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離開香港,看看還空著四分之一的箱子,袁小姐向記者感嘆,「太沒成就感了!」作為資深「購物狂」,袁小姐本想借到港出差一周的時間血拼一番,然而,在貨比三家之後,她的購物衝動有些降溫,「很多東西不那麼便宜了。」
放棄的購物清單
記者近日在香港發現,港幣對人民幣匯率「破8」後,「匯率因素」被越來越多的商家列入定價考量,加上內地遊客強勁的消費實力,部分商品的標價隨之水漲船高。
袁小姐看中了三星最新款的Galaxy Note2,「以前不少電子產品內地和香港的定價一樣,因為有匯率差價,我想在香港買行貨也相當於打了八折,能夠便宜七八百元,還是挺合算的。」不過,在逛了豐澤、三星專賣店等多家香港電器行後,袁小姐改變了主意,「這款在香港的行貨標價是5698港幣,差不多4560元人民幣,和北京價格基本一樣。要是買水貨,還是去中關村吧,3600元、3700元應該也行了。」
袁小姐放棄的購物清單裡,還有一款粉色的運動服,「北京商場標價520元,香港標價折合人民幣相當於480元,淘寶「雙11」活動的價格是322元,相當於6.5折。」袁小姐告訴記者,在東薈城這些大型名牌折扣商場,常年都有3至7折的大牌商品,但是今年折扣較大的商品也越來越少。
奢侈品、金飾仍誘人
在一些諸如護膚品的傳統熱門購物項目上,不少消費者則越來越青睞首都機場的免稅店。「朋友託我買的化妝品和保養品,基本上都是在首都機場的日上免稅店就搞定了。不少產品的價格甚至比香港更便宜,而且品種也越來越全,連THE BODY SHOP這種以往只能在香港才能買到的品牌都有,基本沒有什麼差別了。」一位香港化妝品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些商品的價格確實進行了調整,但幅度都不大,「一般在20港幣到100港幣。」
不過,在香港,奢侈品、金飾等商品的價格對於內地消費者而言仍然十分誘人。比如,一款Tiffany & Co的鑽戒,港幣為53000元,相當於42400元人民幣,而內地售價48000元,一下子便宜了5600元。在香港買黃金飾品每克比內地便宜六七十元,店家還大都會給顧客一些工費上的折扣。
今年10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收報6.30,創6月下旬以來新高。當天人民幣即期匯率盤中一度觸及6.2443的歷史最高位,創下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由於港元和美元匯率聯動,人民幣對港元匯率也連連上漲。而歐巴馬獲得連任將讓長久寬鬆貨幣政策和美元貶值預期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