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韓國電影發展迅猛,韓國電影的質量與品質逐步的迅猛提升,就如同今年的寄生蟲是首個亞洲人獲得的金像獎。由此主演可以看見韓國電影的實力。韓國在特效方面的電影有,比如說災難片也是非常出色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六部韓國頂級災難片。
《恐怖直播》
可以算得上業界良心了,由河正宇主演的這部電影,與其說他是災難還不如說是人禍,這一切的源頭都是由於人性的醜惡。在韓國首都首爾的某一個早晨,一個電視臺接到了一通電話。對面的人說,如果不聽話我就要把那個對面的橋炸掉。結果電視臺沒有照做,那個人真的把對面的敲詐了,從此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種恐慌當中。如果社會對你貧窮弱勢群體有足夠的關愛與尊重的話,也不至於會落到這種地步。
此片剪輯明快,鏡頭切換老道,劇情緊湊,韓片一貫以長鏡頭見長,此片卻用極快的鏡頭切換營造出引人入勝的效果,而特技也非常有「苜蓿地」的風格,絕對不輸任何好萊塢同類題材的影片,甚至可以說是密室題材電影的佼佼者
影片對於韓國政治的醜簡直就是開頭先鋒似的。在中國這樣的片子絕對過不了審,但是在韓國這卻可以做到。可能就是夠國家的審核制度不同吧。
《潘多拉》
嗯,我怕他災難片越來越輕車熟路了,有了一種拍電影的一種工廠化。各種套路層出不窮,用得賊溜。最重要的還是諷刺政府,而且嘲諷的不留餘地。看這片很容易使人想起幾年前的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劇情的最後也是類似福島五十死士,由核電站的技術人員進行最後的爆破,防止核擴散。一貫的黑政府一貫的英雄主義犧牲。
但最為精彩的地方就在於,這些技術人員並不是從關心這個國家出發而選擇犧牲,男主說了,「我們為什麼要為這個狗屁國家而死」,之所以最後負重前行,主要是之前已經受到了較多的核輻射,基本也難存活,為了家人,索性豁出去。金南佶在最後的生死關頭,通過直播,向自己的家人做最後的告別,這段看得我熱淚盈眶,除了煽情之外,男主流露出的絕望,害怕,不甘心,更符合一個普通人人性本應該有的色彩。
《隧道》
這部電影在我心目當中猶如一部神作,在心中久久不能抹去。裡面的由河正宇飾演的李光洙在一個垮塌了下來的隧道裡,堅持生活了近幾個星期,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猶如現代版的《魯濱遜漂流記》只不過是沒有海罷了,比荒野生存你的貝爺還要厲害。韓國災難片的一貫套路無非就是黑政府黑得賊溜。然後就是展現小人物的大英雄奉獻氣質,最後在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之下,終於逃出生天。故事編得緊鑼密鼓,讓人看得非常舒暢。
其實這個隧道的坍塌在後續劇情裡面可以看出是以政府的不作為有關的。也就是一個腐敗問題。政府不作為和豆腐渣工程是被吐槽爛了;然而,民眾從新聞剛開始的關心到後續的抱怨及冷漠,看起來像極了當今中國。就是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熱搜」「熱門話題」吸引著民眾的眼球,不管是媒體還是商家的操縱,絡繹不急的熱門詞彙和事件消耗著民眾的時間,關心評論完這件事,然後遺忘,繼而再去搜索下一個新鮮出爐的。
《雪國列車》
《雪國列車》可以算是風景後作品裡面比較特殊的作品,他是使用的外國演員有「美國隊長」克裡斯安維斯是一部韓美合拍片,「古一大師」蒂爾達斯文頓,還有奉俊昊御用演員宋康昊。風景好的做不做品,展現了在末日世界裡人性的黑暗,與人類物種延續的那種不得已。表面看是人性的黑暗,你階級固化帶來的底層人民的剝削。其實也是一種。符合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的一個內核的一部電影。其實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罷了。裡面的人物掙扎其實也是反映了在末日世界裡面,不管你處於什麼階層,你都是弱小的。你每一個角色的扮演,其實只不過只是為了。維持在一個生態環境罷了。
《鐵線蟲入侵》
讓人非常喜歡的一部小成本災難片。它沒有大製作,沒有大特效,但是就是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畫面感。看了它你就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天災人禍。真正的災難不只是因為自然災害本身,而且還是由於人們的不作為你自私。
故事算是有點老套的,宣揚人性善的一面為主,比較主旋律吧。好在男女主角的演戲功力很不錯,有些煽情的部分雖然明知道是狗血,也算煽得很到位。尤其是女主問的那句「有沒有好好吃飯」,真的非常催淚。女主真的演得很好,很細膩,挺打動人的。哎呀,總之這裡得要看了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