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撞臉周杰倫的小商販在網上突然走紅,走紅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臉,而是活得「通透」。
當下,「網紅」可能越來越多,但很多「網紅」稍縱即逝。在作者看來,真正摧毀他們的不是能力匱乏,而是對自己的認知不夠清晰。
01
前幾天,河北保定一位雞蛋灌餅攤主酷似周杰倫的視頻走紅,不少網友慕名而來,和攤主合照。但對於自己一夜走紅,攤主並不以為然。
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就表示,從未把自己和周杰倫放一起想過,自己沒什麼才藝,只想以後每天多賣出去幾張餅。
這樣的態度,可以說是相當清醒了。
評論中有網友就表示,大哥活得很通透。
的確,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想要讓人遠離誘惑,靜下心來從一而終地踏實做件事實在太難了。
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曾提出過一個15分鐘定律:「在未來社會,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5G時代的來臨,這個預言正在成為現實。
日前,網紅圈新人輩出,雖然沒有15分鐘內就成名的誇張案例,但多數網紅也幾乎都是在一夜之間火出圈的。
而導致那些人成為網紅的原因,也千奇百怪。
只靠外貌走紅的網紅們,不過是恰好在站在了風口,不用使多大力氣,就輕鬆地飛了起來。
而一旦人設崩塌,或是紅利期結束,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
真正摧毀他們的,不是匱乏的能力,而是對自己定位不清晰,錯把外貌當實力。
02
郭德綱曾在節目中講過這樣一件事。
嶽雲鵬剛剛有點名氣的那段時間,上門找他拍戲的人,絡繹不絕。
嶽雲鵬自我感覺良好,內心也逐漸膨脹起來,險些迷失自己,幸好師傅郭德綱及時發現並糾正。
郭德綱找到嶽雲鵬:「為什麼找你拍戲?是因為你演戲演得好嗎?你要記住,你就是說相聲的,人家找你不是因為演戲,而是因為你現在德雲社,你還有點腕,用你是給他們的戲添彩。你當初在炸醬麵麵館賣面的時候,他們怎麼不找你?你真的以為自己是嶽老師了?」
這一頓教訓,讓嶽雲鵬瞬間清醒了,從此把重心放在了相聲上,一心學藝。
終於,經過近10年的打磨,嶽雲鵬在相聲界站穩了腳跟,也有了綜藝、電影、代言方面的多棲發展。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很容易被別人虛偽客套的讚美所迷惑。
別人誇得越多,這種人的狂妄之心就越膨脹,直到覺得天底下容不下他了,自然而然也就走向了滅亡。
對於許多靠外貌出圈的網紅,自媒體作者桌子說過一段話:
很多網紅之所以悲劇,是因為他們把只是一塊敲門磚的顏值,當成了最終歸宿,以為靠一張臉就可以吃遍天下。
當有一天,粉絲對你感到厭倦,或者發現你只是個敗絮其中的空殼,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你,連一個背影都不會留下。
一個人只有認清自己的本心,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走向成功。
那些長盛不衰的網紅,沒有一個是靠外貌走遠的。他們大多不是本領過硬,就是擁有很高的學歷。
比如短視頻博主Papi醬,是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生;因為脫口秀一夜成名的李雪琴,本科畢業於北大,研究生就讀於紐約大學……
學識與思想的富足,永遠是保證一個人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籌碼。
這也是為什麼文化水平極低的丁真,被四川理塘「收編」後,就立馬被「抓」去讀書學習的原因。
好的皮囊、好的平臺確實能讓一個人脫胎換骨。
但萬物生長衰退都有規律,平臺也有生命周期,一個人若不能快速地將外貌或平臺紅利轉換為個人能力,那麼窗口期過後,就會一切歸零。
撞臉周杰倫的攤主一定是深諳此道,才能對流量和熱度保持足夠的冷靜和警惕。
認清自己,是一個人頂級的智慧。
03
研究表明,對自己有更清晰、準確認識的人,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建立更高質的、滿意的親密關係和職業關係,有更好的職業發展,並且更加自信。
2條建議,幫助你認清你自己。
①認清自己的能力邊界
前Google高級資深研究員吳軍博士說,但凡覺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沒有見過真正聰明能幹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薈萃的地方,才能體會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
吳軍坦言,雖然自己對計算機科學的理解比絕大多數從業者要深刻很多,但是到了谷歌,和一些牛人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了半年之後,才發現世界上比自己有才能的人真的太多了。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不會自視甚高,明明最多只能扛起150斤重的麻袋,非要去挑戰不可能的500斤。
認清自己的能力邊界,並在這個邊界內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努力,儘早認命。
你也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慢慢擴大自己的邊界,從而一點一點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②認清自己的所處的環境
YouCore的作者王世民在一篇文章中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中國以世襲制為主的兩晉時期,一個平民家庭的孩子,有沒有可能通過學富五車成為三公九卿呢?
就歷史記載來看,他認為,這絕無可能。
因為平民家庭的孩子要做到學富五車很艱難,而即使有人突破了這一點,在官員世襲的制度下想改變先天出身成為三公九卿,也是難如登天的一件事。
這就是環境對人的限制。
對內認清自己的能力,對外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就不會執著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不會那麼容易焦慮。
有段話說得好:
「如果你擁有財富,別人崇拜的只是你的財富,不是你;
如果你有權力,別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權力,不是你;
如果你擁有的是美貌,別人崇拜的只是你一時擁有的美貌,不是你;
而當這一切過了保質期,你就會見識到世態炎涼。」
所以,別把運氣當才華,別把平臺當本事。
對自己始終保持清醒的認知,才是有所成就的前提。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