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與《看不見的客人》兩部都是懸疑影片,上映後收穫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和不凡的影片口碑。兩部影片不僅在敘事結構上獨具匠心,塑造出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而且賦有自己的特點。影片中驚人反轉的劇情無不令人拍案叫絕,本文將從敘事結構和人物塑造出發,分析兩部影片的異同點。
關鍵詞:敘事特點、人物塑造、無雙、看不見的客人
1
精彩的敘事結構
兩部影片都沒有採用傳統的敘事結構,《無雙》採用的是非線性敘事結構,且段落連接的方式也較為獨特。上下兩個段落之間既沒有因果關係,也沒有明確的時間關係,稱之為懸空連接。[1]影片主體敘事是通過男主李問的「回憶」主觀敘述完成的,現實和回憶的交錯,在現實中對照回憶。同時在敘事中加入印製假幣所必備的工具和技術等一系列細節,給觀眾帶來新的審美驚奇,也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使影片的情節連接更為緊湊。採用懸空連接的方式,使段落之間產生了「留白」效果,這些「留白」為主線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使劇情在反轉的一刻讓觀眾恍然大悟。
《看不見的客人》採用的是西班牙影片中常見的多重敘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懸疑氛圍步步緊逼。影片中,一共產生7次關於案情的敘述,而敘述者為了自身利益編造了不同版本的謊言,將觀眾帶入謎團,接近真相,又陷入謎團。如此反覆,給觀眾帶來了強有力的感官刺激。讓人驚嘆的是,影片中的多重敘事並不是敘述者各持己見,而是每一次敘述的事件關係極其縝密,無形中增添了更多的懸疑色彩。
2
豐富的人物塑造
任何人都有不同的兩面,即本真和非本真兩個方面,人人都在本真與非本真中籌劃和選擇。兩部影片都展示了人物的兩面性。在《無雙》中,一麵塑造的是李問懦弱、內心搖擺不定的人物形象;另一面通過劇情的發展塑造出「畫家」冷血殘暴、心思縝密的人物形象。出乎意料的是,這兩種人物的性格都是存在於一個人身上。李問邪惡的一面是客觀存在的,而他善良的一面,也是較為理想化的一面。其存在原因有兩點:一是迫於形勢,他不得不編造「畫家」來混淆警方的注意;二是理想化的想擁有一切美好的品質與希望。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方向是成為具有涵養的藝術家,希望自己能和真正的阮文共度一生,而現實卻恰恰相反。李問善惡的兩面體現出他內心深處自我糾結的矛盾點。
《看不見的客人》中,受害者的父母面對警察的不作為,只能自己搜集證據。探尋真相之路異常困難,父母卻從未放棄,塑造了人物本真的一面。艾爾維拉假扮律師,讓艾德裡安逐步掉入自己設計的圈套,塑造出一個不得已用不合法的方式去追尋真相的悲劇人物,同時體現出人物非本真的一面。艾德裡安在最初的敘述版本中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無辜的受害者,以非本真的一面來迷惑他人。出於他的自私,想掩蓋事情的真相併脫罪。在最後一次的敘述中,艾德裡安本真的一面終於暴露,他的心狠手辣令人髮指。觀眾以為的惡是善,以為的善是惡,這正是兩個人物的雙面性所展示出來的。
3
敘述性詭
計
敘述性詭計簡稱敘詭,這是懸疑小說中的一種手法,即作者利用人的思考盲點,在小說中埋下伏筆。但是由於思考盲點並不會被讀者發覺,直到結尾作者揭示結果,讀者才會恍然大悟。
兩部影片在敘事上都採用了第一人稱敘事。敘事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進行情節描述,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面對敘述者的一面之詞,觀眾很容易就會被帶入到敘述者的假定情景當中,看似自己離真相越來越近,實則不然。第一人稱敘事的使用,使影片的懸疑氛圍營造的更加濃厚,這與懸疑小說中的敘述性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語
兩部影片通過劇情的發展,將人物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這是充實人物的一種手段。同時,兩部影片敘事都是通過主要人物的敘述去展開,儘管敘事結構不盡相同,但所呈現的效果讓觀眾眼前一亮,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