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發燒發熱成為了最讓父母親頭疼的一個問題,孩子的冷熱,父母也跟著揪心。
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較容易發燒?有專家表示是因為孩子孩子的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接觸到一些細菌。而且孩子的耐受力比成人要低一些。
所以,就比較容易發燒發熱。不過,家長朋友們也別過於擔心,孩子發燒發熱是常見現象。只要採取正確科學的治療方法就不會有大礙。
不過,當孩子發燒時出現這"三"種症狀時,可得千萬要注意了!
1."寶寶高燒不退,臉色發青"
去年年底,小雨(化名)發高燒,燒到了38度多,其父母親帶著去當地醫院就診數次,病情卻始終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一個多星期後,小雨左耳和下巴上各長了一個蠶豆大小的包塊。時間沒過多久,臉就腫了起來。
小雨的媽媽姜女士表示說:小雨在送去醫院的時候,就開始意識不清,經檢查後發現皮下組織出現壞死情況。
病情已十分嚴重,家長朋友們可千萬得注意孩子發熱時的變化,看看體溫有沒有降下來或者孩子是否有哭鬧不止的不舒適現象,必要時,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聽取醫生意見。
2."寶寶發燒時抽搐、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出現這種伴隨的疼痛狀態時,一定要及時送去醫院就醫,切莫使用一些民間偏方,這樣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使本就身體體質弱的孩子錯失最好治療時機,聽取醫生意見,用科學的方法使孩子的發熱降下來,以免影響孩子正常身體發育
3."寶寶發燒體溫反覆超過40℃"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熱時體溫不會高至40°,並且反反覆覆的話,一定要考慮到是否為呼吸道感染所致,最好是帶著孩子去醫院做全面的檢查。
此外,孩子所在室內的溫度控制也要把握好,不能太高的溫度,也要保證乾爽透氣,因為孩子的呼吸系統發育的並不成熟,需要格外的注意。
高燒到40°首要的一定是先使用降溫方式使孩子體溫降下來。防止孩子出現休克等現象。
發燒發熱的確是件折磨人的事情,病著孩子不舒服,家長也同樣揪心,我們要明白,發燒只是一種症狀,並不是具體的疾病。
是說明身體在對外來入侵的細菌或病毒產生防禦機制。這時就需要父母放寬心態,正確對待了。對於孩子發燒一定要避免以下誤區:
誤區一:發燒要捂出汗
可能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家會認為,孩子發燒了,只要給孩子多捂熱一點,把汗捂出來,孩子就能夠痊癒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孩童本來汗腺就不發達,往往越捂越熱,一出汗,還容易造成脫水。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將孩子的衣服解開,散熱,或者穿吸汗透氣的衣服 保證充足的水分,多喝些溫開水以助散熱,以防孩子出現脫水的現象。
誤區二:用酒精擦拭身體
網上流行著一種傳言,說是在寶寶發熱時,用酒精擦拭身體能夠使孩子體溫降下來,能夠達到很好的退燒效果。
也有很多父母相信了這條傳聞,但實際的結果並不會說半點假話。
用酒精擦拭身體並不能夠使體溫降下來,如果用力不得當,還會損傷孩子稚嫩的皮膚,也希望家長朋友們要避免雷區,不作無用功,用科學的方式讓孩子降溫。
誤區三:發燒不可以洗澡
有專家表示:"孩子發燒時其實是可以洗澡的,並不是說不能。
這樣就太片面。孩子發燒可先嘗試物理降溫,比方說泡一泡溫水澡,時常大概在15分鐘左右,一定不能太久,不然會更加受涼,使孩子發熱難愈"。
網上關於孩子發熱時應不應該洗澡這件事情,爭論聲頗大,家長朋友們需客觀對待。
寶寶發燒時家長們可這些用於應急退燒:
喝溫開水、蘋果汁。發燒時身體內水分流失的會較快,一定要充分給孩子餵水喝,多喝水利於排除體內毒素,也能加快新陳代謝,使孩子的高熱情況得到好轉。
低溫室法。將寶寶室內的溫度調位為24°C左右,使體溫慢慢下降。讓寶寶的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以達到降溫效果,可以少穿衣服。
但如果孩子身體一直發冷,手心及腳心都在冒冷汗,那可要考慮到是否是寒凍,過於冷的環境或吹風所致。
退熱貼。如果孩子的體溫在39°以下,那麼退熱貼能夠起到很好的退熱效果,很多家長也很放心使用此類產品,不過,如果孩子體溫過高,並且反反覆覆,那麼一定要到醫院裡接受治療。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對父母而言,孩子發燒為人父母心裡也並不好受。甚至恨不得自己替他們生病。
為人父母心自然可以理解,但現實的問題中,陪在孩子身邊,使用科學的退燒方法,都是能夠有效治療孩子發熱情況的方式,希望家長朋友們也能夠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