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從肉體歡愉到靈魂俘虜,有的女人明知愛錯了,還裝糊塗

2020-12-26 友言志

張愛玲寫的《色戒》游離朦朧,三個簡單場景切換下,通過人物內心的意識回閃,展示那場情愛,給人晦澀難懂的感覺。

是李安用幾段激情戲,徹底激活了人物複雜的內心。也讓我們看清了有些女人明知愛錯了,還會義無反顧地傻傻去愛、裝糊塗。

最初有人看過這部電影後,對王佳芝捨棄民族大義,愛上一個漢奸,並為他丟了性命,感覺費解和突兀;直到看了全版的電影後,有些人才會恍然大悟。這其中有火熱的情愛,讓人撼動了內心深處的緣由;也有被欲望折服,更有真實人性的流露。

這其中的情感變化,也更趨向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效應。它是指一種讓人情不自禁地屈服於邪惡,對壞人產生好感和依賴感,甚至協助他來害人的心理變化。

張愛玲在《色戒》中曾寫道,「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

為虎作倀,說的就是老虎把人吃掉了,死後的人還做了老虎的倀鬼,引誘更多的人來讓老虎吃掉。

王佳芝就是被老易吃掉的冤魂,她還滿心掛念著他。

在她心裡,她以為他是愛她的,於是她捨不得他死,便放棄了立場,背棄了使命,卻也因為裝糊塗的錯愛,斷送了自己性命。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心理巨變,也只因王佳芝身處亂世,周圍無依無靠,是有權有勢的老易,給了她安全的錯覺。透過這個故事,在那個殘酷的環境裡,我們看到的根本不是愛情,只是一個弱女子的心疾。

而這種心疾,直到今天還在上演著。

一個女學生懷揣一腔熱血,一時衝動就做了業餘美色間諜,並且愛上了敵人,這種愛顯然是荒唐的。王佳芝一廂情願地認為易先生是愛她的,她認為倆人間激烈的歡愉,還有他在動情處留下的熱淚,以及為她品鑑的那顆大粉鑽,這些都是愛情的證據。

老易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在他恩將仇報地殺死了王佳芝後,在他看來這個女人是被他折服的,她是深深愛著自己的。

可實際上,兩人明明各懷鬼胎,也互不相愛,只是彼此自作多情的誤會了這場糊塗的愛。

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指受害者對加害自己的人產生了情感,並忘記了自己的立場,甚至會幫助加害自己的人的一種心理反應。

這種心理現象最著名的事件,是一起發生在斯德哥爾摩的劫匪搶劫銀行事件。銀行裡的人質最後保護了劫匪,其中一位還嫁給了劫匪。正是因為劫匪殘忍和強大,偶爾所表現出來的溫情,讓受害人感動了。

王佳芝作為一個弱女子,生活中貧困,情感裡孤獨。她被父親拋棄,也被心愛的男人丟棄。在她心中,是缺失愛的,也沒有任何歸屬感。

一無所靠,又沒錢沒勢,她沒有生活的根基,為了心中那青春火熱的夢想衝動,她放棄了貞潔,被一個猥瑣的男同學佔有了。當為了更像一個美少婦,他們找來唯一嫖娼過的一個男同學,大家瞧瞧散去,留下王佳芝和那男同學,那一刻她的生命已是飄零的浮萍。

精神裡一片貧瘠,生活中處處是困頓,一個人內心被恐懼和軟弱佔據著,她也就慢慢屈服於殘暴了。王佳芝周圍沒有親人,即使有點好感的鄺裕民,對她也沒起到保護作用,反而用她來設美人計。

在她心中這世界上沒有人能給她依靠,誰也不願意對她負責。她是如此地缺乏安全感,而老易強悍的外表下,恰巧就馴服了王佳芝,並給了她可以做依靠的幻覺。

由此,她的情感開始變得不理智,心甘情願地臣服於老易,在那男歡女愛間做了他靈魂的俘虜。這種愛在她荒涼的人生中被當作了救命稻草,她明知這種愛是一份錯愛,可她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她把這份愛,看作生命裡,唯一的一絲光亮。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正是源自於內心的恐慌和安全感的缺失,在加上對方兇狠中偶爾的溫情,就讓她們徹底淪陷了。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我們才發現周圍那些忍受家暴的女人,她們儘管生活不幸,但總有些女人不下定決心去離婚,甚至還會為自己丈夫做著辯護。是丈夫打罵過後,痛徹心扉地懺悔,還有暴力過後那份柔情似水,這些強烈的反差,彌補了她們的恐慌

我們在強勢面前,看到鱷魚偶爾流下的眼淚,就當成了一種彌足珍貴,其實那不是憐憫。

正如影片中,王佳芝是個可憐的人,她的故事是可悲的,也值得同情的。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背後,除了她愛的糊塗,還有一份無奈的內心荒涼。在那樣一個年代裡,我們又怎能祈求一個弱女子,會變得比男人還剛強?

可是在今天的朗朗乾坤下,面對一些家暴,或者那些惡劣的強勢威脅,我們該勇敢地站出來,莫要讓這份錯愛繼續糊塗地愛下去,也莫因軟弱做了壞人的傀儡和幫兇。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肉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流浪
    作者:胡楊映月導語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說,人到中年的人,不論靈魂,還是肉體,總有一個在瘋狂,也總有一個在迷茫和流浪……王雪娟,一個38歲的女人,一個有著姣好面容的女人,一個看上去很美很美的女人,一個幾乎令所有男人看到後都會情不自禁喜歡上的女人。
  • 我愛美麗的肉體,使肉體美麗的卻是靈魂
    靈魂和肉體如此不同,一旦相遇,彼此都覺陌生。我的耳邊響起帕斯卡爾的話語:肉體不可思議,靈魂更不可思議,最不可思議的是肉體居然能和靈魂結合在一起。一個心靈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揚,一個靈魂高貴的男人可能終身殘疾。荷馬是瞎子,貝多芬是聾子,拜倫是跛子。而對一切人相同的是,不管我們如何精心調理,肉體仍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老和死亡,拖著不屈的靈魂同歸於盡。
  • 淺析咒術回戰中的「靈魂肉體論」,靈魂+肉體=術式?結果細思恐極
    淺析咒術回戰中的「靈魂肉體論」,靈魂+肉體=術式?結果細思恐極!【前言】最近在論壇貼吧刷到一個帖子,是有關於靈魂肉體論的分析,感覺挺有趣的,所以筆者也自己做了一些研究,發現還真像那麼回事。【咒術師和非咒術師的區別】而且通過上述理論,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那就是人類和咒術師,其實都擁有產生咒力的功能,只不過人類不懂得控制咒力而已,也就是說人類生來就有隱藏在血脈裡面的術式,只是有的人能夠覺醒,有的人不行,例如父母都是普通人的夏油傑和七海。而已經覺醒的人,後代也會大概率覺醒,當然也存在沒有覺醒的現象,例如加茂家的嫡長子。
  • 什麼樣的女人最悲哀,明知是錯還一意孤行,伏地魔的女人就是如此
    什麼樣的女人最悲哀,明知是錯還一意孤行,伏地魔的女人就是如此有時候會想,一個女人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是長得不好看,還是情商智商太低,是選錯了丈夫,還是子女不孝。伏地魔的女人最悲慘的結局是什麼,不是付出一切後換來被娘家人嫌棄,而是即使被嫌棄,也不後悔,即使也因此委屈了自己的孩子依然執迷不悟。被嫌棄時她不會埋怨自己的父母,而是認為這是自己的命,也是自己應該做的。明知道這樣會影響自己的家庭,會委屈孩子,也會覺得是自己的孩子命不好,殊不知這全部都是她一個人造成的。有人會問,真的有這樣的人嗎,真的會這麼蠢嗎,答案是有的。
  • 《色戒》中王佳芝為什麼會放走易先生?
    只有現在,緊張得拉長到永恆的這一剎那間,她更覺得是他們倆在燈下單獨相對,又密切又拘束,還從來沒有過。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 【優秀讀書報告】 輕如泰山,重如鴻毛--靈魂與肉體的博弈
    正文:輕如泰山,重如鴻毛                          ——靈魂與肉體的博弈「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得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託馬斯與特麗莎之間的愛情是六個偶然性戲劇的產物,在沒有遇到特麗莎之前,託馬斯是個被所有女人共同喜愛的情夫,他也曾有過一段婚姻,但他懷著慶幸離婚已經十年了。他知道自己天生就是不適合呆在一個女人身邊過日子的人,他的信條是單身才是真正的自由,他甚至為自己定了一條與愛情絕緣的「性友誼」條約,當然,他不知道他後來會遇到特麗莎,遇到這個小鄉村的服務生。
  • 「男人肉體出軌一兩次可以接受」,一句話撕開千萬女人的傷疤
    02原諒男人出軌的女人,往往是不自信的。自我認同度低,這是中國女人普遍的問題,明明是對方的錯,也會不知不覺把過錯攬到自己身上。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羅子君依然覺得是自己的錯,才讓陳俊生出軌的。看著陳俊生的決絕,羅子君又急急忙忙的去找凌玲,希望她能把陳俊生還回來。多可笑,一場婚外戀,變成了兩個女人的錯。就連羅子君的媽媽都說,是凌玲勾引的陳俊生,不然陳俊生這樣的老實人是不會拋棄家庭的。
  • 歡愉要絞殺你的舌,你的喉嚨,你豐腴的肉體|我們讀詩
    歡愉,是濃褐色的囂張著熱帶雨林蠻橫的落寞還有更加猛烈的荷爾蒙汗水咖色的濃髮,在褐色脊背上密密滋生歡愉,是粉末狀研磨,再一次卡吱吱旋轉跌落從銀子的過濾器裡撫摸、親吻、呢喃著不甘與不願歡愉,是蒸騰的掠過眾生,從沉默的大多數中墮落下來
  • 《色戒》:張愛玲用3次「性陷阱」,說透了人性的現實
    在原著中對兩個人相處細節一筆帶過,而在影片中,則是梁朝偉冷若冰霜的一張臉,抽出自己的皮帶將王佳芝的手捆綁住,他粗暴的闖入,毫無憐香惜玉之心,王佳芝對於這第一次的得手,沒有嘗到情愛後的歡愉,只有疼痛和折磨。
  • 「靈魂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以下」原來這話出自她之口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有多種譯本,在楊玲譯的這一版本中,第227頁有這樣一句話「靈魂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以下。」這句被後人廣泛傳頌的名言,不是出自佛羅倫蒂諾·阿里薩之口,不是出自費爾明娜·達薩之口,也不是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之口,而是出自薩拉·諾列加之口。
  • 學會「裝糊塗」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份最純真的愛,哪怕不是一輩子相守,一時的幸福也會讓人覺得滿足。但是,真正面對感情,即使是那些經驗豐富的人,也有遇到手足無措的時候。愛情當中有太多不同的狀況,想要真正抓住對方的心,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很多人竭盡全力,換來的還是傷害。有的人自以為聰明,能夠看清一切,面對任何事情也都一副瞭然於胸的樣子,殊不知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 男女對「性」的理解天差地別,李安的《色戒》你看懂了嗎?
    《色戒》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愛國學生王佳芝在進步社團中,充當誘餌俘獲易先生,試圖為民除害,最後卻因為一己私慾置家國大義不顧的故事。  了解張愛玲的讀者都清楚,《色戒》是她眾多作品中,藏得比露得多的一部。  張愛玲表面上在寫王佳芝和易先生,實際上卻是在回顧自己與胡蘭成之間,欲說還休的隱秘情感。
  • 肉體的記憶
    在本章裡,我們將以愛情為中心深入探討一下肉體與精神的關係問題。男女之愛不是一成不變的。時常會有一方的熱情開始下降,感情不專一從而使雙方關係逐漸出現裂縫之類的情形。發生這樣的問題後,有的人覺得:既然來之不易的愛情已難挽回,不如索性捨棄為好。
  • 靈魂之愛,靈魂戀人
    所謂的靈魂戀人,與我們普通意義上的,現實生活裡裡戀人間有的一種意境之美的浪漫、溫柔、愛戀這樣的情感狀態還有最大的區別。不是說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沒有這樣的靈魂戀人,有,但是極少。一種愛,一份感情,如果能夠達到靈魂之戀,就已經到了蝕骨吸髓的程度。你所愛的那個人,你跟你所愛的那個人之間的這份感情定當是一種彼此之間靈魂交融的程度,你與你所愛的人也一定是一種僅僅憑著一份感情就可以把一份愛延伸到生命的終點的極致。
  • 《美男魚澡堂》:要相信總有人愛你的靈魂而不顧肉體的性別
    在一具不屬於你的身體裡,套著一個不屬於你的身份,你會從這個過程中體會到那些?         我推這部劇劇有很多原因,滿屏鮮美的肌肉,荒誕離奇的劇情,純潔乾淨的美好愛情,這些有興趣的可以刷一刷,不想多說。但我想說的是靈魂的自我放縱後的救贖,以及這部劇讓我相信愛一個人的靈魂大於肉體是存在的,這對於我來說不失為一種鼓勵。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歡愉,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王小波在外人眼中從小愛發呆,但其實發呆的大多數時間裡他都在思考,並從中得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小的時候,他的閱讀速度就比常人快很多,或許這些都為他後來的寫作奠定了基礎。但售賣的過程依舊不如意,書店不讓賣,廣告打不了,王小波只好跟朋友推著自行車到小攤兜售,可謂一波三折。《黃金時代》:肉體的快樂,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歷經千辛才面世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
  • 幻夜 拋棄肉體,以靈魂的姿態活著
    對新海美冬的又愛又恨,對水原雅也的惋惜及怒其不爭,對刑警的敬佩及不甘。每種情緒都過於飽滿而來不及釋放,就像所有的調料混在一起,沒有比例,晦澀難以入喉。平心而論,在東野圭吾所有的作品裡,《幻夜》算不上佳作,模糊而不清晰的動機,有譁眾取寵嫌疑的結局……但也正是新海美冬不清不楚的動機突出了一個無比清晰的靈魂。
  • 《第一爐香》解釋了《色戒》的結局,而女主,像極了現在的女孩子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葛薇龍身為學生,為了躲避災難,跟隨一家人來到陌生的城市避難,之後因生活困難,還得上學,就投靠了多年沒聯繫過的親姑母。在姑母的影響和薰陶下慢慢的變成了物質女,因為沒錢,還想過奢侈的生活,就這樣一步一步開始墮落,最終淪為了以出賣肉體掙錢的交際花。
  • 肉體快樂、精神快樂、靈魂快樂
  • 《傾城之戀》與《色戒》:沒有悲壯,只有蒼涼
    我不禁想,若是像《傾城之戀》這樣的張愛玲小說,還需配上古典二胡曲子《二泉映月》,因為小說裡有太多的蒼涼以及蒼涼的啟示;而《色戒》,則需配上古典琵琶曲子《十面埋伏》,因為那裡面有太濃的愛恨情仇與殺氣。來自直覺的東西常常是靠不住的,雖然藝術有相通之處,但音樂就是音樂,小說就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