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4月1日是愚人節,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而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每年一次的愚人節更是不能放過的熱點,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總會第一時間放出自己的「黑科技」,其中不少黑科技常常令人捧腹,但也有很多「腦洞」成為了現實。
今年4月1日,訊飛輸入法發布最新一則微博:「不動口不動手,搖頭晃腦就能搞定輸入,Shake一下開啟魔性體驗,A.I.黑科技讓輸入有趣起來~」並通過一則非常魔性的視頻來正式官宣Shake輸入已經上線,同時為用戶創造更加沉浸有趣的輸入體驗。
一直以來,訊飛輸入法以技術驅動產品。Shake輸入能夠通過多達10萬次頭部手寫數據的學習,提高搖頭晃動的識別精度,同時還擁有自適應匹配多臉(口)型(罩)功能,永遠在線無感升級(OTA)等特性。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用戶戴上口罩甚至寵物貓都能使用Shake輸入來打字,因為內建Shake模型能夠讓手機完美地捕捉頭部的運動軌跡,在第一時間識別輸入。
值得一提的是,Shake輸入源於科大訊飛精益求精的AI技術。據了解,在智能語音方面訊飛輸入法有著深厚的積累。獨家研發了一種完全將前端語音處理過程深度學習化,使用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和後端識別模型進行混合訓練,進行直接語音識別的算法。具體而言,該算法採用 Encoder-Decoder 的架構,使用深層次卷積和後端識別模型進行混合訓練,使得神經網絡可以收音後進行前端信號處理和後端識別工作。
隨著AutoML的興起,基於相同的思路,用圖像與訓練好的語音對象做相應匹配,如此一來圖像識別技術也有飛速發展。有了這套機器學習系統的保證,Shake輸入才能讓人和動物都適用,不同臉型和不同程度的晃動都能實現有效輸入。
其實除了Shake輸入之外,此前訊飛輸入法就帶來了許多具有革新意義的輸入功能,像是語音輸入免切換、智能糾錯的語音候選詞、全語音交互的莫得鍵盤2.0等。據官方說法,訊飛輸入法旨在增強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溝通,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OCR識別等領域頗有建樹,從而一次又一次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的標杆。
綜上所述,從鍵盤輸入延伸到交互維度,可以看到訊飛輸入法意圖將應用於更多垂直化的場景中,未來也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如今,借一個奇葩的魔性功能展現品牌用科技讓輸入變有趣的價值主張,也代表了訊飛輸入法對未來發展的理性思考。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未來裡訊飛輸入法會憑藉A.I.實力,為用戶提供更多趣味輸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