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84年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導演,自導自演拍出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最佳影片——《過春天》。優秀的劇本,紮實到位的節奏安排,美輪美奐的攝影,豆瓣評分7.8分,讓人不禁產生疑問,這真的是一位青年導演嗎?
《過春天》是一部淺嘗輒止、恰到好處的青春故事, 主人公劉子佩是一名高中女學生,清純甜美的她並不像表面那樣光鮮亮麗。佩佩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母親終日靠打麻將維生,日子渾渾噩噩。父親在港陸之間做著卡車司機的職業。佩佩還有一個很要好閨蜜,名字叫Joe。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就像長島沒有雪,香港和深圳也是四季如春。兩人在學校裡賣手機殼、貼膜,在校外兼職打工,為的是兩個人一個共同的目標——去日本看雪。「想體會一下冷的感覺。」佩佩回答著所有問她的人。
兩個要好的閨蜜做小生意、逃課、參趴,像極了我們生活逝去的青春。但青春、年輕的心總是悸動的。
在一次party中,佩佩認識了Joe的男友阿豪。阿豪一看就是那種所有女生都會喜歡的類型。擁有一個陽光帥氣、幽默成熟的大男孩,是每個青春期少女的夢。但擁有這些的並不是佩佩,而是佩佩的閨蜜Joe。
佩佩沒有的,Joe都有。Joe從來都不會為錢發愁,因為她有個富有的家庭,但佩佩沒有;Joe從來不會為自己的未來發愁,因為她有個好爸爸可以送她去留學,但佩佩沒有。
佩佩所擁有的破碎的家庭迫使她不得不為夢想而自己努力。
2007年,iphone6上市,因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iphone6比大陸早發售。這就促使了我們說的黃牛黨的產生,往返兩地進行倒賣賺取差價。說的好聽是黃牛,不好聽是走私。
阿豪做的就是走私生意,被一個叫「花姐」的帶頭大姐所領導,佩佩為了夢想加入了其中。事情很順利,佩佩先天的條件,促使她在這方面順風順水。看著離夢想越來越近,佩佩晚上睡覺都會笑。但電影裡的青春可能並不像我們現實生活中那麼平靜。
佩佩還是難逃青春片的慣例,愛上閨蜜的男朋友。可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最精華的地方就在於關於情感方面導演的安排。佩佩是對阿豪產生了情愫,而不是愛上了阿豪。的確,阿豪這樣的大男孩,沒有女生可以抵抗,但佩佩不相信男人。
佩佩知道自己深陷這種情感是不對的,愛情得不到,那就幹事業。但「花姐」交給她的事業她也幹不了了。「花姐」這次是讓佩佩運槍。情場事業雙雙失意,就連家庭也要受命運的捉弄。
影片的中間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佩佩去找他的父親,結果隔著玻璃看到父親組成的新家庭其樂融融,落寂的看了一會,想到自己那愛打麻將、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老媽,安靜的轉過身走了。也許是羨慕父親組成的溫暖新家庭,也許是想到自己身處冷冰冰沒有一絲溫暖的住所。臉上的失落是不能言語的。此處故事的點睛之筆在於父親也看到了自己的女兒佩佩。或許是認錯人,或許是故意轉過頭繼續體驗自己的溫暖。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導演的手法,玻璃的正中間剛好反射著兩種玻璃顏色,從中間分開一種實、一種虛,也可以理解為,左邊是虛幻、右邊是現實。一半顯示著佩佩的反射,一半是父親的特寫。父親的身形本來是在佩佩那邊,在佩佩轉身,父親轉頭這一系列鏡頭後,父親從虛幻的一半俯身向現實過去。
另一個印象很深的場景就是,阿豪想和佩佩幹最後一單,讓他們倆就此收手。在佩佩和阿豪想要幹最後一單的段落中,整個狹小昏暗的裡房間散發著紅色的光,充斥著情慾的氣氛,而這時候兩位主角被刻意放大的深重而急促的呼吸聲,把曖味、情慾的表達釋放到了極點。
影片中還出現了很有意思的描寫手法。音樂,觀眾在觀影中可以注意一下,影片其實可以分為三段。音樂出現代表著故事進入下一個高潮。第一段講述了佩佩和Joe建立夢想的開始。音樂轉折點出現在過海關時,塞進佩佩手裡的那幾部手機。預示著電影將進入第二個階段。第二次音樂轉折點的出現在「花姐」讓佩佩運槍的時候。影片將進入最後的高潮。
《過春天》這部電影被我定義為港式青春片。在香港深圳,過春天就像白開水一樣平常,讓人不禁想到佩佩的夢想有點可愛。過春天在走私界的意思就是過安檢,電影取這個名字一語雙關,一是突出本片的主題,青春的春天。二就是引出電影的另一條線,香港和大陸之間的走私。
和國產青春片不一樣的是,沒有俗不可耐的狗血愛情,也沒有令人作嘔的墮胎。這部港式青春片一切都是點到為止的剛剛好。阿豪和佩佩困在海上,沒人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只有留白。佩佩和Joe之間的關係,於一場打架結束,後續怎樣也沒有人知道,只有留白。回想一下,我們的青春不也是這樣朦朧青澀充滿著留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