、盒,顯示出明確的時代特徵。墓葬等級差異明顯,小型墓葬僅以少量陶器、銅鏡、銅錢隨葬;大型墓葬隨葬彩繪陶器(仿銅陶禮器)、銅容器、玉器等高等級器物。

小型墓葬M51

小型墓葬以南Ⅰ區M51為例,豎穴墓道洞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葬具為木棺,葬式為仰身直肢葬,頭向南,面向上。隨葬器物集中在壁龕和甬道內,包含陶器、銅器等。

大型墓葬M39俯視

大型墓葬M39槨室和封門鋪首

大型墓葬如南Ⅰ區M39,豎穴墓道土壙墓,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口大底小,底寬4.6米,長9.5米,深13.4米;東、西、北三壁皆有「之」字形臺階通向槨室。葬具為木槨木棺,槨與墓室之間夾雜大量木炭。雖慘遭盜掘,但仍出土彩繪陶器、銅器、玉器、鐵器等精美文物。

出土紋樣華美的彩繪陶器 其中一陶倉內裝滿碳化了的糧食

朱瑛培介紹,2020年大堡子墓地考古最引人注目的器物是紋樣華美的彩繪陶器。這些陶器以鼎、壺、鍅、盒等仿銅禮器為主要器形,色彩絢麗、線條流暢、構圖繁複,極具靈動和神秘之感,折射出2000多年前先民的藝術構思和精神追求。「有些陶器則走向了寫實風格,比如說有一件陶倉,可以看到倉頂上工匠用紅色非常細緻的勾勒出了雲紋瓦當的局部細節。而且非常具有巧思地把倉門做成了一個可以裡外推開的活動門。這件陶倉打開以後,我們非常驚奇地發現,裡面裝滿了炭化的糧食。」朱瑛培說。

一座小型墓葬出土的陶缶,發現刻有「新亭」二字

發現「新亭」陶文的陶缶

缶上陶文

朱瑛培說,更值得關注的是, M51出土陶缶肩部刻有「新亭」二字。根據現有研究,「新亭」與以往發現的「鹹亭」意義相同,為「新」地之亭市。「新」一般為縣級建制,「亭」是管理市場的機構。文獻和考古資料表明,大堡子墓地周邊秦漢時期設有鹹陽、渭城、涇陽等縣。又據《漢書·地理志》,「渭城,故鹹陽,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罷,屬長安」;《漢書·蕭何曹參傳》亦述「(曹參)東取鹹陽,更名曰新城」。

可見,鹹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加之大堡子墓地陶器組合所顯示的西漢早期特徵以及隨葬銅錢流行「半兩」而少見「五銖」的現象。上述證據在時空基準上建立了大堡子墓地與漢初新城縣的內在聯繫,「新亭」應指漢初新城縣亭市。

根據現有考古資料,西漢「新亭」陶文尚屬首次發現,實證了漢初新城縣的建置。大堡子墓地距秦鹹陽城核心區域較近,鑑於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大堡子「新亭」陶文還填補了秦漢政權更替時期的秦都鹹陽建制更迭和城市變遷的重要一環。

劉邦曾當過「泗水亭長」,拿下鹹陽後更名為新城縣

該考古項目負責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邵晶介紹,「亭」是個官職或機構的名稱,劉邦在當皇帝之前曾當過泗水亭長。西安周邊考古發現過「鹹亭」、「麗亭」、「杜亭」等。同時還發現過「高市」,「高市」也就是高陵之市。在漢代,「亭」和「市」可能是通用的。漢高祖劉邦當年把鹹陽城拿下之後信心滿滿,百廢待興,把鹹陽更名為新城縣,這是第一次發現的考古學證據。

邵晶介紹,大堡子墓地墓葬分布密集(西漢早期墓葬數量預計超過800座)、年代集中、區劃明確、等級明顯,內涵豐富。墓地南距長陵邑4公裡,位於秦鹹陽城遺址東北8公裡處,為研究秦漢之際鹹陽周邊的墓葬布局、埋葬制度、家族關係,特別是秦漢政權更迭和文化因素「過渡」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考古學資料。

責任編輯: 張晨曦_xa005

相關焦點

  • 陝西發現西漢早期大型墓地 為鹹陽曾用名「新城」增加證據
    大堡子墓地位於陝西省西鹹新區秦漢新城高莊鎮大堡子村西,這裡黃土堆積豐厚、地勢平整開闊。2020年5月至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這裡清理墓葬103座、墓葬圍溝10餘座,雖遭嚴重盜掘,但仍出土陶、銅、玉、鐵等各類遺物近300件(組),以西漢早期遺存為主要文化內涵。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 曾被"摸金校尉"光顧
    ,墓地出土了大量紋飾精美的彩繪陶器和一件刻有重要銘文「新亭」的陶缶,見證了2000多年前秦漢時代的藝術成就和政權更迭,證實秦都鹹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填補了秦漢政權更替時期的秦都鹹陽建制更迭和城市變遷研究的重要一環。
  • 秦漢新城出土精美彩繪陶器 發現西漢「新城縣」實物證據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趙景輝 陳大威 周煜涵)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近日在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發現一處西漢早期大型墓地,出土了大量紋飾精美的彩繪陶器和重要陶文,見證了2000多年前秦漢時代的藝術成就和政權更迭。
  • 弼馬溫」和「皇親國戚」,陝西兩唐墓在空港新城比鄰而居
    唐朝「弼馬溫」墓中的罕見壁畫康善達曾任左驍衛親衛、東宮烏城監丞、鹹陽監等職,系初唐時代的馬政官員。鹹亨二年(671)終於原州之私第,鹹亨四年(673)遷葬於鹹陽洪瀆原。墓誌記載,康善達之父亦任牧監,家資饒富,「谷量牛馬,山藏丹寶」,很可能是原州(今寧夏固原)粟特人。
  • 【博之美物】大堡子山金飾片回歸記
    韓偉對這組金飾片逐個分析,通過與已知明確時代的青銅器花紋類比,外加1993年蘇黎世聯邦綜合科技研究所研究員莫爾從金虎雙爪內提取的木製標本碳14檢測,推斷出這批飾片為西周晚期秦人所有。此外戴迪安還告訴韓偉,當時臺灣古董商曾暗示金飾片來自甘肅省禮縣。韓偉隨後來到禮縣大堡子山調研。
  • 西安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後宮」
    西安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後宮」新華社西安12月20日電(記者楊一苗、韓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的秦漢櫟陽城遺址又有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遺址的三號古城發現多處浴室、壁爐、灶爐等設施,推斷這裡應為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的「後宮」生活區
  •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 首次發現秦漢宮城區域內...
    西安發布訊(記者 龐樂)秦漢櫟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閻良區。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首次發現秦「後宮」區域。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此外,在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自櫟陽徒長安」後,漢太上皇仍居櫟陽,死後並葬於櫟陽,置萬年縣以奉陵寢,是漢王朝的第一個帝陵和陵邑。
  • 考古證實秦漢建築文明始於秦櫟陽城
    本報西安12月24日電  (記者楊雪梅)近日,記者從「櫟陽考古四十年學術研討會」獲悉:考古學家通過對秦漢櫟陽城持續多年的考古,證實櫟陽城遺址的建築形態和布局上承雍城
  • 戰國時代秦都鹹陽有高大的外郭城垣嗎?
    而禮縣大堡子山ⅢM1的春秋晚期秦墓,墓主帶著貝殼,馬銜,箭鏃,鈴,鹿角,骨器,戎狄三叉格劍等遊牧風格的隨葬品下葬,頭朝南,這是秦隴地區戎族的葬俗,說明此人是秦公身邊的戎狄裔近臣。這與歷史記載中秦戎反覆拉鋸血戰不無關係。
  • 【穩就業進行時】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上千崗位!就等你啦!
    薪資待遇:試用期為1—3個月,入職前2周為學徒,工資按18元/小時核算。入職2周以後開始計件核算工資,完成工作任務情況下5000元起。公司提供3人間的免費宿舍,每天上班補貼餐費20元。(2)動力值班員:崗位要求:男,機電自動化專業,有初、中級電工證,每天工作12小時。
  •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掃黑除惡戰果豐碩
    12月22日,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召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城掃黑除惡最新成果。自該項活動開展以來,秦漢新城通過新聞報導、惠民演出、宣講活動等形式,持續加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宣傳力度。截至目前,秦漢新城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84起,摧毀惡勢力犯罪集團1個,打掉惡勢力犯罪團夥1個,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1300餘萬元;處理街鎮、村幹部39人,其中村「兩委」幹部36人;處理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15人。
  • 曹操墓出土的小玉珠、珍珠功用之探討
    圖3 皇帝冠冕圖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記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都時,初為大將軍,封武平侯。漢獻帝到達許都後,曹操將大將軍之位讓給了袁紹,自己任司空,行車騎將軍。關於這一點,我們從考古出土的遺物中也有發現。例如,曹操墓中出土有一件玉觹,從中間斷裂,其尖部殘缺,均為舊痕,玉觹是其生前衣服上的配飾,因此,應該是他生前用的舊物。該物的出土,也證明了曹操去世後,確實是遵照其「殮以時服」這一遺令進行安葬的。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測,曹操生前所穿戴的那些衣帽冠冕極有可能也被隨葬在其陵墓之中。
  •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杏香滿園
    夏日的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清風徐來,天光雲影,漫山遍野草木清香。走進窯店街道三義村花果山農莊,只見杏樹成蔭、碧野林立,好一派夏日風情。從山野望去,隨處可見的杏樹上皆是青紅相間的果子,有的青翠欲滴,趨向成熟;有的黃裡透紅,如琉璃般閃耀,已是熟透了。
  • 陝西秦漢新城:大秦文化展新顏 古箏和鳴國粹傳
    由秦漢新城大秦文明園主辦,陝西新儒商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西安水雲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陝西周瑩故裡茯茶有限公司、西安市秦箏學會、陝西秦箏藝苑(秦箏陝西流派非遺傳承單位)、西安音樂學院樂器廠、如是琴舍承辦的大型文化主題活動將於2020年7月25日18:00(如遇下雨、暴風等不可抗力因素則活動推遲,時間另行通知
  • 「2018血渭一號墓」考古新發現 出土文物證實絲綢之路青海道文化交流
    央視網消息:雖然目前還不能最終確定「2018血渭一號墓」墓主人的身份和熱水墓群的性質,但是依據大量出土文物顯示出來的文化元素,考古專家已經證實,青海都蘭是絲綢之路青海道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節點。
  • 2019年考古「奧斯卡」初評啟動 「南海I號」等獲提名
    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展現了我國宋代繁盛的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傳承、我國與沿線國家商業與文化交流提供了堅實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