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來啦:金融科技和銀行信貸業務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2020-12-13 大鵝來啦社區

助貸,大致是指第三方機構發揮自身的場景、數據和科技等優勢,幫助銀行等放貸機構改善客戶篩選、信用評估、風險管控、貸款催收等,緩解信息不對稱、定價不精細、資金不充足、風控不完備等導致的信貸供給對信貸需求的不適應問題,並且基於協同效應、規模效應、網絡效應等,更好地實現信貸成本、收益和風險的動態平衡(朱太輝等,2019)。

在傳統的銀行信貸模式下,從產品、資金、獲客、徵信等整個業務流程,大都是由銀行等放貸機構獨立承擔,只要銀行等放貸機構在任一方面存在短板,貸款發放都會受到抑制。

在助貸模式下,銀行等放貸機構和第三方助貸機構根據自身在客戶、資金、風控、數據、技術、場景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來分別承擔貸款業務的營銷獲客、資金供給、徵信審批、風險定價、貸後管理、風險處置等環節,共同完成整個信貸流程。

從理論來看,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和「金融功能理論」(李嘉圖,1817;Merton,1993),助貸業務有助於改善信貸功能,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其發展具有顯著的必然性。

從實踐來看,有助於改善銀行的數據獲取、經營系統和風控模型,提高銀行的客戶獲取能力、科技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提高銀行的信用評估和風險定價能力,其發展是大勢所趨。

1. 助貸業務發展是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信貸領域的體現

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等一樣,都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對生產關係的迭代升級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數字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未來社會無論是在生產上還是生活上都會更加數位化,但大量信息並不是由銀行掌握,助貸業務有助於緩解銀行發放貸款面臨的數據信息不對稱制約,放鬆了銀行信貸發展面臨的約束條件。2.助貸業務發展有助於提升金融體系的適應性和普惠性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更具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金融體系」。從適應性來看,助貸業務的發展既是金融發展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需求,也是金融服務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位化發展的需要。

從普惠性來看,「麥克米倫缺口」在各國普遍存在,我國大量的小微、民營企業在傳統銀行貸款模式下獲得的金融服務遠遠不夠,近年來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持續存在,助貸業務的發展有助於緩解這個問題,極大地提升金融發展的普惠性。

3.助貸業務發展有助於提升銀行服務的差異化和精細化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但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在戰略定位、經營模式和服務方式上同質化問題還比較嚴重。正因如此,2019年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將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和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產品,作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助貸業務一改被動等待上門的服務理念,主動「走出去」營銷獲客;大多聚焦小微貧弱客戶,提供小額貸款和信貸服務;應用外部場景嵌入、多維數據徵集、風控模型升級等方式,為廣大客戶進行差異化服務和精細化管理。在實踐中,很多銀行的管理者也認識到了金融科技與銀行業務融合發展的大趨勢。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2019)提出,「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在深刻重塑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改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態、場所、方式和物理布局。金融機構必須把握金融數位化發展的未來方向,有效利用金融科技,大力開展金融創新,提升服務的精準性,降低服務成本,控制金融風險」。

Moven銀行的創始人布萊特·金(2018)在《銀行4.0》中提出,未來的銀行服務是內嵌的、即時的和無所不在的,「銀行業正身處一個『技術主導一切,並且無處不在』的世界中,不被淘汰的唯一辦法就是為那些數位化的消費者打造新的體驗模式,重複網點的模式終將失敗」。

文章來源:【大鵝來啦】微信公眾號,京東數科旗下個人大額貸款信息服務平臺,作者為朱太輝 張彧通 張夏明 龔謹

相關焦點

  • 金融科技賦能,築牢銀行信貸業務精細化風控基石
    作者:融慧金科前言在今年的疫情衝擊之下,線下業務受阻,各商業銀行紛紛開展線上化經營和線上場景布局以化危為機。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實踐與應用下,網際網路貸款成為商業銀行順應金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也是金融數位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 金湖農商銀行 大力發展普惠信貸業務
    原標題:金湖農商銀行 大力發展普惠信貸業務   今年以來,金湖農商銀行
  • 借力大陸金融科技發展 臺資銀行加速「智慧化」轉型
    落戶上海新天地商業區十年之際,臺資銀行富邦華一銀行上海新天地支行近日迎來「喬遷之喜」。這個曾經以「書房銀行」為特色的網點,在延續溫馨環境、親切服務和多元產品的同時,引入了諸多金融科技元素,轉變為更加智能和時尚的「快閃銀行」。新天地支行的「變身」,是富邦華一順應大陸金融市場變化、推動自身「智慧化」轉型的縮影。
  • 富邦華一銀行的科技金融藍圖
    來源:陸家嘴雜誌未來已來,唯變不變。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變著傳統的金融行業,傳統銀行別無選擇,唯有揮舞起技術的利劍直面挑戰。中國大陸第一家全牌照運營的臺資銀行富邦華一銀行,正在利用金融科技改變獲客、產品、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等,志在打造一流的數智化零售銀行。
  • 數位化助力普惠金融,浦發銀行零售信貸升級轉型
    作為誕生於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時代洪流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浦發銀行按照中央「六穩」「六保」的要求,圍繞「復工復產」的主線和普惠金融的目標,推動零售信貸業務產品創新、流程優化、數字風控和數據中臺建設,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穩步前進。王師傅是一名奔波在高速路上的物流司機。
  • 剛完成百億融資 這家金融科技獨角獸又獲3A評級!業務發展步入...
    依託集團產業生態打造金融O2O領先者從蘇寧金融自身的定位來看,是一家以O2O融合發展為特色的金融科技公司,秉持著「場景金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經營發展理念,也就是說依託集團產業生態的場景資源,以科技驅動經營的方式,深耕普惠金融領域。
  • 齊商銀行喜獲「金融科技創新獎」與「傑出手機銀行」兩項榮譽
    12月16日,由和訊網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財經風雲榜2020銀行峰會"在北京召開,齊商銀行憑藉在金融科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貢獻,榮獲"金融科技創新獎""傑出手機銀行"兩項榮譽,該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鄒倩代表應邀出席峰會。
  • 王家強:順應全球經濟新形勢 中國銀行業應加快轉型發展|銀行與信貸
    未來的發展變化方向包括:一是順應國內大循環的發展要求,銀行信貸應更多地投入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包括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環保產業、居民消費升級、鄉村振興、進口貿易和引進外資等。二是順應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銀行業國際化的水平和質量將會進一步提升,在區域結構上主要向亞太地區、「一帶一路」和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傾斜,向增長潛力大、雙邊關係友好、投資貿易往來頻繁、產業鏈轉移和聯繫比較緊密的國家傾斜。
  • 薩摩耶數科榮獲《零售銀行》雜誌評選的 「信貸風控技術創新獎」
    同時,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傳統銀行業務開展形成較大衝擊。如何加速數位化進程,通過「零接觸」線上金融實現業務突圍,是當前眾多零售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所關注的問題。  為鼓勵具有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能力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促進銀行創新、開放生態系統的構建,推動零售金融行業創新發展,2021年1月8日《零售銀行》雜誌線上發布了「第四屆中國零售金融創新實踐大獎」評選榜單,薩摩耶數科榮憑藉技術創新力和成功應用案例等多方面優勢,榮獲「信貸風控技術創新獎」。
  • 緊跟趨勢科技「防疫」 富邦華一積極助推線上業務發展
    如今,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銀行業務不斷移動化、場景化、智能化發展,實現線上與線下渠道融合,流程和重點領域產品創新。2020年突入其來的一場疫情,更是加速了這一趨勢的發展。作為大陸臺資銀行領頭羊的富邦華一銀行(以下簡稱「富邦華一」)緊跟發展趨勢,積極助推線上業務發展,通過科技「防疫」,確保非常時期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為廣大客戶提供不間斷的金融服務。超完善遠程辦公來「防疫」在本次疫情發生時,富邦華一立即啟動遠程辦公機制,進行遠程辦公及遠程業務處理、遠程開發等。
  • 數字普惠金融系列二|揭秘商業銀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脈絡
    建設銀行耗時6年建設了新一代核心系統。微眾銀行形成了「5個生產數據中心+1個異地應用級容災中心」布局,構建了安全可控的分布式架構體系。新網銀行建成了涵蓋網際網路架構的上百個業務和管理系統,支持業務的大流量、高並發需求。二是探索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 馬來西亞金融科技與AFIN,助力東南亞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於1993年首次提出,其由金融(Financial)和科技(Technology)兩詞融合而成,一般認為是藉助高新技術,以人工智慧(AI)、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區塊鏈(Block Chain)和大數據(Big Data)等為代表的、使金融服務更加高效的商業模式。
  • 科技賦能助力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吉林億聯銀行科技戰疫成果記
    科技賦能助力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億聯銀行是全國四家擁有線上信貸業務資格的網際網路銀行之一,其戰略目標指向通過建立開放、共享、協作、連接的金融科技雲平臺,整合數據、場景、資產、渠道和服務,實現普惠金融、賦能美好生活的使命。
  • 廣州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出爐!5個項目均由銀行主牽頭
    1.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金融服務難題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信貸模型,運用物聯網技術多維度採集、挖掘企業生產經營數據,建立貸後監測模型,提高信貸監測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利用大數據和複雜網絡技術構建風控決策模型,識別群體欺詐行為,降低小微企業融資的欺詐風險,高效識別優質客戶。
  • 雲南信託試水個人信貸業務 利率過高曾引投訴 消費金融業務承壓
    不過,針對「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業務的開展,12月11日,接近雲南信託普惠金融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公司旗下「雲信小水牛」有過一批客戶,也在嘗試,後來沒有再做自營業務了,目前僅僅提供查詢服務。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4(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在此之前,一般個貸利率在24%-36%之間被視為「不受司法保護的區間」。
  • 農業銀行濱州分行加快推進普惠金融業務發展
    原標題:農業銀行濱州分行加快推進普惠金融業務發展來源:大眾網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季青雲 通訊員 常仰偉 濱州報導2020年,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支持民營企業的
  • 旅遊金融展宏圖,挺立懷川譜新篇 焦作中旅銀行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
    特別是更名5年來,焦作中旅銀行堅持「旅遊+金融+網際網路」發展之路,背靠大股東中國旅遊集團平臺,以資金「活水」助力雲臺山旅遊品牌打造,在推動實現銀行資金和旅遊資源融合上漸入佳境,特色品牌形象持續彰顯,焦作中旅銀行已然成為焦作金融行業的一張「金名片」,成為金融豫軍中一顆最閃亮的星。
  • 長亮科技籤約華為:共築鯤鵬產業新生態,驅動金融科技再創新
    在此背景下,9月16日,長亮科技與華為在蘇州「2020第三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和第二屆中新(蘇州)金融科技應用博覽會」上簽署合作協議,並正式發布了雙方基於鯤鵬生態打造的「分布式銀行核心業務系統」、「金融融合數據湖」等聯合解決方案
  • 微眾銀行踐行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業務均衡發展
    微眾銀行是由知名企業在2014年設立成立的國內首家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它的使命就是"讓金融普惠大眾"。微眾銀行不僅把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提供給個人長尾客戶,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也同樣在微眾銀行服務的範圍內,並且微眾銀行開展了多項業務來推動發展。微眾銀行
  • 深化滬新金融合作,浦發銀行與星展銀行籤署《金融科技合作備忘錄》
    12月11日,浦發銀行和星展銀行在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簽署《金融科技合作備忘錄》,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潘衛東、星展集團中國區總裁葛甘牛分別代表雙方集團籤署協議。這是雙方在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以及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背景下,繼2019年雙方籤訂首個聚焦國際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後,聚焦於金融科技領域的又一次深度合作。近年來,金融科技的運用不僅推動金融行業的變革,同時也為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