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與《霸王別姬》同獲坎城大獎,為何前者能在奧斯卡拿獎
01
近期名聲大作的《寄生蟲》獨攬四項奧斯卡大獎,一部韓國電影,在美國含金量最高的獎項中,斬獲這麼多的榮譽,說明其製作之精良,是對得起觀眾的良心之作。
講述了一個富人吸著窮人的血高升,窮人寄在富人的屋偷偷苟活,兩個階級的人同處一室分享食物,蟲獸寄生一體發育恩仇。
貧苦人努力地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付出很多的努力也可能才剛剛到達富人的最低標準, 他們是生活的質量很低,所以他們生活艱難; 他們是蟲子,對殺蟲劑產生了抗性,所以這些貧苦人更堅強,不能輕易殺死他們。
02
反觀《霸王別姬》,在東寒看來這真的不是電影,而是一個戲劇大師的人生,真實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那段歷史時期下命運悽慘的人們,每一個情節都在滲透這一歷史意義,包括那個不能忍受戲班虐打的孩子。
而那段特殊的歷史階段中那些六親不認糟粕、更是將人格的扭曲展現到了極致,當然」哥哥「張國榮的表演絕對是影帝級別的,將命運極其悲哀可憐的蝶衣演繹得讓人心痛,不瘋魔、不成活,達到了人戲不分,有時我竟分不清,誰是蝶衣,誰是張國榮現實的哥哥竟也是同樣的命運。
蝶衣在臺上忘我的表演著貴妃醉酒,頭頂忽然飄下了無數的抗日傳單,當燈光突然熄滅,臺下一片喧譁,那時竟再沒有人會顧及臺上的貴妃。
也只有蝶衣,繼續著還沒完成的絕美舞,沒有一絲絲的猶豫,在一片混亂之中,也唯有四爺,獨自坐於樓上包廂繼續觀戲,未曾有過絲毫的分神,看到這裡時東寒被感動得一塌糊塗。
而影片結尾處的那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東寒真的落淚了,心也跟著純粹而又堅持的兩人去了。
這仨小時的電影,全程沒有一秒的尿點,一直都是將心沉下來專注的在欣賞,除了牛逼東寒還真想不出其他的詞兒了。
直男對於gay來說終究是禍害,他們不敢徹徹底底的愛,面對自己的感情,他們不敢表達,只能畏畏縮縮,因為傷了別人還假惺惺。
影片中每個角色都被演得很好,蔣雯麗雖然出場不到半小時,但也竟是活生生的把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這真是陳凱歌導演的巔峰之作了。
03
咱們書歸正傳《寄生蟲》這部佳作榮獲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無獨有偶,《霸王別姬》早在16年前就獲得第4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既然《寄生蟲》和《霸王別姬》同樣獲得了坎城電影節大獎,那麼為何前者在奧斯卡獎上惐囊括四項大獎,而後者只是停在了坎城的榮譽中?
第一,當時國粹文化並不一定受西方歡迎,隨著中國在世界地位不斷提高,炎黃文化也逐漸被國際所重視。
第二,很多劇情文化,國內觀眾才能理解,很多西方人群get不到點,相當多的劇情都是由中國文化才能夠書畫。
第三宣傳不夠,題材局限性,當時的好萊塢排外,格外看不上亞洲電影(除了功夫片)。
《寄生蟲》能得奧斯卡,介於好萊塢這兩年開始走下坡路,趨勢所迫,由不得他不敞開大門,做出姿態。
《寄生蟲》斬獲4項奧斯卡獎,它是韓國第一部得到金棕櫚獎的電影,然而中國也只有一部金棕櫚《霸王別姬》。
而且國內的很多經典之作,但必須承認,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對國產電影有種本能的偏見,認為就是拍不過人家的大導演,拍不出人家的大手筆,
當然,其實這是謬論。現在不用誰站出來批判一下我的這種情節,我自己也會毫不客氣地承認。
從前對張國榮一直都沒有感覺,可在《霸王別姬》裡,每每看到他,都會有心靈為之一顫的感覺。
那種沒落貴族的高雅氣質,那種哀怨而驕傲的眼神,那種輕柔又充滿感情的動作,無一不讓人心牽程蝶衣的所有一切,他的情感,他的心情,他愛的人與他妒忌的人。
雖然《霸王別姬》在奧斯卡的榮譽並沒有《寄生蟲》多,但也並不都是奧斯卡的主觀因素,國內電影也需要在某些方面做也一定的改變,希望中國電影能在國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