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天氣┃
多雲轉陰;32℃~24℃;微風;空氣品質良
相信如今許多踏入社會的80後和90後,在學生時代都有看漫畫、學手繪這樣一段共同的青春回憶。曾幾何時,我們迷戀動漫刊物上炫麗斑斕、充滿想像力的一幅幅插畫作品,對插畫師這一職業有著神秘的憧憬。
其實,在佛山本地,我們身邊就暗藏著這樣一位職業插畫師魚漿,她將手繪的喜好發展成職業,以child.killer、魚漿為筆名,在《畫匣子》、《約繪》等知名漫畫雜誌上發表作品,已出版自己的繪本集《風的聲音》。近日,記者來到魚漿位於禪城怡景社區的住所,一探插畫師的日常工作。
▲ 魚漿在刊登了自己作品的雜誌上簽名。
魚漿是土生土長的佛山人,真實姓名叫陳敏華,但對於通過作品和署名認識她的粉絲來說,提及真名反而會感到陌生。記者見到魚漿時,她戴著大大的圓框眼鏡,一下就讓人想起她的微博自畫頭像。
▲ 魚漿的微博@Child-K
問及年齡,魚漿略顯神秘,「這個要保密。」她介紹說,很多活躍在雜誌刊物中的插畫師,一般不公開透露年齡。
走進魚漿的房間,看到書櫃、桌面上整齊地陳列著的動漫模型和周邊,就能強烈感受到她對動漫的喜愛。
這裡也是她的工作室,日常進行獨立創作的小天地。魚漿的作品屬於CG(計算機動畫)插畫,一塊數位板,一支電容筆,幾個繪畫軟體,就是她所有的創作工具。
在許多人看來,插畫師是一個充滿夢幻色彩的職業。但在一幅幅漂亮的作品背後,讀者所看不見的是他們為了創作付出的堅持和努力。
▲ 魚漿早期的手繪水彩作品。
魚漿從小就對繪畫很感興趣,從她記事起就開始塗塗畫畫,初中時因為一套十分喜愛的漫畫開始嘗試手繪創作,此後一直保持繪畫的習慣。大學時,她就讀於視覺傳達專業。即使藝術專業的學習打下了創作基礎,但真正接觸電腦插畫是在大二的時候,繪畫方式的改變讓她必須從頭學起。
大學時代的魚漿,一有空閒時間就會鑽研其他畫手在網絡上發布的繪畫教程。「別人的作品那麼好看,我覺得自己一定也可以畫出來。」這樣的想法一直激勵著她,讓她一步步從臨摹走向原創,塑造出特有的風格,完成的作品就發布在「塗鴉王國」網站上。這也為她成為一名插畫師帶來機會,到了大三,有雜誌社編輯開始向她約稿,畫的作品越來越多,魚漿自然而然地走上插畫師之路。
▲ 魚漿已出版的繪本和周邊。
在雜誌編輯、粉絲的眼中,魚漿的作品有著濃濃的童話風。她的插畫裡,常常會出現藍色眼珠的孖辮女孩結伴而行,各種萌萌的小飾品。
「有的人看多了現實中的灰暗面,會到二次元的世界裡補充正能量。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溫暖、可愛的感覺。」跟隨著這樣的創作思路,魚漿的插畫作品色彩明麗,有許多關於友情的細緻描繪。
▲ 魚漿插畫作品《草地》。
▲ 魚漿插畫作品《夏天》。
包餃子、烤地瓜、放孔明燈……除了夢幻的人物、天馬行空的故事,魚漿的插畫作品中也不乏這些接地氣、帶有中國傳統元素的場景,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 魚漿插畫作品《小籠包》。
▲ 魚漿插畫作品《孔明燈》。
「來自2.8次元」是魚漿個人微博的自我介紹。了解動漫文化的人一般都知道「二次元」、「三次元」這些字眼的含義,它們分別代表著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
那「2.8次元」呢?她解釋說,這是一個介乎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狀態,2.8次元是更靠近現實的那一端。插畫師自由的工作性質讓魚漿可以選擇在家中完成創作,「可能別人會覺得我很宅,但在生活中,其實我挺貼近現實的,並沒有沉迷在二次元的世界中。」
為了不與外界脫節,魚漿喜歡走出去,跟朋友家人交流聊天,參與各地畫師聚集在一起的筆會,互相交流靈感和繪畫技巧,逛畫展、聽音樂、四處旅遊,觀察和了解現實生活。
▲ 魚漿籤售自己的手繪教程。
「插畫師除了畫工要好,在構築畫面之前,還要了解各種背景知識。」魚漿說,雖然作品中的人物和場景是虛擬的,但創作的原型有很多也是來自生活中。
▲ 《時光機》
▲ 《玻璃》
▲ 《聖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山日報見習記者楊小妍
圖片經插畫師本人授權刊登
街坊幫您:回復0~9,查詢相應功能
【1】天氣/PM2.5 【6】快遞查詢
【2】公交查詢 【7】佛山影訊
【3】地鐵線路 【8】買汽車票
【4】違章查詢 【9】查羊城通
【5】看電子報 【0】玩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