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是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在日本上映於1988年,30年後也就是2018年在中國公映,票房和口碑都非常好。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當年的《龍貓》:
在《帝國》雜誌50部最佳動畫電影人物排行榜上排名第18位;在《Time Out》雜誌上排名最偉大的動畫電影系列第1名;在Sight&Sound評論家的民意調查中,《龍貓》被評為最高級別的動畫電影;龍貓被公認為日本動畫中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我是作為駿迷,奔著宮崎駿的作品去看的;第二次觀看,是特意陪著孩子們一起看的。
《龍貓》講述的是,一家四口,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帶著兩個女兒搬到鄉間居住,大女兒叫小月,小女兒叫小梅。搬家後,孩子們對新環境都感到十分好奇,在這裡也發現了非常多有趣又有點「害怕」的事情,看到了成片的森林和樹木,也看到了灰塵精靈,還看到了龍貓。龍貓利用自己神奇的力量,為小月和妹妹小梅帶來了很多神奇的景象,讓孩子們打開眼界,也幫助了孩子們。小梅想把鄰居婆婆給的玉米送給媽媽,不料途中迷路了,小月找到了龍貓,在龍貓的幫助下,找到了小梅,也看到了媽媽。
做了母親,發現看《龍貓》更能從一個育兒的角度理解了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作為母親,發現《龍貓》也是一部適合父母和孩子們一起看的親子電影。接下來,我想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和以一個親子電影的角度來聊聊《龍貓》為什麼值得一看。
01.唯美畫面給人獨特的視覺享受和審美享受,經典臺詞背後蘊含的深刻哲理髮人深省,全片散發著治癒人心的力量
(1)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幀鏡頭都可以截屏作為壁紙的那種。觀看這部電影,從視覺上來說, 是一種享受;從審美上看,對孩子是一種啟蒙。
視覺享受,這部影片中的大多鏡頭是在室外,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鄉間生活和色彩斑斕的鄉間景色。有濃密的綠色大森林、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滿是蝌蚪的清澈河流,人們踩著單車經過綠油油的田野,夏天在樹蔭底下吃冰鎮黃瓜,和鄰居聊天嘮嗑的生活樣子,同學們互相喊著叫著一起上學的童年時光.......還有胖乎乎毛絨絨的大龍貓中龍貓小龍貓。
審美角度,整部片子的顏色搭配,傳遞出一種自然美。《龍貓》以日本的本土鄉間風景作為背景,秀麗的大自然,藍天白雲、小河流水、參天大樹、綠油油的小草、黃色的稻田,紅色黃色的衣服,濃鬱叢叢的綠色大森林,是一副非常和諧的美麗的畫面,作者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觀看這個世界,觀看這個大自然,傳遞出來一種恬淡寧靜的享受。
這些美麗治癒的畫面,對於視覺上來說,是一種享受,對於審美來說,是一種學習。晶瑩剔透的陽光與鬱鬱蔥蔥的樹木,遙相呼應。這美麗的大自然景色和天真的孩子們以及淳樸的鄰居們,一起組成了《龍貓》的主旋律,溫暖治癒。
(2)經典臺詞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電影有很多經典的臺詞,溫暖又治癒,總有那麼幾句讓人難以忘懷。經典的臺詞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也對我們的人生有了啟發。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在不經意之間出現我自己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在多年學習和踐行心理學後越來越發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句話的魅力所在。我們渴望名利雙收,渴望有好車有大房子,我們渴望在事業上能夠有所突破,我們渴望孩子們早早長大懂事……可是,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本身就會收穫很多美麗的景色,所以,遇到事情,不要著急,最好的總在不經意之間出現。
有些煩惱,丟掉了,才有風輕雲淡的機會有時候,煩惱本身不是問題,但看待問題的角度決定了Ta是不是真正的煩惱。遇到煩惱,通常人們會有好大心理壓力。要學會丟掉,比如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等,將煩惱丟掉,做事才會輕鬆,心理壓力也會變小,這樣也才有風輕雲淡的機會。
心存善意,必能遇見天使影片中,妹妹小梅先看到龍貓,姐姐知道後也特別希望有一天能看見龍貓。有一次,一個下雨天,小月拿著傘帶著妹妹在公交車站接爸爸下班,當小月看到旁邊的龍貓沒有傘時,第一反應是把傘借給對方。而在小月遇到事情後,龍貓也幫助了小月。正是因為小月的善良,後來得到龍貓的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會與他人有各種各樣的交集,我們心存善意,就會遇到很多「天使」。
每一句經典臺詞的背後都寓意著人生哲理。這些話語之所以打動人心,並不因為它華麗的辭藻或是生動的比喻,而是因為它來源於生活,每個人都能從中看見自己的生活縮影,並能收穫人生的力量。
02:孩子們眼中的《龍貓》散發著童趣的光芒,影片引導孩子加強對生活的感受,發散思維看待問題
看完電影的第二天早上,我和孩子們懶洋洋的躺在床上,一起回憶下電影中對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片段。
哥哥(我家老大)說:小月很愛她妹妹,她妹妹不見了,到處去找。媽媽說:小梅到小月學校找姐姐,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照顧小梅。就像在幼兒園哥哥的老師和同學都照顧妹妹一樣。
妹妹(我家老二)說:從樹林裡到家裡,又從家裡到樹林裡(我猜妹妹說的是給爸爸和姐姐找龍貓那一段)
在和孩子們聊天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孩子們不僅看到龍貓的可愛,感受到對「鬼屋」的嚮往,大喊大叫的無所顧忌,也看到孩子們感受到了影片裡的親情。我們家老大能夠看到影片中的姐姐照顧妹妹,3歲多的老二也能回憶起電影中的情節,看到爸爸和姐姐在找小梅,也能感受到家人對妹妹的愛。
03、基於電影《龍貓》的劇情走向,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三點關於育兒的思考和領悟
(1)要保護孩子的童心,讓孩子想像的力量發芽
小梅跟爸爸和姐姐說,在樹木這裡看到了龍貓,而爸爸聽著孩子說的貌似有點荒唐的事兒,還是一臉溫柔地選擇不打破孩子的夢境;並和孩子們一起給樹木、森林對話。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就是,孩子們問種下的橡樹種子會不會發芽,爸爸說,這個得問大龍貓才知道了。晚上,果真孩子們看見了大龍貓,並和大龍貓一起讓橡樹種子一點點發芽,長大,結果子。爸爸和孩子們一起感恩樹,並給孩子們講大樹的故事。爸爸說:在那時候,樹木和我們人的感情可好了,爸爸就是因為看到這顆樹,才會這麼喜歡現在這個家的。我知道媽媽也一定會喜歡這裡。來,我們謝謝它再回家。回去開飯了,多謝您照顧我們家的小梅。從今以後,還繼續請您多多關照,請您多多關照。當孩子們提出自己看起來有點「幼稚可笑」的想法時,爸爸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一個大人的角度去否定。這樣的對話方式和育兒思想,在現代來看,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人類的想像力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孩子的想像力更是可貴。
影片中的爸爸在孩子們問橡樹會不會發芽時,爸爸並沒有給具體答案,而是給了孩子們遐想的空間,這樣做這樣說保護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和探索欲,值得做父母們的學習和借鑑。孩子也許還不能「萬物有情」,影片中的爸爸讓孩子們一起感謝大樹,有一顆感恩的心,以身作則,對萬事萬物都保有敬畏和尊重的態度。
(2)學會照顧老大的情緒
電影中也是一個典型的二胎家庭,媽媽生病了,姐姐很懂事的在幫助爸爸照顧家庭,照顧妹妹。
姐姐幫妹妹梳辮子,自己卻留著短髮;姐姐上學,妹妹非要找姐姐,姐姐還要帶著妹妹讀書;妹妹不見了,姐姐很著急,到處想辦法去找妹妹;姐姐比同齡人稍成熟,小梅可以表達自己想媽媽,想和媽媽一起睡覺,而小月已經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當媽媽問她為什麼頭髮那麼短的時候,她的表現和回答都很明顯,她說:我喜歡短髮。實際上是,她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留長髮,為了方便才把頭髮剪那麼短;電影中也是一個典型的二胎家庭,媽媽生病了,姐姐很懂事的在幫助爸爸照顧家庭,照顧妹妹。
媽媽生病,爸爸既要上班,還要照顧家庭照顧兩個孩子,還惦記著在醫院裡的妻子,這個特殊的時候,姐姐自然就充當了照顧家裡照顧妹妹的責任。還好,他們有一個愛開玩笑的爸爸和一個可以理解他們的媽媽。
當在醫院裡,小月告訴媽媽自己喜歡短髮的時候,媽媽溫柔的拿起梳子,給小月梳頭,並告訴小月,媽媽小時候也是短短的翹起來的頭髮。每個孩子都會因為自己像爸爸媽媽而自豪和滿足,媽媽這樣說對孩子是一種理解,接納和愛。
(3)父母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孩子性格養成影響深遠
小月小梅和爸爸搬到鄉下的第一個晚上,風雨大作,這所房子被大風吹的搖搖晃晃。小月和小梅問爸爸,房子會不會垮掉?爸爸哈哈大笑,回答道:「如果我們剛搬來房子就垮掉,那也真是了不起呢」。他主動帶著孩子們大笑的場景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一切可怕的東西都會在笑聲中跑光光……「
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面對小孩子,一板一眼的講道理不如用幽默的語言更有效,比如:不用害怕,有爸爸在,不如說,恐懼害怕確實存在,但大笑可以把一切可怕的東西給趕跑,並帶著孩子們一起大笑,這個畫面也是很溫馨的。爸爸積極樂觀幽默的人生態度,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生動的課」。
剛搬進來時,房子到處很髒,有很多灰塵。爸爸機智的告訴小月和小梅,這些是灰塵精靈,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把一些恐懼的害怕的東西童話化。
小月告訴爸爸,別人說自己的新家是個鬼屋,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也會遇到類似情況,聽到別人說自己家如何自己家人怎樣,那小月的爸爸媽媽的處理方式很恰當。他不是告訴孩子們不要信別人說得話,也不是批評孩子,而是說:「爸爸從小就夢想住在鬼屋裡」,讓孩子們覺得住在這樣的一種房子裡說一種夢想;當小月告訴媽媽鬼屋的事情,媽媽也說了類似的話:媽媽真想趕快出院回家看看鬼長什麼樣子。爸爸媽媽把孩子們的擔心轉化成了一種夢想。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與其給孩子們擺事實講道理,不如給孩子們傳遞一種希望和力量。等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慢慢會懂得生活現實和道理,但爸爸媽媽在在還在們小時候種下的種子有一天會發芽。
寫在最後
《龍貓》是一部經典的動畫片,也是一部適合每個人觀看的影片。每個人觀看都會有不同的思考,龍貓,是一個陪伴童年的卡通影片,也可以是理想中的一個精靈,還是一部很好的教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