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傷的行為藝術:在她身體麻痺的6小時,只有暴徒欺凌沒人擁抱

2020-12-18 有知社

人性究竟是怎麼樣的?有一位行為藝術之母是這樣回答的,當人有了可以為所欲為的權力,就會打開藏在他(她)心裡邪惡的潘多拉魔盒,邪惡跟魔鬼會在其頭腦中佔據支配的地位。而這時對他人行惡就會變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乃至窮兇極惡。她之所以說出這一番話是因為,1974年她做下的是一次行為藝術嘗試。身體被禁錮住六個小時,任由人們做任何事情,可有的只是傷害。

這位行為藝術之母名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1946年出生在塞爾維亞。她的父母都是狄托的忠實擁護者,也就導致了瑪麗娜從小接受的是壓抑式的教育,這跟她以後形成的風格有很大的關係。她的父母對她管理十分嚴格,晚上十點之前不允許出門,一直持續到了她29歲離開家。但從小她就對藝術有愛好,1965年她進入了貝爾格勒藝術學院學習,1972年又進入了薩格勒布藝術學院進行研究生的課程。

從20世紀的七十年代開始,她開始進行表演,她的行為藝術堪稱是傳奇,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而她用來創作的是她自己的身體,她提出,藝術在生活中,生活變成了藝術。瑪麗娜的第一場表演是在1973年的愛丁堡藝術節,她拿出了20把不同的刀。按照順序取出一把飛快在指縫間用力躲下去,但盡力不傷害到手指。

這種遊戲十分冒險,刺傷之後依然立刻進行下一步,在受了20次傷後,她也不停止。接著還要重複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她手指的受傷還要跟上一次的一樣。這僅僅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為了測試觀眾跟表演者關聯性的極限,她開始了另一個更為大膽的嘗試,試的是人性。

這次的地點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她貼出告示,允許觀眾在桌子上的72件物品中任意挑幾樣跟藝術家進行強迫性的身體接觸。這72件物品裡面有玫瑰、蜂蜜之類的,也有剪刀、匕首、十字弓之類的危險性器具,裡面甚至有上了子彈的槍。在表演過程中,瑪麗娜給自己下了麻醉,長達6個小時。

這段時間,權力在觀眾手裡,剛開始的時候觀眾還不信。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瑪麗娜真的一點都不抵抗的時候,人們開始動手了。有人試探著拿口紅在她臉上亂塗亂畫,有的人會幫她洗乾淨。發現她真的不抵抗之後,人們的行為開始越來越大膽,有人把她的所有衣服都剪碎,有人將玫瑰刺入她腹中。

人們越來越瘋狂,有一位甚至拿起了那把槍,放進了她嘴裡。嘗試著想要開槍,面臨著死亡,藝術家眼裡漸漸有了淚水,但是她的身體沒有辦法做任何的抵抗。還好另外有位觀眾還沒有如此喪心病狂,把手槍搶走了。這次,瑪麗娜最直白的感受是,觀眾真的可以對她做任何事情。當麻醉結束後,面對瑪麗娜傷痕累累的身體,還有含著眼淚的雙目,他們後退著逃走。

於是就有了最開始的那段感受,接受訪談的時候,瑪麗娜說:如果你將全部決定權交給公眾,那你離死也就不遠了。她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她打破了長期以來視覺藝術的邊界。而她的行為藝術就像她說的那樣,歡樂不會教會我們什麼,而痛苦使得我們變得更好,更加強大。

相關焦點

  • 最殘忍的行為藝術:她將身體麻痺6小時,期間沒有擁抱,只有摧殘
    引言藝術是什麼,有人會說藝術就是創造美和欣賞美的儀式,然而事實告訴我們,藝術不只有審美,還有審醜。美麗的藝術麻痺人們的精神,使人們嚮往朦朧、美好的東西,而醜陋的藝術真實的揭開了現實的遮羞布,向人們展示現實中黑暗的層面。醜陋的藝術讓人們知道,生活在當下時刻多麼重要。
  • 最殘忍的人性試驗:她將身體麻痺6小時,期間沒一人擁抱只有摧殘
    「君子慎獨」,就是因為古人看到一些人善於藏匿他們的不良行為,表面上裝作善良恭順,獨自一人時、沒人看到時,才能見到品質。所以有德之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就像酒吧附近,深夜女子被「撿屍」一樣,「撿屍者」在無人注視下,才是見品質的時候呢。
  • 歐洲女子將自己麻痺6小時,路人對她做法極其殘忍
    歐洲女子將自己麻痺6小時,路人對她做法極其殘忍文/觀心通史對於人性的討論,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古代先賢孟子曾說:「人性本善」,人生來便是善良的;而思想家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人生下來就是惡毒的,如果不去加以教導和約束,還會變得更加惡毒。
  • 為測試人性,她將身體麻痺6小時,允許路人隨意處置,結果如何
    著名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曾做過一場測試人性的實驗,雖然實驗已經是46年前的舊事,但類似的實驗敢去做的人不多,以至於到了今天,瑪麗娜的例子還常常被拿出來討論。實驗看起來是很簡單的:瑪麗娜將自己的身體麻痺了6個小時,在此期間,路人可以隨意處置她的身體,而且不用負責任。
  • 最大膽行為藝術:她麻醉全身任人施為,6小時後,她全身布滿傷痕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577字,閱讀約4分鐘最大膽的行為藝術:她全身麻醉,6個小時後,全身傷痕累累。20世紀50年代,歐洲藝術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種被稱為"行為藝術"的現代藝術形式應運而生。所謂行為藝術,是藝術家親自加入,按照事先的計劃一步步進行,與他人交流或與他人產生共鳴,慢慢獲得結果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說,行為藝術家是自由的、大膽的,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藝術表演。
  • 美女行為藝術家將身體麻醉6小時,任人擺布,還沒清醒就後悔了
    作為一種不被常人理解的藝術形態,行為藝術通常用直接的視覺效果震撼著觀眾,同時也會使人們感到困惑。因為在很多人的眼中,行為藝術家們的行為簡直就是超出了常人的理解範圍,這也是為何他們遭受到了人們的質疑。事實上,行為藝術最初起源於西方,因此在國外有很多著名的行為藝術家,其中就包括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瑪麗娜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在她的一生中,創作過許多的作品,其中最為世人銘記的就是她在一次行為藝術中將自己麻醉6小時,任人擺布。在這6個小時之間,瑪麗娜遭受了摧殘,在還沒有清醒的時候,就已經後悔了。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我愛你,只有擁抱知道|48小時擁抱挑戰
    》的課,我才發現我不是沒人接觸,而是內心裡害怕與人接觸。    ▲ 伊莉莎白《畫家和她的女兒》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媽媽一回家,我就會迫不及待地衝她跑去,恨不得整個人都掛在她身上。可是媽媽總是好忙,總是沒一會兒就把我放到一邊,自己去工作了。
  • 她將身體麻醉6小時,把決定權交給觀眾,期間見到最殘忍的人性
    在所有藝術當中,恐怕行為藝術是最具有爭議性、最難懂的藝術了,它不像繪畫或雕塑那樣有具體事物構成的形態,往往是藝術家用自己的身體直接與公眾交流,極具視覺衝擊力。既然稱為藝術,那麼有個原則是一定能引起積極的審美情感,但很明顯不少行為藝術因為過於誇張甚至血腥,反而引起觀眾反感。
  • 暴徒毆打律師後又開始起底抹黑
    陳律師出院休養 家人被起底據香港媒體報導,陳律師上周日下午打高爾夫球途中,因勸阻黑衣暴徒堵路與對方發生爭執。隨後陳律師的球棍被暴徒搶去,多名暴徒用球棍及雨傘瘋狂毆打陳律師。陳律師的頭部及身體多處受傷,頸部大動脈也被雨傘刺傷血流不止,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 《悲傷逆流成河》 希望所有人的青春都能快樂,沒有欺凌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部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主要講述了在上海長大的一對年輕人齊銘和易遙在校園內的情感糾葛,在一次次的校園流言蜚語中被捲入了校園欺凌,最終以悲慘結尾的故事。其實很多人在看完這部電影都覺得易遙是一個很悲慘的女主,因為自家的原因一直被人所欺負所看不起到,最後走向自殺的道路。
  • 「行為藝術之母」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
    說起行為藝術,你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樣的?很多不了解行為藝術的人,首先想到行為藝術的時候,總覺得這個過程充滿著不正常。我們都知道,繪畫是用筆觸和色彩去表達觀念,而行為藝術則直接通過藝術家的身體和動作來表達,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呢?
  • #SPIRITDAY 紀念那個死於網絡欺凌的男孩
    #紫色紀念日 SPIRITDAY是一個由美國反歧視同性戀者聯盟發起的世界上最大和最引起公眾注意的反欺凌運動,它的目的在於加快社會對LGBTQIA+年輕人的接納。2010年10月,美國高中生Brittany McMillan創立 「紫色紀念日」,紀念因遭受網絡霸凌而自殺的泰勒·金文泰(Tyler Clementi)。
  • 行為藝術之母 |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
    所有人都在施暴,沒有人給予擁抱說起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一定要提及的就是節奏系列。《節奏0》,1974一開始很多人試探性地,看她是不是真的任由擺布,有的用口紅在她的臉上亂塗亂畫,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在她身體上作畫等等。
  • 人物檔案 | 【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 · 阿布拉莫維奇
    她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其在行為藝術上的實踐,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提起行為藝術或許大多數人內心所想是:【行為藝術 ≈ 神經病】在六個小時的創作過程中,她被人千刀萬剮,直到有一個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住了她的頭部,最終被他人阻止。期間,沒有人給她擁抱,沒有人安慰她。
  • 職場心理學---職場欺凌
    2019年7月韓國出臺的《反職場欺凌法》的概念是:用人單位或員工利用其在公司內的地位或關係,超出工作範疇,給予其他員工身體、精神和情緒上的痛苦或導致工作環境惡化的行為屬欺凌行為。男性和女性欺凌者更有可能針對女性。2.63%的欺凌來自上級,33%來自同事,剩下的6%發生在低就業水平的人欺負他們的上司或其他人。
  • Lady Gaga和JAY-Z的行為藝術啟蒙源自她?丨夜問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1946年11月30日出生於南斯拉夫(現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從小受到軍事化的管理和過於壓抑的家庭教育,影響了她後來行為藝術的創作風格。1965年至1970年就讀于貝爾格萊德美術學院。1972年在薩格勒布(現克羅埃西亞首都)美術學院拿到碩士學位。上世紀70年代開始藝術創作。
  • ...愛國者|伊萬卡·川普|twitter|暴徒|美國總統|凱特·貝內特
    CNN記者凱特·貝內特(Kate Bennett)在推特上抨擊道:「澄清一下,伊萬卡·川普,你是說這些人是『愛國者』?」 貝內特寫道,這促使伊萬卡回復道:「不是,和平抗議是愛國行為。暴力是不可接受的,必須予以最強烈的譴責。」隨後,伊萬卡立即刪除了她的推文,並澄清道她的意思只是「和平抗議是愛國的」。
  • 那些關於校園欺凌的電影
    1、《少年的你》這無疑是2019年度最火爆的電影之一,現累計票房超15億,男女主角為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兩人將所有的無助、互相取暖演繹的淋漓盡致。獲得多項獎項與獎項提名。影片講述的是女主因一場跳樓風波而被捲入校園欺凌,謾罵、毒打、錄像等等,讓女主的內心多次受到傷害,在男主的保護下,施害人尋求女主原諒,最終女主失手將其推下樓梯致死的故事。在影片中,男主也是一位孤苦無依的「孤獨患者」,再遇到女主後,他才有了真正要捨命保護的人。
  •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8月14日復映 國內首部校園欺凌題材引發持續...
    據悉,由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著名女作家、導演落落執導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將於8月14日復映,片方今日發布復映海報。該片由趙英博、任敏、辛雲來、章若楠、朱丹妮聯袂主演,上映期間斬獲3.56億票房。影片上映距今雖已過兩年,但其推動社會對「校園欺凌」這一沉重現實話題的討論仍在繼續,這正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
  • 虐心題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直面校園欺凌,郭敬明這樣說
    本報訊(記者李俐)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近日在京舉辦發布會,宣布定檔9月30日。與傳統的青春題材不同,該片首次直面了「校園欺凌」主題。對此,郭敬明表示:「有時候你也不知道該為他們做些什麼,或者該說什麼,導演提到這個角度的時候我覺得特別好,應該來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