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看到《小熊學校》的時候,就被它的形式美感所吸引。所謂形式美,是指在藝術作品中,通過有秩序地組織和布局,去除雜亂無序的細節,從而使作品產生視覺秩序,給人以美的感受。形式美法則運用得當,會使作品更加明晰地展現主題,並使畫面和諧而充滿生機;反之則會顯得呆滯刻板。
【兜兜貓薦書第13期】
《小熊學校》
-【日】相原博之 文/足立奈實 圖-
仔細欣賞《小熊學校》的每一幅畫面,都能感受到形式美法則中均衡與和諧、節奏與韻律、對立與統一等創作手段的巧妙運用。
第一,和諧的人物造型,相似中又有小區別。
和諧,即各要素有基本的共通性和融合性,視覺上感覺協調而非乏味單調或雜亂無章。和諧的組合也要保持部分差異性,但差異表現強烈時,和諧的格局就會轉向對比。
《小熊學校》中一共有12隻小熊,11隻是男孩,第12隻最小的是女孩。11隻小熊長得很像,都是淺棕色的皮膚,圓圓的腦袋和耳朵,嘴角向下。可仔細看每隻小熊又不盡相同:老二的腦袋更扁圓,看著憨厚可愛;老六邊走路邊吐舌頭,應該是個調皮鬼;老九的耳朵有點尖,透著機靈勁兒……而最小的傑琪妹妹跟哥哥們長得都不一樣。她的皮膚是深棕色,個頭也最小,和哥哥們站在一排很是顯眼。她就像一句話中的小逗號,給畫面一個舒適的透氣口。
這個系列的每個分冊幾乎都是以12隻小熊排排站的方式開場的,造型相似又不相同,有秩序卻不呆板,反而讓讀者更想仔細分辨每隻小熊的不同之處。
這種造型形式和人物的出場方式,就像一組排列有序的近似圖形,既保持著一致性又有細微差別,個體差異,整體協調。
第二,大膽運用對比色,明快的色彩充滿童趣;形態對比,使畫面富有動感。
對比,即兩個反差很大的視覺要素配合在一起,產生鮮明強烈的感觸但仍具有統一感。對比往往會使想要表現的主題更加鮮明,視覺效果更加活躍。
《小熊學校》的畫面中有很多對比色運用,以下圖為例,大面積的綠色與紅色形成鮮明的色相對比;筆直的房子輪廓、四四方方的窗戶線條,與彎彎曲曲的草叢和樹木剪影形成了顯著的形狀對比。但這些對比因素並沒有使讀者感覺衝突不安,相反卻使畫面活潑有趣,這是為什麼呢?
雖然紅與綠是對比色,但畫面中的綠色添加了黃色,表現出明顯的暖色調。這與紅色在色調上呈現統一感覺。而在房子與植物的形狀對比中,可以看到12隻圓圓的小熊從堅硬感覺的房子中走出,來到柔軟的草地上。這些小熊打破了直與曲的界限,讓畫面既矛盾又統一,同時烘託了活躍氣氛。
第三,畫面構圖的點、線、面結合,體現對稱美感。
對稱的構圖會讓人產生完美、自然、安定的樸素美感,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一般平面構成中的對稱可分為點對稱和軸對稱,而這種構圖在《小熊學校》中也有所體現。
比如下圖操場的構圖是一個規則的橢圓形,以對開頁中線為軸,將畫面劃分為相等的兩部分。這樣對稱規整的構圖難免會給人呆板單調的感覺,於是一些不對稱的小因素便出現在畫面中——每個跑道的起跑線、在跑道中錯落不齊奔跑的小熊,以及插著小紅旗的終點線……這些「非協調」因素打破了絕對對稱,避免了單調呆板,增加了畫面構圖的生動性。
第四,動態情節的平衡構成。
在畫面構成中,通常以視覺衝擊最強的中心為支點,各要素以此支點保持視覺上的力度平衡。在實際生活中,小鳥在天空中飛翔、孩子在奔跑、風兒吹著青草浮動……這些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構成是具有動態的。
下面這個對開頁的視覺中心顯然是右側一排小熊賣力地推著一排自行車爬山坡。斜線構圖和人物動作安排讓畫面產生動感,但如果只保留右側的情節則會使整個畫面失衡,於是左側的小熊騎自行車過吊橋成了制衡的必要因素。一上一下,一平一斜,黃色分布均勻,平衡狀態使視覺感舒適流暢。
第五,色彩、構圖均體現黃金分割比例。
恰當的比例有一種協調的美感。一切視覺單位的大小,以及各單位間編排組合如果遵循1:0.618的黃金比例安排,就會給人舒適、和諧的感受。
《小熊學校》的畫面中可以隨處看到黃金分割手段的運用。比如下圖1中12隻小熊的郊外聚餐,大片的綠色草地與淺藍色餐桌的比例運用;圖2中小熊趴在床頭的位置;圖3中傑琪作為視覺焦點在整幅畫面中的位置……這些無一不運用了黃金分割比例的原則。
第六,表達主題不偏離視覺重心。
任何事物的重心位置都與視覺的安定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讀者在看畫面時,視線會從左上角經左下角,再通過中心部分至右上角經右下角,最後回到以畫面最吸引視線的中心視覺圈停留下來。這個中心點就是視覺的重心。如果故事想要表現的主題或重要信息與畫面的視覺重心重合,則能讓讀者更加明晰地讀懂作者的表達意圖。
比如下圖中的文字內容與畫面重心都突出了「傑琪」這一主要人物,表現方式統一、明確。
第七,利用單純元素排列組合成有韻律的節拍,使畫面產生節奏感。
下圖中拿著小桶採蜂蜜的小熊排排站,疏密有致,就像一串樂曲上的音符,高低、長短、輕重各不相同,韻律感油然而生。
第八,通過色彩視覺傳達讓讀者產生聯想。
聯想是思維的延伸,它由一種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種事物上。比如圖1中黃色的「醫院地板」給人輕快、充滿希望的聯想;而紅色會使人感到溫暖、熱情、喜慶,也會給人憤怒、緊張、不安的感覺,就像下圖2中大哭的傑琪,大紅的背景顏色增添了不安情緒,與作者想要表現的主題相吻合。
美是每個人追求的精神享受,也包括孩子。形式美感的合理運用在圖畫書的表達方式中則更為多見。《小熊學校》的畫家很好地運用了形式美法則,將文字想要表達的主題、情緒、氣氛準確且靈活地表現了出來。這樣美好又充滿童趣的畫面,感染著每一個翻開它的孩子。活潑、聰慧、有點任性的小熊形象也一定會徵服更多孩子的心。
最後獻上我與作者(右)、畫家(中)的合影,你會發現足立奈實小姐與她筆下的小熊其實很像,畫家或多或少都會按照自己的樣子創作呢!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可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關注我,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