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你認為「變裝」是一個男同穿上女裝,去表演一個婊裡婊氣的女人。那也許是因為你還沒有看過《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是歐美圈中一檔火遍全球的變裝節目。上過這檔節目的明星嘉賓數不勝數。
「德藝雙馨」的年輕藝術家 Lady Gaga、《破產姐妹》的 Max 的扮演者 Kat Dennings,還有演過《搖滾芭比》的 Neil Patrick Harris 和 David Burtka 這對甜度爆表的明星夫夫等都去客串過。
Neil Patrick Harris 和 David Burtka
《魯保羅變裝大賽》是一檔類似《全美超模》的「變裝皇后選美大賽」。整檔節目的精髓用魯保羅在節目中最著名的一句話來概括再合適不過:
節目對每一個選手表現的考量,主要基於「C.U.N.T.」四個要素:魅力、獨特、勇敢和才華。
有人說看《魯保羅變裝皇后秀》這一部綜藝,等於同時收看《天橋風雲》、《全美超模》、《特效化妝師》,集美妝、時尚、戲劇、舞蹈等眾多元素於一體。
這絕不是穿上女裝隨隨便便搔首弄姿的簡單變裝秀。
每一期都會有一個主題。選手圍繞主題在短時內,進行服裝設計、妝容搭配、人物設定和最後的舞臺呈現。以上全部由選手一人完成。
量體裁衣、美妝美發,他們毫無壓力。
選出來的一個個,都是全面發展的高精尖藝術人才,絕對的「雞中霸王,人中精華」。
充滿創意的挑戰讓人眼花繚亂,參賽選手的美貌與才華更是讓人驚嘆不已。每期,會根據選手綜合表現決出優勝。
落後的兩位選手,需要進行1V1的「唇舞」battle (「唇舞」就是一邊對口型唱歌,一邊即興熱舞)。評委根據兩人表現,擇一當場淘汰。這對選手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日常積累是極大的考驗。
每一次唇舞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強烈求生的意志。從他們使盡渾身解數,豁出生命般的誠意可以看出:他們很珍惜這個舞臺。
每位變裝皇后全身心投入自己,透過扮相、服裝和一言一行去詮釋自己對「變裝」的理解。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把「變裝」這種邊緣文化,呈現在我們眼前,收穫了 LGBTQ 社群以外的大量粉絲,是一次主流意義上的巨大成功。不少觀眾因為這部綜藝第一次接觸到變裝文化,意識到「變裝皇后」這個群體的存在。
其實「變裝」 歷史悠久。
早在 16、17 世紀的莎士比亞時代就有了變裝。
剛開始,「變裝」是戲劇表達的需求。但到了 20 世紀 30 年代,「變裝」不再只是戲劇、娛樂的媒介。它更是一個自由的出口,與同性戀文化交織在一起。
當時的同性戀被法律取締,警方會對同性戀酒吧和夜總會進行日常搜查,然後儘可能地逮捕同性戀者,連出現在同性戀酒吧都可以成為被逮捕的理由。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不過或早或晚。
1969 年 6 月 27 日晚,幾百名聚集在石牆酒吧的跨性別者和女同性戀者面對警察對格林威治村的連續幾個禮拜的檢查忍無可忍,表示抗議。
群眾的不滿和反抗的情緒一步步到達頂峰,最終引發了著名的「石牆暴動」,這也被認為是引發了美國現代同性戀權利的運動。
後來,LGBTQ 成員開始發展「變裝皇后俱樂部」。
「變裝皇后俱樂部」既可以是變裝皇后的避風港,也可以是「變裝舞會」的開展地。俱樂部不僅聚集了許多變裝愛好者,還收留不少不被家人理解並趕出門的變性者和同性戀者,給予他們家人般的支持和保護。
1980 年,美國民主黨宣布支持同性戀權利,告訴這個世界,除了現有的生活模式,還可以有別的活法。
1985 年,由變裝皇后傳奇人物 Lady Bunny 發起了第一屆紐約變裝節——
Wigstock (假髮嘉年華)。
到了 1993 年,美國夏威夷州允許同性結婚,也開啟了同性文化的新紀元。這個時候崛起了許許多多變裝皇后。魯保羅便是這個時期崛起的迄今為止歷史上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變裝皇后。
他通過《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將變裝文化帶入了主流流行文化中。
變裝者花了漫長的時間從黑暗的地下酒吧走到了陽光沐浴的大街,走到了我們的視野當中。我們發現他們的世界擁有特別絢爛的美、強大的包容,和自由的愛。
節目以變裝皇后為主體,也無時不體現出「包容」的特點。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從未去定義「變裝皇后」的概念。在這裡,身份、相貌、身材、膚色、族裔、經驗、性取向都並不那麼重要。每位選手的畫風迥然不同。
我們可以從變裝皇后身上感受到陰柔的美。這種特質通過外在的裝扮放大、誇張、符號化。
變裝通過非同尋常的怪誕裝扮,去撬動自然固化的性別認知。其背後隱藏的是對性別的二元對立的挑戰,是對性別框架豎出的中指。
打從人類開始穿衣服,就開始思考:「什麼是得體的穿著?」「什麼應該是女人穿的衣服?」和「什麼衣服是男人應該穿的」。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社會角色,我們需要去思考應該如何扮演自己被賦予的角色,也需要去表現得像那麼一回事,才能獲得社會認同。
但在變裝的世界裡,這些規矩,都被打破了。這裡沒有框架,不會有人限制你的穿著和選擇。變裝者可以賦予變裝後的自己一個新的人格,這種「新的人格」被稱為「變裝人格」。
變裝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的出口。
一個人可以通過變裝成為任何他想成為的樣子。在誇張的造型下,在瘋狂的表演中,解放自己。這對於有些人來說,真的有如「重生」。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在 2018 年拿下該節目第一個「最佳競技類真人秀」獎。這也是艾美歷史上,首次有同一屆的「最佳競技類真人秀」與「最佳真人秀主持人」由同一個節目獲獎。
主持人魯保羅·查爾斯領獎時說道:「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要怎麼愛別人?」
這句話,他也常在節目中提及。
「接受自己,愛自己。」可能是這個節目想要傳遞的最大價值。
也許借著這個節目,我們可以獲得愛自己的勇氣和能量。什麼樣的性別,什麼樣的取向,什麼樣的工作和長相都可以,只要不傷害別人,只要能感覺到自信和快樂。人人都有權利成為任何自己想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