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11月2號,「第二屆(2020年)生物大分子相變前沿論壇」在安徽績溪取得圓滿成功,本次會議是繼2019年首次在蘇州成功舉辦相分離前沿論壇()之後的又一次卓有成效的閉門會議,極大地推動了國內相分離研究領域一批科學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全體參會人員合影。Credit:BioArt
本次會議由BioArt與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大分子相分離與相變分會以及Protein & Cell主辦,BioArt承辦。會議的宗旨是促進國內生物大分子相分離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研討生物大分子相分離相關領域的國際學術動態,推動更多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家潛心創新研究,以期有所理論與技術創新。會議的議題主要包括:
1、相變與染色質、基因表達調控
2、相變與疾病發生發展
3、相變與物質運輸
4、無膜細胞器與膜性細胞器的互作
5、相變與藥物篩選
6、相變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
7、相變與信號轉導
8、相變的調控(包括分層的相變,新的調控因子)
來自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湖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與化學交叉中心的28位專家應邀參加了本次會議並做學術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施蘊渝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院士(現任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以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研究員(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大分子相分離與相變分會會長)應邀做特邀報告(),來自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的editor宋宜云博士作為特邀嘉賓全程參與本次會議。受疫情影響,張明傑院士的特邀報告()在線上進行。
圖為張明傑院士做線上特邀報告。Credit:BioArt
會議現場。Credit:BioArt
本次閉門會議整體上仍然延續上一次的參會要求,規定:1、會議採取定向邀請制,參會者需為課題組組長,不設旁聽名額;2、與會者需全程參與會議,無重大特殊因素不得提前離場;3、所有報告內容要求與會議主題密切相關的未發表的工作;4、報告人原則上需要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在相分離領域投入精力深入研究。
參會人員在茶歇期間就一些未發表工作進行分享與討論。Credit:BioArt
考慮到參與專家對小範圍討論時間的需求,本次會議安排了較為充足的時間進行自由討論和圓桌討論,連續兩晚的熱烈交流與討論都持續到22:00以後,專家們紛紛就相分離領域的國際和國內發展現狀提出各自的看法,還就某些相關技術方法的錯誤認識進行了糾偏,提醒相關領域的研究同行客觀看待一些不符合預期的實驗結果,鼓勵探索並提出新的理論與技術方法。
圖為會議討論現場。Credit:BioArt
圖為沈曉驊教授主持張宏研究員做最後一個報告(該報告內容提供了很多看似有違常理的實驗結果,並在技術方法方面有新的深入拓展),現場依然是熱烈討論。Credit:BioArt
鑑於上述閉門精品會議的成功經驗以及國內科學家對小範圍分享未發表工作的的需求,BioArt計劃在2021年將根據領域的需要繼續嘗試舉辦系列精品會議,除了相分離主體外,目前擬定的會議議題包括但不限於:衰老、幹細胞與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與治療、腸道菌群、腫瘤代謝、3D基因組與核心轉錄調控、腫瘤免疫與治療、生物前沿技術與方法、基因編輯等。有意願作為共同組織者參與會議的同行可聯繫:dingguangjin@bioart.com.cn。
溫馨提示:2021年全國相分離大會初步定在4月8日-4月11日,在深圳舉辦,承辦單位為南方科技大學。
致謝:特別感謝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的大力支持,感謝近岸蛋白(novoprotein)和鹿明生物對本次會議的贊助與支持!
「第二屆(2020年)生物大分子相變前沿論壇」影像記錄。Credit:BioArt
行合趨同,千裡相從⸺相變精品會議側記
文丨丁廣進(BioArt主編),2020年10月21日
2019年初,我個人對於學術會議的一次偶然想法,在清華大學李丕龍老師和北京大學胡家志老師的支持下, 「2019(第一屆)蛋白質與核酸凝聚體(相分離)前沿論壇」得以在美麗的蘇州圓滿舉行()。會議很榮幸邀請到了施蘊渝院士和張宏研究員,還有來自全國多所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27位報告人的全程參與,他們分享了各個課題組圍繞相分離研究未發表的科研成果甚至是一些原始的未經整理的實驗數據和想法,整個會議結束後讓我非常感動和欣慰,感動的是科學家們分享未發表研究工作的誠意和全程參會的專注度,欣慰的是不少課題組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促進了相關工作的發表或及時糾偏。
圖為本次相變會議專門定製的禮品(個性化帆布袋、書籤和專屬書法小品)
2020年初的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很多工作,很多原本計劃中的事情得不得取消,然而隨著下半年國內疫情狀況的好轉,大家對線下開會的積極性和熱情又回歸了,在多位老師建議和鼓勵下,於是有了今年的「2020(第二屆)蛋白質與核酸凝聚體(相分離)前沿論壇」。相比於去年,本次會議的規模沒有變化,但是會議對學術報告的要求提升了許多,更加注重原創並鼓勵開闢新理論性方法。在張宏老師的支持下,本次會議很榮幸還邀請到了在相分離領域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張明傑院士參加,為會議的學術水準增色不少。
《淮南子·說山訓》裡講到:「行合趨同,千裡相從」。只要科學家們對於科學探索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即使再遙遠,我們也能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新興領域的學術發展,暢談往後的相關工作設想。讓我們一起相聚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徽州績溪,為中國基礎研究領域的科技創新增添活力。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oArt」(BioGossip)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會動態】第二屆生物大分子相分離閉門會議成功舉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