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多小孩不停流口水,可能是家長餵養錯了

2020-12-21 騰訊網

兒科醫生的眼中不能只有用藥,更要多點護理的技巧和方法!

門診一位媽媽帶著個15個月大的男寶寶來找我。

家長告訴我她家寶寶15個月,剛16斤,不停地流口水,而且很瘦,一吃爛粥就乾嘔。

寶寶一日三餐挺能吃的,但是吃得多也便得多;很多時候都是吃完就大便,便的食物殘渣很多沒有消化;白天挺乖,但是晚上總是哭鬧,肚子漲,總放屁,肚子可能也疼。

看了很多醫生,用了很多調理腸胃的藥,都一直沒有見好。

怎麼才能調理一下腸胃讓寶寶不再流口水,不再肚脹,睡個好覺,長點肉?

我沒有直接回答家長的問題,而是先給小孩做保健評估——15個月,頭圍46cm,體重8kg,身高72cm。

因為不知道小孩之前每個月的身高、體重,所以不能很好地根據男寶寶生長曲線來分析。

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長曲線,一個點本身並不能給出一個孩子成長的準確評估。然而,一系列的點可以深入了解一個孩子的成長模式和隨時間變化的趨勢。

世衛組織 0-2歲男孩身長-年齡生長曲線圖

世衛組織 0-2 歲男孩體重-年齡生長曲線圖

其實生長曲線就跟爬樓梯一樣,我們要知道小孩自己所處樓梯的位置(每個月固定日期的身高、體重),才能很好地分析小孩生長發育情況。而不是簡單地跟「別人家的小孩」的體重和身高做對比。

進一步的兒童發育評估:

1、大運動:能獨站,能牽著一隻手走路。

2、精細動作:能自發亂畫、排火車。

3、認知能力:會翻書,但不會一頁一頁翻。

4、語言:能說2個單字音:如ba、ma;不會指五官。

5、社交行為:有同情心,會脫襪子。

除了語言發育稍微落後,腦發育、運動發育及神經系統檢查等都未發現有問題。

我繼而追問了孩子的飲食餵養情況:一天用奶瓶餵米糊、爛粥兩頓,一天大概喝600ml配方奶,拒絕吃肉末、雞蛋(因不會咀嚼導致乾嘔)。

孩子體重增長緩慢應該考慮三方面問題:

1、入量不足。

2、消化和吸收不良。消化不良表現為大便中含有很多未消化的食物顆粒。吸收不良指的是大便性狀好,但排便量多。

3、慢性疾病消耗,如過敏、嚴重先心病等。

綜合分析,孩子並沒有入量不足,也沒有慢性疾病消耗,而是消化不良,其實就是沒有舌輾訓練導致咀嚼能力落後的緣故——也就是說,家長錯誤餵養行為所導致的問題。

孩子奶瓶餵養是吸吮進而吞咽的過程,而碗和勺子是通過捲舌、咀嚼然後吞咽的過程。孩子進食乾嘔最常見於剛剛學習咀嚼的時期,當他試圖吞下沒有充分咀嚼的食物就容易發生乾嘔。

通常運動能力較為落後的孩子咀嚼能力也會較為落後。開始添加輔食時就要開始訓練孩子捲舌、咀嚼、吞咽的能力。這樣能更好地訓練孩子的面部肌肉,甚至為今後的說話打好基礎。所以說碗和勺子更能促進孩子的行為發育。

我告知家長,孩子流口水、乾嘔、大便不消化、腹脹哭鬧,通通都是因為孩子咀嚼有問題。鍛鍊孩子的咀嚼,要從模仿大人的咀嚼動作開始,得趕緊停掉奶瓶餵養米糊,改用碗和勺子。

然後要當著孩子面進行咀嚼,可以一起進餐或者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口中可咀嚼口香糖,並當著孩子面咀嚼。小孩會一邊看,一邊學著咀嚼。

最後停掉孩子手頭所有正在吃的藥物,照我說的堅持去做1個月。

1個月後家長帶小孩到我的兒童保健專科門診複診,孩子流口水的現象明顯改善,體重增長1斤,大便成形量中等,晚上亦沒有哭鬧現象。

家長說起小孩看病的艱辛過程,也表達了對我的萬分感謝。

我心裡也倍感欣慰和自豪:「臺下10年功,臺上1分鐘」。對家長而言,識別值得信賴的醫生比自己去嘗試這藥那藥靠譜得多。

因為嘗試這藥那藥,無形之中就是把小孩的健康甚至生命看得太輕。小孩嬌嫩,各器官發育還不成熟,兒科醫生的眼中不能只有用藥,更要多點護理的技巧和方法。

作為兒童健康守護者,我們需要用敏銳的眼睛、專業的技能,去關注孩子、讀懂孩子、幫助孩子,呵護他們一步步走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本文來源:醫來er趣

本文作者:鄭澤亮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相關焦點

  • 孩子流口水是正常?家長注意了,可能是疾病先兆
    根據研究發現,小孩子流口水是有階段性的,並不是所有階段的孩子都會流口水。剛出生的孩子因為唾液腺不發達,所以分泌的唾液相對比較少。但4-6月的孩子唾液分泌明顯增多,這是因為在餵養孩子的時候添加點米粉之類的食物,刺激了孩子的唾液腺分泌;在7-18個月時,你會發現你家的孩子流口水十分頻繁,大部分原因是餵養的食物和小孩正處長牙時期的緣故,等到2歲左右,小孩子流口水的頻率也慢慢減少,那是因為吞咽功能明顯在慢慢完善。
  • 寶寶為什麼總流口水,家長需要重視嗎
    你家的寶寶總流口水嗎?說到這個問題,想必不少家長會肯定的點點頭。對於寶寶流口水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很苦惱,尤其有些寶寶流口水非常多,不停的流。對於流口水這個問題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階段,在這個時候,家長們要注意及時清理口水,勤換衣物,避免著涼。有人可能會覺得我誇張了,口水還能把衣服打溼?那得流多少口水?
  • 1歲寶寶突然歪嘴、流口水……近期多發,家長請注意!
    1歲寶寶突然歪嘴、流口水……近期多發,家長請注意!孩子咧著嘴,哭笑時明顯歪向左側,右眼閉合不全,右側鼻唇溝變淺,右側眉毛不能抬舉……經診斷,醫生確定這個還不到1歲的小嬰兒患上了「周圍性面癱」。
  • 寶寶經常流口水?可能並不是生理現象這麼簡單,家長別掉以輕心
    似乎所有的寶寶長到一定月齡,都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流口水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正常的生理性的,有的卻是人為因素,家長千萬別掉以輕心。小雪的兒子一歲了,最近由於工作忙,小雪把寶寶放到了奶奶家。二、家長的這些行為也是導致寶寶流口水的直接原因1、經常親捏寶寶的臉蛋文中小雪的寶寶就是因為被經常親捏臉蛋,導致了孩子口水突然增多。
  • 提個醒:寶寶超過2歲還經常流口水,可能是暗示脾胃出問題了
    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孩子流口水非常普遍,很多家長認為寶寶流口水,是因為長牙期,所以,對於孩子流口水直接「一抹了之」,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流口水都是因為長牙,還有可能說明身體出問題了。如果寶媽發現孩子流口水比較多並伴隨這些症狀時,要及時給寶貝調理脾胃,以免導致導致寶寶長期脾胃功能受損,脾胃虛寒。2、胃腸道積熱胃腸積熱也會造成孩子不停流口水。
  • 這13種餵養方式看似很科學,其實很坑娃,多數家長不知道!
    焦慮: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寶寶只要一出現覓食反射、吸吮動作,家長就開始餵養,卻忽略了孩子的胃容量與身體耐受量。 真相:寶寶按需餵養沒錯,但應該是在寶寶較小的時候,一般1-2月齡寶寶採取按需餵養,但是之後家長就要給寶寶形成良好的餵食習慣,把握每日整體餵奶量,千萬不可過量,避免寶寶不耐受、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積食等問題。
  • 孩子流口水是脾虛?醫生建議:4個習慣家長要堅持,脾虛不攻自破
    寶寶流口水是非常常見的,新生兒是不會流口水的,寶寶剛出生,唾液分泌還不是很發達,等到寶寶四五個月的時候,能夠慢慢地接觸到不同的食物,唾液分泌的越來越多,流口水也成為了一種常見的事。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慢慢地孩子就好了。但是孩子不流口水的早晚也能看出孩子的脾胃健康情況。
  • 孩子總是流口水,家長要及時注意到
    就會出現經常流口水的情況,這種就屬於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療。等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牙槽突逐漸形成,牙齒萌出,顎部慢慢增高,口底漸漸加深,再加上有吞咽動作的訓練,流口水現象就會好轉。 最後,到孩子能吞咽過多的唾液後,這種現象會自行消失,如果孩子過了三歲還有時不時流口水的情況,就要具體的去找一下原因。
  • 孩子一直流口水正常嗎?該怎麼辦?可能和這些原因有關
    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唾液分泌量大,又有出牙對牙齦的刺激,正常小兒這時大多都會有流涎現象,這也是很多新手爸爸媽媽們心裡甚是擔心的問題。其實小孩子流口水是很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嬰兒。① 唾液腺的發育嬰兒出生時唾液腺功能發育不全,唾液很少,大概約從3個月開始唾液分泌漸漸增多,加上口腔淺、容量小,不會調節、吞咽分泌物,當唾液積存多了就會自然流出,添加輔食之後,寶寶的吞咽能力增強,流口水的現象也會漸漸減輕。② 長牙期乳牙萌出之時頂著牙齦,會刺激牙齦上的神經,會造成唾液分泌變多,保護寶寶口腔清潔,口水中的酶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 【智力低下】孩子流口水,表情呆滯,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但現在孩子快4歲了,口水還是很多,發育也比別人家小孩晚,我現在有點焦慮,是正常的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 寶媽的這種擔心還真不是多餘的,有些情況下,孩子的口水確實預示了某些疾病。排除口腔問題,孩子如果超過四歲了還在流口水,這時候就要注意了,這有可能是智力低下的表現。
  • 1歲寶寶不哭不鬧,奶奶見人就誇「好乖」,醫生嘆息:無知害人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小孩哭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鬧心,但其實小孩懂得哭鬧是一件好事,說明他們很健康,如果小孩不吵不鬧,家長反而要警惕。50多歲的李奶奶,前兩年剛剛得了一個大胖孫子,因為兒子兒媳工作比較忙,所以一直都是她在照顧小孩。
  • 脾胃不和的寶寶越來越多?是餵養方式出了錯,寶寶吃飯沒那麼簡單
    脾胃不和常見的現象就是消化不良、食慾差、腹脹、噁心、便秘等,這時就算吃再多食物都得不到充分的吸收。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脾胃都尤為嬌弱,錯誤的餵養方式會直接造成寶寶脾胃虛弱,久而久之寶寶身體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日漸消瘦、生病。脾胃不和的寶寶越來越多?
  • 山東一男子愛車被劃傷,「兇手」竟是3歲小孩,索賠遭孩子家長質疑
    愛車無端遭刮花,維修花去幾大千,但「兇手」卻是兩個3歲小孩,對方家長不僅稱費用過高拒絕賠償,還認為自家小孩不可能有這個能力做這樣的事情,幸好有監控可以還原一切。但即便能夠證明事情確實是小孩所為,那又該如何處理呢?
  • 孩子脾虛流口水?醫生:它是死對頭,每天喝一喝,脾虛不攻自破
    寶寶流口水是很常見的,無論是剛出生的寶寶,還是以及十幾歲的大寶寶,當他們唾液分泌不是很發達,正處於脾胃虛弱,不能控制自己口水的時候,流口水就成了家常便飯。很多家長認為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階段,孩子會慢慢痊癒。
  • 寶寶吃得多卻很瘦,身高也不見長?營養師:餵養方式錯了
    很多時候孩子吃得不少,但是卻不見胖也不長個,讓家長感到非常困惑:怎麼我的孩子平時吃這麼多還這麼瘦弱?營養師:家長餵養方式出了錯 寶媽彤彤婚後一年就生下一個健康可愛的男孩子,一家人非常開心,而彤彤對於寶寶的健康自然也是非常上心,生怕孩子由於自己的疏忽而出現某些健康方面的問題。
  • 1歲寶寶被小小胡蘿蔔奪去生命,輔食到底怎麼餵,家長多上點心吧
    媽媽受到驚嚇不知所措,奶奶也拍打著孩子後背希望寶寶把食物吐出來,但是孩子情況不樂觀,家長急忙帶孩子去了醫院也未能搶救過來。孩子被輔食奪去生命的事故很多,"1歲寶寶吃花生被噎住險喪命"、"廣州2歲男童食用未熟四季豆中毒身亡"等案例數不勝數。
  • 孩子智力低下,有這幾種表現,家長不要大意!
    家長們在生活中照顧寶寶往往會出現一些現象和問題,最近後臺私信也收到一些家長的問題,我家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路,智力不會有問題吧?寶寶5個月了 ,還不會目光追隨,正常嗎?像這的擔憂,很多家長都存在,當寶寶出現異常現象,而家長因為對病症的不了解,會出現焦慮,急躁,那麼,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作為孩子家長了解多少呢?1.
  •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看到有位寶媽在論壇裡詢問大家:她家寶寶現在3個月大,嘴巴一直往外吐泡泡,像是吹口香糖一樣,還流口水,每天不停換圍嘴,是什麼情況?其實關於寶寶吐泡泡、流口水的問題,一直眾說紛紜。
  • 2歲女孩流口水奶奶不以為然,媽媽帶去檢查,醫生:智商受影響了
    養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孩子到了三個月左右開始不停有口水流出來,讓孩子四五個月開始想吃輔食的時候,看到大人吃東西時口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原來口水已流出。孩子小時候流口水看著很可愛,但是流超過兩歲還流口水可能是大腦問題,家長要趕緊送孩子去醫院。
  • 寶寶流口水過多,有可能是舌系帶過短
    ,舌頭不能舔到上牙的牙齦 或者不能舔到口腔上顎以及在嘴巴裡不能靈活地左右移動 家長可以讓孩子伸舌頭舔一個冰激凌或棒棒糖,作一個簡單的小測驗。 嬰兒流口水過多、胃食管反流、嘔吐、便秘以及難以安撫都可能與此相關。 舌系帶過短會增高齲齒和牙周病的發病率,因為不靈活的舌頭不能很好地做舔牙等動作來幫助清除食物殘渣和塗布口水。 舌系帶過短還會造成下門牙之間的牙縫,以及開合、深覆合、牙齒紊亂等很多嚴重的牙齒發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