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2《安娜·卡列尼娜》,在宿命與欲望的漩渦中掙扎

2020-12-23 眉瀾疏影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

01每一個渴望愛和被愛的靈魂,都要讀一讀《安娜·卡列尼娜》

哪怕你沒讀過《安娜·卡列尼娜》,你也肯定聽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著名的名言就出自這部小說的開場白。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的經典名著。豆瓣評分高達9.2分,在作家圈裡,沒人敢輕視《安娜·卡列尼娜》。

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福克納說:這是人類歷史上寫得最好的一本書。

一向獨來獨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評價: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作品可以和它相比。

連託爾斯泰本人在完成整部小說之後都這樣說:《安娜·卡列尼娜》是我第一部真正的小說,一部與我內心非常契合的小說。

作者列夫·託爾斯泰,是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同時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和教育改革家。他著有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被視作經典的代表名作。他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故事發生在俄國的19世紀70年代。對於俄國來說,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農奴制度廢除不過十年,傳統社會正在受到西方資產階級要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等思想的衝擊。書中這樣寫道:「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剛剛開始。」

這就造成19世紀後半期的沙皇俄國,一切都是混亂的,一切都正在建立。

美麗的貴婦人安娜敢愛敢恨:「我是個人,我要生活,我要愛情!」這是她堅定的呼聲和宣言。

所有一切 都充滿著矛盾。矛盾的時期,矛盾的作者,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故事在矛盾的漩渦中跌宕起伏。

這部巨著出現有150多個人物,描寫了俄國從莫斯科到鄉村的廣闊生活圖景,是一部社會百科式的小說。

我相信很多的朋友和我一樣,在沒有深入的解讀和思考這本小說之前,會單純的理解為這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讀過後除了感嘆安娜的悲慘命運之外,能想起來的關鍵詞大概就是:出軌、墮落、自殺、情人、負心這類的。

但事實上,這部小說的主題是非常豐富的,愛情、家庭、生活、以及人為什麼活著,都是託爾斯泰想通過這部小說要表達的主題。託爾斯泰自己說過,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要寫的主要是家庭問題。

從小說的開場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可以看出,家庭是這部小說最重要的主題。全書結構比較特別,由兩條主線組成,一條是以安娜、卡列寧和伏倫斯基的三角關係為主線,另一條是以列文和吉娣的關係為主線,兩條故事線平行發展,相互對稱。這兩條故事線是由安娜的哥哥奧布隆斯基的出軌事件引發的。

02、小說中的安娜是一個天生麗質、年輕漂亮、情感真誠,內心豐富、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的上流社會的一個貴婦人。她的丈夫卡列寧是一個思想保守、性情涼薄且比她大二十歲的「官僚機器。」

多年來,安娜一直安於賢妻良母的生活,但與年輕軍官伏倫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喚醒了她對生活和愛情的追求。最終安娜墜入情網,毅然拋夫棄子,和伏倫斯基同居。在他們的關係公開後,遭到上流社會的拋棄,同時也陷入了窘迫不堪的境地。安娜拼命掙扎,但還是無法擺脫悲慘的命運,最後臥軌自殺。

那麼,冒著毀滅現有生活的危險,接受了伏倫斯基的婚外情的安娜為什麼會自殺?安娜自殺的最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伏倫斯基是導致安娜悲劇命運的罪魁禍首嗎?我相信,每個人對於安娜的自殺都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本文就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做一些理解和分析。

一,伏倫斯基是導致安娜悲劇命運的罪魁禍首嗎?

1、當然不是,他只能算是幫兇,是同謀,是殺死愛情的兇手。

從書中很多描述可以看出,安娜在掙扎、在壓抑伏倫斯基在她自己身上引發的那種讓她顫慄的情感,同時也在壓抑自己在婚姻生活當中的絕望,她甚至自欺欺人告訴自己,卡列寧是個好人,他正直,他善良,他事業有成。

這個時候的安娜,既沒有勇氣承認伏倫斯基在他身上換起的欲望,也不願正視她和卡列寧之間的虛情假意。所以,她只能進一步壓抑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對丈夫的厭惡,這種壓抑最後讓伏倫斯基打開了缺口。

伏倫斯基表白說:如果今生要獲得幸福,那必須要冒險犯罪。所以,在安娜的心裡她始終認定,她的幸福和犯罪是聯繫在一起的。

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們對出軌和離婚的包容度要高出很多,但出軌仍然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因為出軌行為是對婚姻這一契約的違反,而婚姻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於是,出軌就成了一種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同時也隱含著對社會秩序的顛覆與挑戰。

所以,出軌在任何時代都是禁忌的,在比較保守的19世紀就更加如此了,安娜自然深知這一點,所以一開始是很壓抑自己,對伏倫斯基的態度,安娜起初是顧忌的、拒絕的,並不理睬伏倫斯基,但是幾輪舞跳下來,安娜發生了心理變化,一方面有所顧忌,另一方面又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這種矛盾和掙扎貫穿了安娜的整個出軌的事件和她的心路歷程。

但是現在,一切都晚了,在伏倫斯基熱烈情感的感染下,安娜不再是一味對抗,而是慢慢地把它跟追求幸福聯繫在一起,安娜追求愛情的過程,就是一個個心理壓抑得到最終釋放的過程,這種壓抑的釋放帶來的後果既有罪惡的的痛苦,也有犯罪的快感。

2、出軌就是兩個人共同犯罪,安娜和伏倫斯基共同構成一種同謀者的關係。

在安娜出軌的那一刻,在欲望得到滿足那一刻,他們的愛情就逐漸走向毀滅,安娜的出軌必然引發整個上流社會對她的唾棄。

安娜從一開始就認定她和伏倫斯基的結合是有罪的、是墮落的、不道德的,他們是一對有罪的人,必然會遭到報應與懲罰,這種心理造成了日後他們不幸的重要原因,也為安娜最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表面上看,伏倫斯基的追求和後來的發展確實是導致了安娜的不幸,我第一次讀的時候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細細分析,這其實只是誘因之一。

二,卡列寧不願意離婚是導致安娜悲劇的重要原因,卻也不是根本原因

1、小說中的安娜,處於複雜關係網的中心,影響她命運的人,不只是伏倫斯基,還有她的丈夫卡列寧。

卡列寧是一個經典的偽君子形象,他是一個基督教信仰者,他恪守道德教條,他愛面子,把外在的體面看得比內在的幸福更加重要,在得知安娜出軌後,他有一大段非常理性的分析:

首先,他認為他的婚姻之所以破裂,全是安娜的錯,他沒有錯,安娜本來就是個墮落的女人,他早就看出來了。

他說:「我不應當不幸,但是她和他卻不應當是幸福的。她應該不幸,但是過錯不在我,所以我不應當不幸。 」

他不再關心安娜將會遭受什麼命運,甚至對兒子的感情也變了。他現在只關心一件事,怎樣用最妥善、最得體的、最方便的、也是最合理的方式洗清由安娜的墮落而使他蒙受的恥辱,他認為他不能因為一個下賤的女人犯罪而遭殃,需要儘快找到辦法脫離目前的困境。

他分析了很多辦法想保持自己的名譽:

「決鬥,不行,我是一個無辜的人,會成為一個犧牲者,而且,決鬥是毫無道理的,我的目的只是保護我的名譽;

離婚,不行,那就是在法庭上當眾出醜,成為他的敵人們誹謗和詆毀他地位的良機;

分居,也不行,分居也和離婚一樣,還是會把安娜送入她情人的懷抱;"

最後,卡列寧得出最後的辦法,讓安娜斷絕與情人的關係,然後維持現狀,因為只有這樣,他才不算拋棄犯罪的妻子,並且給了妻子悔改的機會,因為卡列寧是一個基督教徒,他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宗教的教義,幫助和挽救妻子。

2、卡列寧的偽善不僅扼殺了夫妻之間的所有情感,也是安娜無法脫離出軌困境的主要原因,這種扭曲的夫妻關係,讓安娜的出軌具有鬥爭與反抗的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追求幸福和個人自由的行為。

在認清卡列寧虛偽的面目之後,安娜有這樣一段經典的心理獨白:

「他是對的,他是對的!」她說。

「自然,他總是對的,他是基督徒,他寬大得很,是的,卑鄙齷齪的東西!除了我誰也不了解這點,而且誰也不會了解,而我又不能明說出來。

他們說他是一個宗教信徒,非常虔誠、道德高尚、正直、聰明的人,但是他們沒有看見我所看到的東西。

他們不知道八年來他怎樣摧殘了我的生命,摧殘了我身體內的一切生命力――他甚至一次都沒有想過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的女人。

他們不知道他怎樣動不動就傷害我,而自己卻洋洋得意……但是時候到了,我知道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麼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但是怎麼辦呢?我的上帝!我的上帝!天下有過像我這麼不幸的女人嗎?不,我一定要衝破,我一定要衝破!」

在罪惡感中掙扎的安娜對自己說「我沒有罪」成了安娜著名的自由宣言,這句話讓安娜從生活中覺醒,主動追求自身欲望。

三、安娜的死是必然的。

1、小說的故事以家為主題,但安娜卻沒有真正的家

小說中的安娜根本就是一個沒有家的人,她和卡利寧的家只有家的形式和名義,根本沒有家人之間的愛,聯繫他們的紐帶除了夫妻的名分只有他們的兒子。

後來和情人伏倫斯基同居,並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但是因為卡利寧不同意離婚她就沒辦法成為合法的妻子。

而且,因為安娜一直覺得她是有罪的,她和伏倫斯基都是罪人,所以她也不信任弗倫斯基,她也不那麼愛她剛出生的女兒,因為他覺得伏倫斯基對她的愛是隨心所欲的,他高興愛她多久就會愛她多久,兩個人的關係也是岌岌可危的,也就是說,無論選擇哪一邊,安娜的家庭都是殘缺的。

佚名說:家需要有愛的親人,需要那份特別而真實的情感,需要那份夫妻當初的激情,需要有個相互牽掛的人,家在這裡已經升級為一種信仰,一種宗教,一種精神支持的力量。

家是愛的聚合體,試看天下之家,皆為愛而聚,無愛而散。

家是一個感情的港灣,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是夫妻間靈魂的棲息地,家是最能讓自己放縱的地方,家也是一個精神的樂園。

家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時情感的全部,家並不僅僅是物質堆砌起來富麗堂皇的空間。

家這個東西,擁有它時,它平凡得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失去它時,掏心掏肝也找不回來。

沒有家庭的和諧,將失去社會的穩定,沒有家庭的平安,將失去世界的安寧。

家是溫暖的,有愛就有家。

一個沒有家的人,肉體和靈魂都無處安放。

2、安娜最愛兩個人,但最終是兩頭空。

小說中的安娜最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兒子,一個是情人,然而兒子和情人是一種對立的關係,要把他們結合在一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兒子代表過去,情人代表現在和搖搖欲墜的未來,他們相互之間在打架,安娜最終兩個都得不到,安娜的自我在矛盾中逐漸分裂。

從根本上來說,安娜的故事其實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悲劇,安娜最大的不幸,是她和故事所有人物之間都存在巨大的衝突,她不知道如何面對卡列寧,也不知道如何面對他的兒子、佛倫斯基、還有她出生的女兒以及社會上那些認為她道德敗壞的人。

她覺得她沒有對卡利寧和兩個孩子負起應有的責任,也沒如願和情人過上雙棲雙宿的幸福且浪漫的生活,同時她無法承受來自上流社會的閒言碎語,她被矛盾、痛苦、罪惡撕扯著。

離婚,她會失去她最愛的兒子,不離婚,她無法忍受她的丈夫,她不能和最愛的弗倫斯基在一起,任何一種結果她都無法接受,所以這樣矛盾的安娜註定了她的死是必然的。

3、在這件事裡,沒有一方是完全錯誤的。

伏倫斯基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負心漢,儘管安娜後來變得善妒和猜忌,事實上伏倫斯基並沒有背叛安娜。

至於卡利寧,哪怕他是一個偽君子,哪怕卡利寧最終都不願意離婚,不願意放棄兒子,是造成安娜悲劇結局的重要原因,但是平心而論,自始至終,卡列寧都沒有做過損害安娜的事情。

說到底沒有誰是罪魁禍首,但每個人都有相互衝突。

正因為如此,安娜的悲劇才是無解的,安娜的困境是她確實有追求理想生活的自由意志,可是她受到的束縛也無處不在。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四、安娜真正的痛苦才是她自殺的最本質原因

安娜真正的痛苦,不是出軌,不是對愛情的幻滅,而是她作為一個女人,她的妻性、母性和人性之間的一種掙扎。是一種道德和人的本能的一種掙扎。是一種人的社會屬性和她的個體屬性的不相容。

1、 什麼是屬性

馬克思的人性觀認為,每個人都有兩種屬性,一種是社會屬性,一種是自然屬性(自然屬性即人的個體屬性)。人之所以為人,關鍵不在於人的自然性,而在於人的社會性。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的社會勞動,人與人的本質區別在於社會關係。

人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

所謂自然屬性,是指人的肉體存在及其特徵,包括人的生理結構、生理機能和生理需要等;

所謂社會屬性,是指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係,包括人對社會的依賴性,人在物質、精神方面的社會交往,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合作性和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道德性。

自然屬性是人存在的基礎,但人之所以為人,不在於人的自然性,而在於人的社會性。

2、 安娜的社會屬性和她的個體屬性的不相容

安娜討厭她那虛偽冷漠的丈夫,不喜歡她的丈夫,愛上她的情人伏倫斯基,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安娜的需求,但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安娜,她覺得如果真的和她的情人在一起的話,又對不起她的妻性和母性,由社會屬性和個體屬性形成的兩個矛盾她無法解決,她在這兩種屬性中痛苦徘徊,最後選擇了臥軌自殺,這才是安娜自殺的根本原因。

這也是作者非常高明的地方,這裡沒有對錯的批判,只有對女性深切的關懷。

其實大部分的女性問題的本質,就是社會屬性中的妻性、母性和個體屬性起衝突,女性的悲劇多半是這個悲劇,就是她的生命本能被社會束縛了,她的個體屬性讓給了社會屬性。

在我國經典的文學著作中,也有過這種悲劇的人物。

例如曹禺先生寫的《雷雨》中的瀿漪,她是周公館的女主人,周樸園的太太,大公子周萍的後母,二公子周衝的親生母親,她不愛她的丈夫周樸園,愛上了她的繼子周萍,瀿漪對周萍的愛是非常可怕的、瘋狂的、狂熱的,她非常叛逆,她想要衝破這個制度,她不肯自我標籤化,然而在強者的世界裡,在男權社會裡,要把自我屬性放在社會屬性上面,肯定會很失望的,最後會像花一樣慢慢枯萎了。最後瀿漪瘋了,這就是瀿漪這個人物最悲慘的結局。

還有就是《紅樓夢》裡的薛寶釵,曹雪芹也隱約提到了這樣的問題,但他並沒有展開。人人都說薛寶釵懂事,識大體,說她是個有心機的女孩,其實就是她的生命本能被社會束縛了,她的個體屬性讓給社會屬性了,她抓到林黛玉看《西廂記》時跟黛玉說:「別看了,想我以前年紀小的時候,我也看這樣的書。」她小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只是後來被制度化的妻性和母性代替了她自然屬性。

3、生活中女性也許都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

順理成章的結婚生子,為了要做一個好媽媽、好妻子,為了家庭,結婚多年後,丈夫都已經不把我們當做一個女人了,我們牢記自己是一個妻子,是一個母親,卻唯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女人。那麼,作為一個女人的我們在哪裡呢?

丈夫對我們已經不再有異性的愛了,不再關心我們的需求了,各個方面都不再那麼愛我們了。

很多時候,如果要選擇做好一個妻子、做好一個母親,那麼,就要接受自己的生活是一灘死水,從此,不再作為一個女人被愛了,不再享受愛情了。

可如果想選擇愛情,選擇出軌的話,又害怕自己的社會屬性遭到破壞。

害怕如果出軌被發現了,社會上的人會怎麼看我?丈夫會怎麼看待、怎麼對我?孩子要怎麼看我?

這一切,是不是和安娜經歷過的一切,安娜受過的痛苦都那麼相似呢?

怎麼選擇,真的是一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找不到標準答案的。

五、總結和反思

現代女性究竟要何去何從呢?如何避免安娜和瀿漪的悲劇再次出現呢?這真的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把自己自我標籤化了,用好妻子、好母親把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身份放棄掉了,大部分的女人到了一定年紀,她就會不像一個女人了,過了青春期以後,她的妻性和母性定為了以後,就會發現她已經失去性別了,這應該是女性最大的悲哀了。可如果不肯標籤化,你就會在道德和本能中掙扎、痛苦、徘徊。

我認為,現代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個人價值越來越得到體現,只要你足夠自強自立,不依附於誰,作為獨立的個體,獨立的人,你擁有更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獨立。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可以選擇做個好母親,如果他愛你,你就做個好妻子,如果他不愛你了,或者你也不愛他了,你用不著偷偷摸摸的出軌,你可以大大方方的跟他說再見,灑脫的揮揮手,然後做你自己,去尋找你想要的幸福和自由。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女性或許還要面臨一些枷鎖、束縛和社會標籤,但我們不會那麼悲觀絕望了,我們是多面的,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我們是強大的,有力量的,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去衝破枷鎖和束縛,獲得物質和精神的自由。

我們為自己而活,我們的命運自己掌握,我們的人生自己做主。

瀾的書香眉的影,大家好,我是@眉瀾書影,歡迎你來我的世界,品味不一樣的人生,我在這裡,等你來,等風來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9.2韓劇《信號》,網友:近年來韓劇最佳
    這部韓劇叫《信號》是韓國tvN有線臺於2016年1月22日起播出的十周年特別企劃金土劇,由金元錫導演,金恩熙編劇,李帝勳、金惠秀、趙震雄主演該劇主要講述現在的刑警樸海英和過去的刑警李材韓通過老式對講機,穿越時空進行連接,並在過程中破獲了一些長期未結案件的故事劇情簡介
  • 遙遠的救世主:豆瓣評分9.2分國產神劇《天道》原著小說
    遙遠的救世主 豆瓣評分9.2分國產神劇《天道》原著小說 【 編輯推薦
  • 豆瓣評分9.2的《半澤直樹》,那些劇中的實景拍攝地究竟在哪裡?
    這部由作家池井戶潤的文學作品「オレバブシリーズ」改編的「半澤直樹」,至今在豆瓣的評分仍保持在9.2的高分,甚至續作才放送了一集,評分就已經比前作還高。如此大熱的作品,相比有很多人和小編一樣,想要探尋一下究竟這部劇的取景地是在哪兒呢?那麼今天就隨著回顧一下半澤直樹的劇情,來實地看看日本的實地「名場景」。出発する!
  • 《觸不可及》豆瓣評分9.2的法國溫情片
    豆瓣top250,評分9.2,2012年,法國媒體用「十打十」來形容這樣的票房奇蹟。《觸不可及》(Intouchables)是由奧利維·那卡什、艾力克·託蘭達聯合執導,弗朗索瓦·克魯塞、奧馬·希、安樂妮、 奧黛麗·弗洛特等主演的劇情片。
  • 與潛意識的對話5:漩渦錯誤價值
    而我,確實被卷進了漩渦之中。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拼命掙扎,卻越陷越深。害怕吞噬自己的那股強大的力量,恐懼那暗無天日的無盡深淵。無力自拔的挫敗和無助,讓人感到一種痛徹心扉的冰冷和絕望。美麗而嬌豔的荷花沒有錯,錯的是自己內心無盡的貪婪和無休無止的欲望。手忙腳亂,拼命掙扎已經無濟於事,只會讓自己精疲力盡,越陷越深。大聲呼救,呼天搶地也於事無補,只會讓渾濁的湖水堵住自己的呼吸。
  • 豆瓣高達9.2分的國產新劇,為何在熱度排行榜中卻只排到第六?
    《沉默的真相》在豆瓣平臺的評分更高,拿下了9.2的高分,而《隱秘的角落》是8.9分,但自開播以來,《沉默的真相》最高只衝到了全網熱度排行榜第三的位置。在9月22日的熱度榜中,《沉默的真相》僅位居第六,輸給了《琉璃》、《我,喜歡你》和《平凡的榮耀》等劇集,實在太可惜。
  • 豆瓣評分超高的4部劇,《隱秘而偉大》無緣榜單,榜首至今難超越
    《俗女養成記》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評分,主要是因為兩點。一、人物塑造得很成功。 該劇之所以評分會這麼高,原因有兩點。
  • 高智商懸疑,九部豆瓣評分9.0以上的精選電影
    教父豆瓣評分:9.2平緩的節奏蘊藏著巨大的權威和張力,音樂舒緩淡淡憂傷,利益博弈人性衝突。無論是演技還是鏡頭、音樂的運用,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而看這部電影是極其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味,也無論何時翻出來重溫都能有新的感受。
  • 豆瓣評分9.2的韓劇《Signal》,要翻拍成中國網劇《信號Signal》
    韓版《Signal》在豆瓣上的評分是9.2,超過10萬人評價!是很多韓劇迷心中最好看的韓劇之一,也是最不想被翻拍的,還有《秘密森林》、《請回答1988》!現在就剩下《秘密森林》了,感覺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喜歡原版的先去哭一會兒!
  • 豆瓣評分9.0以上的IG社劇場版推薦,其中一部曾被翻拍真人版電影
    而今天紳士君今天就想和大家推薦一下豆瓣評分9.0以上IG社劇場版的佳作,其中有一部還曾被美國翻拍了真人版本。別的製作公司都是以長篇動畫起步,IG社卻不走尋常路,他們最早走的就是劇場版路線,並且一起步就火了。像《機動警察劇場版2》就是IG社剛成立時所製作的,雖然豆瓣評分沒有達到9.0,但也有8.8分。
  • 姜文6部封神之作,《讓子彈飛》只能排第二,第一豆瓣評分9.2
    《鬼子來了》豆瓣評分9.2 2000年的這部《鬼子來了》,作為姜文執導的第二部影片,不僅在豆瓣上獲得了9.2的高分,而且還第53屆坎城世界電影節上榮獲了評審團大獎
  • 豆瓣評分9.3,《大江大河2》成2020評分最高電視劇,王凱再出爆款
    豆瓣拿到8.9高分的《隱秘的角落》,入圍2020年全球15部最佳劇集。 而《沉默的真相》豆瓣更是開出了9.2的分數,成為豆瓣年度十佳劇集第二名。
  • 豆瓣8部熱門韓國電影,《釜山行》僅第二,《我的野蠻女友》墊底
    第七名《辯護人》豆瓣:9.2評價人數:43W該片2013年上映,成績十分驚人,曾經連續29天拿下票房榜首,觀影人次達到上千萬之巨,這個數字相比於我國並不算什麼,但是韓國總人口也只有五千萬而已,相當於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去電影院觀看了此片。
  • 臺劇《想見你》豆瓣評分憑啥持續9.2分?至少在這幾個方面用心了
    臺劇《想見你》豆瓣評分憑啥持續9.2分?至少在這幾個方面用心了!熱播 《想見你》可以說一直高開高走,從開播時豆瓣評分8.1分,到播後仍穩妥妥定格在9.2分。但這個不是本文要說的重點,重點是這部《想見你》用一種雜糅的方式探索新鮮的敘事方式,憑什麼成了如此之高豆瓣評分的熱劇?筆者認為,《想見你》之所以大熱,首先是該劇在類型上做足了功課,諸如用「高能燒腦推理」創意來打造「完美愛情」的故事,並有機地將愛情、懸疑、推理、穿越等多類型元素集於一身,熔於一爐。
  • 《非自然死亡》豆瓣評分9.2 國產劇比日劇到底差在哪?
    年初的冬季日劇果然是高質量的集合地,去年1月有豆瓣評分9.1的《四重奏》,今年1月有評分9.2的《非自然死亡》,昨天《非自然死亡》第十集放出迎來了大結局,阿良也湊了個熱鬧,看到網絡清一色的好評,引發了對國產電視劇的一系列思考。
  • 豆瓣評分9.0以上的好泰劇,最後一部太上癮,9.2高分不只靠顏值!
    薩瓦迪卡,不常看泰劇也能叫出幾部泰劇的名字,因為泰劇目前在國內簡直是太火了,像因為劇情太毀三觀而上了好幾次微博熱搜的《吹落的樹葉》啊,高顏值虐戀情深的泰劇《熾愛遊戲》啊,泰劇也不單單只是故事情節單薄狗血,沒什麼營養的,還是有很多豆瓣評分超級高的好泰劇的,今天就給小夥伴們推薦幾部。
  • 《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6》上線B站,豆瓣評分9.2,不追起來嗎!
    小破站近日上線了《基本演繹法》第六季,也是在豆瓣評分高達9.2的一季,本季延續第五季劇情:福爾摩斯頭部受傷引起腦震蕩後綜合症,如今他終於開始正式治療,治療過程起伏不定,不能保證恢復,他不得不面對痛苦的現實:如果失去強大清晰的頭腦,自己還剩下什麼。
  • 豆瓣評分9.5奧斯卡好萊塢恐怖電影,哪部是你心目中的票房熱門呢
    2020年似乎來得好快,今年應該是大家過得最長的一個春節假期,不少人待在家裡快一個月了,之前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一部分豆瓣評分9.5好萊塢歐美汽車電影,讓你宅在家中也能找到自己心儀的電影!豆瓣評分9.5好萊塢歐美汽車電影,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影片推薦
  • 韓劇裡的「時間漩渦」
    另外一部就是被列為「年度爽劇之一」,「深陷時間漩渦」的警匪懸疑片《365:逆轉命運的1年》(豆瓣9.1)。相較前者「『1988情懷因素、治癒系職場劇、劇情討喜、人設為主」等創作優勢,後者挑戰了難度極大的「時間漩渦」題材,這無疑要求對劇作邏輯更加嚴苛,對節奏把控更加精準,對主題挖掘更加深度。因此,《365:逆轉命運的1年》的創作方法論更值得關注。
  • 2020高評分必追陸劇TOP 10!冠軍是高達9.2分的神劇
    今年沒有出現像《陳情令》、《延禧攻略》那樣的現象級爆款劇王,《以家人之名》、《琉璃》《傳說中的陳芊芊》、《三十而已》是走熱的話題劇而已,沒有到爆款程度,但小編發現今年的高評價陸劇特別多,在豆瓣上破8分的高分劇竟然有超過十部,以下高評分必追陸劇TOP 10,《如此可愛的我們》評分8.2衝到第五名,冠軍是高達9.2分的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