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的全名:「人臉•過一陣子就被破解•識別」

2021-02-14 面子精選

人臉識別技術大家都比較熟了,尤其是去年iPhone X面世,將面部識別推上了風口浪尖,各種惡搞本君還記憶猶新。

比如遭到3D列印面具破解:

被網友自製的石膏面具破解:

識別不出雙胞胎兄弟:

另外,人臉識別在監控上也大展手腳: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飛速發展,結合先進的人臉識別算法,檢索系統能夠精確而快速地識別人臉,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同時具備智能的自學習功能,可自動更新人臉模板,不受表情、姿態、髮型、配飾等變化的影響,從而協助警方完成偵查工作。

但其實面部識別技術發展到現在,在驗證、監視等關鍵場景中還遠未達到安全可靠的程度。

近日,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紅外線設備它可以模糊你的面部識別軟體,甚至可以把別人的臉投射到你的臉上

雖然肉眼看不到紅外線,但是大多數相機可以捕捉到紅外線光譜。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個可以投射紅外線的棒球帽來嘗試騙過人臉識別系統。

他們利用連接在棒球帽上的微型紅外發光二極體,將光點投射到佩戴者的臉上,來模糊佩戴者的身份。

而要想成功模仿其他人的臉,還需要使用一個深層神經網絡來構建被模仿者面部的靜態圖像,並將合適的紅外線燈光投射到模仿者臉上

為了驗證他們的理論,研究人員隨機抽取了4張照片,利用一些面部識別軟體來測試。

實驗結果顯示,因為紅外線的關係,只要模仿者看起來像是被模仿的人,就有70%的概率能夠騙過面部識別攝像機。

研究人員表示,以後再研究面部識別技術時應更加關注紅外線的幹擾就像可以將紅外線裝置放到帽子上一樣,有人可能會將它放到假髮或者雨傘裡

說到這兒,本君還真替面部識別捏一把汗。

相關焦點

  • 支付寶人臉識別BUG被曝光,為什麼人臉識別在歐美難推廣?
    但是這個事件仍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人臉識別是否還有其他各種BUG存在?在此之前也有一家來源於美國聖地牙哥的人工智慧公司Kneron號稱破解人臉識別了,他們稱用一個特質的3D面具,成功欺騙了包括支付寶和微信在內的諸多人臉識別支付系統,完成了購物支付程序。該團隊還宣稱,他們用同樣的方式甚至進入了中國的火車站。
  • 5種方法,花式破解人臉識別技術 | FIT 2017專題
    花式破解人臉識別技術 通過分析,他發現市面上大部分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的軟體,其識別流程均大致如下: 檢測人臉→ 活體檢測 → 人臉對比(和之前上傳的自拍照或證件照)→ 分析對比結果 → 返回結果(通過或不通過) 據雷鋒網了解,其中活體檢測技術即在人臉識別時要求用戶進行眨眼
  • 人臉識別中的人臉表情識別技術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如今在識別中應用到對人臉的表情進行識別,可以應用在人機互動、安全、機器人製造、醫療、通信和汽車領域等。那麼,暢視智能來告訴人臉識別技術的人臉表情識別要如何進行?圖像獲取: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等圖像捕捉工具獲取靜態人臉圖像或動態圖像序列。
  • 3D列印對戰3D人臉識別,人臉支付還安全嗎?
    近日,一則有關於人臉支付被破解的消息在網上迅速流傳,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此前,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的一家人工智慧公司——Kneron使用3D面具騙過了3D人臉識別系統。此消息一經網絡傳播發酵,瞬間引起重視。針對這一消息,支付寶和微信均表示,如果出現人臉支付導致盜刷可申請全額賠付。無獨有偶,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人臉支付因「負面」新聞頻頻登上熱搜。
  • 人臉識別如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不法分子製作3D人臉模型騙過支付寶
    這些判例披露的犯罪行為,主要集中在網貸平臺通過非法獲取公民人臉識別信息開通網貸帳號,或將人臉識別信息共享給催收公司,或將這些信息變賣獲利。此外,也有電信公司人員在未告知公民的情況下,違法採集公民個人信息開通手機卡。 值得注意的是,有兩份判例披露了不法分子製作3D人臉模型騙過支付寶人臉識別系統,進而實施詐騙的情況。
  • 如何對人臉識別進行法律規制
    就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特別許可使用制度既發揮人臉識別技術之利,又防範人臉識別技術之弊,是一種更加理性的制度安排。就非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對人臉信息作出比一般個人信息更為嚴格的特別保護和特別規制,更有利於保護個人的人臉信息。
  • 揭秘:兩張A4紙破解虹膜、人臉識別,百度安全技術小哥怎麼做到的?
    想要破解馬雲手機裡的人臉識別,未必自己要整容成他的樣子,只要讓攝像頭捕捉到一個圖案,誤認為是馬雲本人就行。  好,現在我們用這個原則開始破解。  第一彈: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看起來很高端,但負責採集的傳感器終究還是個攝像頭,採集到的也無非是張2D圖片。
  • 美方有公司破解了支付寶的人臉識別?是真的嗎?
    美方現在卻說自己已經破解了支付寶的人臉識別,這個消息還真的讓人大吃一驚啊。因為美方的技術本身發展的就很好。這個國家如果發表權威聲明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可信成分在內。當然我們也不能全信先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這個國家為什麼會宣稱已經破解了支付寶的人臉識別?Kneron人工智慧公司率先發布了這一科技成果,說他們用了3D面罩就瓦解了支付寶的防禦系統。
  • 困於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其行為本身並未違反前述法律規定的原則要求。」即便判決結果不盡人意,郭兵的訴訟案和去年10月勞東燕發表的一篇講述人臉識別隱憂的專欄文章一起,已然成為引發人們關於人臉識別技術反思的「蝴蝶翅膀」。今年9月初,趙逢(化名)決定也掙扎一下。他住了7年的小區開始實行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在居委會阿姨的催促下,他在小區門口錄入了人臉信息,此後,他陷入一種擔憂,人臉信息是否有洩漏的風險?
  • 人臉識別所衍生出的完整灰色產業鏈,你還敢使用人臉支付嗎?
    最近去奈雪買麵包才發現人臉已經開始普及了,還挺多人使用人臉識別,就在排隊期間前方已經有好幾個人使用了刷臉,感覺很拽的樣子,而且今年部分城市中也已經把人臉識別的部署到了地鐵系統上,好像廣州也有,說實話,方便是方便了,別像ETC一樣,亂扣費把餘額都整沒了,上個高速還要查一次費用…話說回來,人臉識別技術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也為未來的科技帶來了許多驚喜。
  • PCA人臉識別
    1 人臉識別簡介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它首先通過攝像機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與判斷。目前,人臉識別已廣泛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 人臉識別:原理與應用
    近年來,人臉識別被廣泛用於金融、社保、電商、安防等領域。
  • 「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害?
    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這些「無感人臉識別」或「被人臉識別」場景,讓人臉信息被濫用、被盜用風險加大。據新華熱點報導,前不久,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以「人臉信息0.5元一份」倒賣。
  • 人臉識別一直失敗的原因
    【人臉識別一直失敗的原因】近幾年手機鏡頭質量的飛速上升讓許多手機能夠通過人臉識別來實現諸多功能。許多軟體也需要進行人臉識別的身份認證。在這一過程中,最鬧心的事情無疑是識別失敗。很多朋友想知道人臉識別一直失敗的原因,在一些比較關鍵的時刻,人臉識別一直失敗會影響到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
  • 探秘人臉識別技術
    Lee等將人臉的特點用六條規則描述,然後根據這六條規則進行五官的定位,將五官之間的幾何距離輸入模糊神經網絡進行識別,效果較一般的基於歐氏距離的方法有較大改善,Laurence等採用卷積神經網絡方法進行人臉識別,由於卷積神經網絡中集成了相鄰像素之間的相關性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對圖像平移、旋轉和局部變形的不變性,因此得到非常理想的識別結果,Lin等提出了基於概率決策的神經網絡方法
  • 應用層下的人臉識別(三):人臉比對
    本文作者根據多年人臉識別項目經驗,總結了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商業領域應用及產品設計細節,匯總成應用層下的人臉識別系列文章。本文為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介紹人臉比對相關內容。全文圍繞人類比對類型、人臉比對要素展開介紹。
  • Deepfake:隱藏在人臉識別下的烏雲
    事實上,帶有面部識別功能的機器在最近這些年大有雨後春筍之勢:坐飛機、坐高鐵需要人臉識別驗證身份,住酒店人臉登記,在超市買個東西也要人臉支付,進入一些小區現在都需要刷臉開門。不難發現,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也似乎被人臉識別全面佔領了。
  • 大熊貓都用上「人臉識別」了,你還不來了解一下人臉識別
    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韋偉稱,目前主要用第三代紅外線相機,把它放到大熊貓旁邊就不用管了,只要熊貓從旁邊過,它就能拍到個體的圖像。但是「人臉識別技術」是比較先進的,它可以運用人工智慧通過不同的模型來矯正,且準確率是比較高的。
  • 上萬人臉識別廁紙機進駐上海?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上萬臺人臉識別廁紙機進駐上海為了60公分的紙出賣我的臉去年12月底,在上海世博公園2號口的公廁裡,記者偶遇了一部人臉識別廁紙機,將自己的臉靠近攝像頭,機器立馬吐出約60公分的廁紙。再次刷臉時,設備語音告知,需要再過9分鐘才能取。設備屏幕顯示,這臺廁紙機已吐紙12295次。
  • 自動人臉識別基本原理
    這些算法的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統計學習、神經網絡、小波分析、子空間理論和流形學習等眾多學科。所以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對這些算法進行分類。根據輸入數據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基於靜態圖像的人臉識別和基於視頻圖像的人臉識別。因為基於靜態圖像的人臉識別算法同樣適用於基於視頻圖像的人臉識別,所以只有那些使用了時間信息的識別算法才屬於基於視頻圖像的人臉識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