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園城市」理念為抓手 提升中心城區人居環境

2021-01-14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500米見園、300米見綠」「會呼吸、會喝水」的「超大型綠色海綿」,「四季有花、絢麗多姿、美麗如畫」……去年,深圳首個「公園城市」理念社區公園群現身福田區景田北片區,總體規模全市最大、主題最全、生態最優。公園城市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是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是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

近年來,福田區按照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部署安排,搶抓「雙區」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新建改造精品名園17個,轄區公園總數達125個,「百園福田」規劃願景成為現實。

提升空間品質,

鋪就宜居宜業最美底色

從「城市公園」到建設「公園城市」,福田區致力於消除物理邊界,不斷提升城區空間品質,讓福田家園更美麗。

近年來,福田區加大綠化品質提升投入,對標紐約、倫敦、新加坡等世界著名城市,以「繡花精神」雕琢城市空間打造環境新標杆,圓滿完成了迎春花市、詩園禮園、城市工匠、中心區第五立面美化、北中軸簕杜鵑花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整體環境提升、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綠雕氛圍營造等一批幸福民生工程。這一幅幅大氣磅礴的城市畫卷,書寫著城市主場的優美風光,也展示著福田的「中心定位」。

一個個如詩如畫的公園在福田的土地上星羅棋布,像一顆顆綠色明珠,構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鋪就了深圳市民宜居宜業的最美底色。

景田北二街公園根據功能性合理收放空間,植入更多生活化的社區配套功能區,形成視野通透、精緻現代的綜合性社區花園;中康公園挖掘公園文化歷史特色,通過片植梅花、運用梅花元素體現獨特的梅文化,為居民提供了散步、慢跑、休憩、交流場所。僅2019年,福田區就新建、改建了景田北二街、中康、福虹、福安、蓮花二村5個社區公園,以及禾鐮坑水庫梅花主題特色種植園,讓市民期望轉化為城市美景的時間不斷縮短。

兼具人文美觀,

打造花漾街區街心花園

移步換景,走在福田不同街區,多彩美景映入眼帘。僅2019年,福田區就完成了皇庭廣場、卓越中心等10條花漾街區打造,共打造了詩園、福安、通新嶺、國創中心等20個街心花園。

位於城市北中軸東側的詩園,與其他三園組成了「詩、書、禮、樂」城市會客廳,以開放的姿態,深厚的文化內涵迎接世界賓朋的到來。詩園若山區域提取古典園林掇山的傳統造景手法,轉化現代演繹,核心鋪裝以深圳地圖為原型,挑選了12處富有深圳發展特色的山圖,在網格樹種小葉欖仁基調下,選取香樟、海紅豆、樸樹等傳統詩文化特色的樹種,取意傳統山水國畫的意境。獨具匠心的設計,精雕細琢的工藝,兼具人文與美觀。

秉持創新理念,

發展立體綠化新技術

面對高度建成區土地資源緊張的現實情況,福田區秉持著生態創新的理念,不斷突破創新,不斷發展立體綠化新模式新技術。

2019年福田區相繼完成了深業上城東線人行天橋、萬科瑧山府屋頂花園、紅嶺中學高中部屋頂、安託山小學屋頂、下沙小學屋頂等公共建築立體綠化建設。

一園一街皆有心,濃妝淡抹總相宜。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美麗深圳福田建設已初見成效。遍布福田的125座公園、36個花漾街區、58個街心花園、8條景觀大道已然成為「美麗深圳」的最硬核展現。

聚合市民智慧,

共繪福田未來公園新畫卷

未來公園怎麼建?福田居民說了算。2019年12月,「『未來公園』創意徵集——福田特色公園建設·主題創意徵集平臺」上線發布會在香蜜公園自然展覽廳舉行。此舉標誌著福田特色公園建設主題創意徵集平臺正式上線。

據悉,該創意平臺由線上徵集平臺和線下主題創意儲備池組成。今後市民朋友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將自己對福田未來公園選址、主題、功能等等提出自己腦洞大開的idea,經平臺審核、專家把關後,即可進入主題創意儲備池。此外,為吸引更多的市民參與,福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每年將會組織專家小組,對主題創意進行了評選,優秀項目不僅能獲獎,還將作為未來福田區公園建設項目予以正式實施,真正將市民創意由想法變為現實。

當前,福田區正在加快推進「文化交流中心」建設,而以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公共空間正是文化交流活動的最佳發生地,為此,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以「讓每個公園都有主題,讓每個公園都充盈文化基因」為目標,變「千園一面」為「特色特質」,聚合公共娛樂、文化功能。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堅持提升公共服務產品供需精準匹配為導向,變「關門搞管理」為「開門共治理」,推動公眾參與方式變革,藉助深圳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熱情高的特點,委託社會組織開發了「『未來公園』創意徵集——福田特色公園建設·主題創意徵集平臺」,讓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美麗福田美好家園,推動形成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共建共治共享先行示範「福田樣本」。

對標世界一流,

高標準打造深港合作區公共空間

福田區立足「雙區驅動」戰略,對標世界一流,高起點實施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功能完善和環境品質提升工程,將原本封閉單調的工業區環境創新改造成為開放現代的嶄新公共空間,為推動深港科技創新與合作創造優質的外部環境,得到各方高度讚譽。

深港融合引領,高端謀劃頂層設計。聘請香港大學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等一流城市規劃研究機構開展整體規劃設計,從空間活化、風格營造、綠化提升、功能完善等方面實施空間再造,系統打造與合作區定位相匹配的國際一流硬體設施和視覺景象。

港式風格濃鬱,人文凸顯特色鮮明。對標香港科技園「低密度規劃、低純度色彩」風格,多維度營造港式氛圍,凸顯跨境合作特色。統一規劃園區色彩,改變原有空間色彩雜亂跳躍視覺界面,塑造層次分明色彩秩序感;以香港市花紫荊花為主,精心打造市花路等一批花海長廊,製造自然溫馨的城市歸屬感。

大膽創新實踐,空間再造環境迭代。打破紅線藩籬,創造性融合園區內私有空間和公共區域,將園區整體打造為一個開放通透公共空間;升級道路功能,將功能單一綠化帶升級為功能豐富設施帶;最大限度拓展慢行系統,為深港科創合作提供一流戶外體驗和休憩空間。

視覺秩序重構,第五立面灣區樣板。參考國際著名抽象畫《百老匯爵士樂》經典視覺效果和深圳河對岸香港魚塘田埂及色塊,通過屋頂翻修、屋面植綠、仿真草皮鋪裝等方式,大範圍綠化美化106棟建築第五立面,重構空中視覺秩序,勾勒完整空中矩陣,打造22萬平米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第五立面。

未來,福田區將繼續對標「雙區」戰略,按照市委市政府「世界著名花城建設」的部署要求,比肩世界一流,以全區品質提升和風貌塑造為視角,精雕細琢城市環境和公共空間,不斷升維福田城市主客廳能級,在更高起點上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主客廳,成為展現深圳「世界著名花城」的最佳承載地,讓市民的幸福感可感知、可擁抱、觸手可得。

統籌:張馨怡

文:張馨怡 劉克寧

圖:張馨怡 劉克寧

製版:向麗宇 鄒虹香 黃熾林

相關焦點

  • 人居環境升級讓群眾生活更舒心 城市品質提升三周年觀察系列報導之...
    居民樓上縱橫交錯的「蜘蛛網」消失了,邊角地等搖身一變成了「口袋公園」,老舊小區換新顏成「網紅」打卡點……城市品質提升行動走過的三年,不僅重塑了江門的城市形象和品位,也讓老百姓的人居環境迎來全面升級。3年來,我市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生活實際出發,將城市品質提升行動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全力推進,讓群眾生活更舒心。
  • 建濱湖公園城市、城郊特色田園、現代中心城區!沛城街道描繪高質量...
    建濱湖公園城市、城郊特色田園、現代中心城區!、城郊特色田園和現代中心城區」的目標定位,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精心描繪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同時完成4個社區標準化建設,落實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提升「三城同創」成果,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使小區管理有質的提升。聚力打造城郊特色田園,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創建示範。以「三鄉工程示範鎮」為引領,打造十裡稻田景觀(徐沛快速通道兩側)、百畝四季畫廊(夏窪村)、千畝油葵花海、萬畝農業園區、年接待遊客兩萬人的城郊農業大花園。
  • 城市管理精細化 環境衛生大提升:梅江區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
    環衛工作對於改善城市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動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林翔 攝)梅城江南帝景灣小區設有「超級記憶·藍綠紅黑」垃圾分類遊戲等區域,形象地介紹垃圾分類技巧、處理流程等。 (鍾戈 攝)城市環境少不了兢兢業業的環衛一線職工。
  • 中心城區:「十項行動」顯宜居 「城市雙修」惠民生
    2019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建設,實施交通暢通、城市水環境治理、供水安全、防洪防澇、城鄉潔淨、管網建設、景觀提升、配套服務、智慧城市等9大工程
  • 江西贛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城鄉人居環境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將優化人居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作為工作著力點,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贛州市不斷完善城市路、水、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區域快速通道,基本解決章江新區及贛州經開區等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問題。老舊小區、城市道路老舊管道供水管網漏損率持續下降,二次供水管理逐步規範。不斷提高城鎮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能力,中心城區4座生活汙水處理廠設計汙水處理規模達到每日36萬噸。加強設施管養,定人定責定路段對各類設施不間斷巡查,全面做好設施養護。
  • 溫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優化城市環境品質 提升市民生活品味
    本文導讀:近年來,我們始終以改善市民人居環境為目標,努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和市民生活品味。
  • 佛山順德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觀察(上):「強中心」戰略激發城市向心力
    第二類則是提高城市生活方式供給豐富度的,包括德勝河北岸的德勝體育中心和德勝廣場的順德區科學館,還有穿越在中心城區的順峰半馬健身步道、順峰山公園湖面上的光影文化展等。放眼德勝新區,交通、文旅休閒、學校、公園、商業綜合體、博物館、醫院等項目接連落成,這裡已成為順德成長最快、活力最足、環境最優的區域。城市經濟產業地理正在重塑。伴隨著城市環境的蝶變,順德推出順德港澳城、紅崗科技城、順德古城、順深產業城等重大平臺,集聚重大項目、培育重大產業,形成核心產業競爭力。
  • 人居環境提升勿讓幹部唱「獨角戲」
    改善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在此項工作中,各地黨組織積極組織幹部主動參與、主動作為,發揮著「領頭雁」作用。 群眾是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主體,有群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將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 衡水景縣大力開展城市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楊蘭英、盧增暉)為進一步美化城區環境,提升城區形象,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以創建省級潔淨城市、創建「美麗街區 精品街道」、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和舉辦旅遊發展大會為契機,多措並舉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水平,塑造城市新形象
  •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嘉陵
    改善人居環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為目標,紮實推進綠色宜居家園建設,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加大老城區、路網改造和水環境整治力度,打造路暢城美水清的宜居嘉陵   「外立面和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僅是美化城市外貌、提升城市形象的工程,更是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的民生工程。」
  • 開州:環境顏值大提升 美麗城市信步來
    ……2020年,開州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山水城人景產」相融共生的山水公園城市,城市建設越來越美,市民幸福指數日益增高。孩子在濱湖公園內放風箏。資料圖加快公用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2020年,開州城是一座溫暖的城市。
  • 文明城區創建,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而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成功,正是合川人追求文明的生動實踐。如今的合川,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文明程度今非昔比、城市風貌日新月異、文明風景精彩靚麗……在合川行走,風景處處有,文明處處見,這些均與我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息息相關。
  • 以公園城市定義新時代的「幸福之城」
    南海正全力推進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為廣東乃至全國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示範經驗。作為中心城區的桂城,必須也必然要在實驗區建設中探索出一條特色之路。城市建設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夯基蓄勢,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建設現代化城市、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城市,是應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訴求、應對社會發展的必答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 人居環境提升的臺前與幕後
    長清區崮雲湖街道一景如今,濟南市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進入衝刺階段,迎接國家驗收的時間近在眼前。人居環境提升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但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就像一場出色的「民生大戲」,「臺前」的精彩讓人叫好,「幕後」的付出同樣令人感動。
  • 宜居城市民心美——山丹縣城市建設綜述
    近年來,山丹縣以棚戶區改造項目為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主要抓手,致力於消除城市「視覺貧困」和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為全面推動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入厚重的民生底色。「住房保障工程關係著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確保在工程質量上嚴把關,在建設規劃上高標準,真正做到民生和發展共贏。」
  • 溫江區強化城市精細管理 加快推進環境品質提升
    為了迎接這場盛會,溫江區強統籌,補短板,以精細管理為抓手,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及環境品質提升。 緊緊圍繞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要求,按照「宏觀標準簡單、微觀管理精細」理念,溫江區堅持全域整治、重點提升的思路,開展場站邊、線路邊、工地邊、鐵路邊、河湖邊環境整治,以涉及大運會場館周邊及重要賽事通道沿線的「一軸兩線三片區」為重點,將「愛成都·優環境·迎大運」的環境品質提升工作與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兩拆一增」、特色街區打造、城市有機更新、營造消費場景等工作相結合,分區分類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
  • 以人民為中心 讓城市更美好
    他們當中,有連續奮戰疫情前線60多天的基層幹部,有投身定點醫院抗疫、一守就是50多個日夜的醫護人員,更有深入社區開展防疫工作的志願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在中山持續發揚,為這座博愛之城注入暖流。 「您好,請走斑馬線!」長時間來,雲浮城區的多個十字路口處總有許多志願者的身影,化身為一道文明風景線。
  • 通城:開展六大活動研討 推進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
    會上,與會代表就各自專題調研成果轉化工作作表態發言,結合本單位職能、職責,各抒己見,暢談了對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優化縣域空間布局、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思考,並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近年來,通城縣加快城市高質量發展,城區面積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 市民身邊看變化 | 全域公園城市 感受大美淄博的幸福脈動
    淄博人民公園始建於1960年,佔地面積22.6萬平方米,1998年開始免費向社會開放,於2002年進行過一次提升改造,改造後的人民公園先後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首屆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優秀作品獎、山東省文明公園等榮譽稱號
  • 織密「綠道網」打造生態道、健康道、經濟道——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全市森林覆蓋率52.53%,建成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17個、森林公園9個、溼地公園9個;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最適宜人居的城市」等殊榮,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二是區位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