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可能並非所有的跑者都能答得上,反正也是周末,商戶還準備年中大促,又是買鞋的好時機,所以今天就來說說跑者慢跑鞋指南好了。
慢跑的便捷使得它成為了最受人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我們老是覺得只要穿上一雙運動鞋,再找個合適的地方就能隨時隨地的慢跑了。
事實上,慢跑鞋是有講究的。
慢跑鞋通常會強調好的透氣性,還得加入防震又耐磨材料,防止因內外翻而引起的扭傷。
健走鞋則是為了健走而設計的鞋子,由於健走的方式與跑步不同,因此健走鞋強調的是它的避震功能,通常會把鞋底加厚,增加緩衝,所以健走鞋不比慢跑鞋輕盈。
因此,如果你已有心要加入慢跑界,購入一雙專屬的慢跑鞋,從保護自己身體的角度出發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跑步小白們通常在要購入跑鞋時總是覺得很困擾,因為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級別和功能的劃分方式;關於跑鞋的種類,每個品牌又是各說各話的。
怎麼辦呢?別太惆悵,現在就為大家做做市面上的跑鞋分析。
慢跑鞋的主要定位有:緩衝or避震、穩定or支撐、控制跑鞋。
雖然每個品牌間的用詞不太一樣,但總的來說,最主要是緩衝(避震)、穩定(支撐)這二大鞋款。
跑者須依照自己的腳型,確定自己的腳是內番還是外翻之後來決定自己是該穿緩衝/減震型慢跑鞋還是穩定/支撐型慢跑鞋。
如何區分二種鞋子差別?
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看中底和中底內側的材質是否一樣。
中底和中底內側材質一樣,就是緩衝/減震鞋。
功能:適合腳型「正常」的人,減少足部碰觸地面的衝擊力。
★ Asics的GEL-Nimbus系列
GEL-Nimbus鞋底緩衝力強大,特別適合城市環境的公路跑步者使用。
★ Mizuno的Wave Prophecy
Mizuno的Wave Prophecy也有一群死忠愛好者,該鞋款強調起跑速度,因此腳感偏硬。
功能:適合有「扁平足」、「足弓塌陷」、「外翻」的人,透過材質和鞋子結構,幫助這類跑者足部碰觸地面時,因足部姿勢帶來的衝擊。
★ Asics的Kayano系列
Asics的Kayano系列慢跑鞋,號稱「鞋皇」,是高支撐(強調舒適感)的最佳選擇,除了鞋身輕盈,同時還有夜跑反光的功能呢。
功能:適合「嚴重內外翻」、「扁平足」的跑者,提供更厚的高密度墊材。
★ Brooks的Beast系列
Beast鞋款加入了進階足弓穩定片,提供強韌的支撐效果和保護作用。
Asics:Kayano
Nike:Pegasus
Mizuno:Rider
Adidas:Supernova
Saucony:PowerGrid
1.買新款,不買舊款
運動品牌都會將最新最好的技術應用在新款的鞋子上,每個系列的設計都是在前一代基礎上做微調,改進並發現問題,因此整體穿著感受是進步的。
有些人比較喜歡前代外觀而不買新款,就無法體驗到最新的跑鞋科技。
2.超過3年以上的跑鞋最好淘汰
使用超過3年以上的慢跑鞋,材質往往都出現老化和性能衰減,因此存在安全風險。建議一般跑鞋不要穿超過3年,若是過了這個「年資」,買一雙新的跑鞋更能「護足」。
3.慢跑鞋的壽命設計在500~1000公裡
通常一雙慢跑鞋的壽命在500~1000公裡左右,若出現以下情況,跑者須考慮換鞋。
★ 鞋底磨損,降低抓地力
★ 緩震材料性能降低、彈性變弱、形變
★ 鞋面變形磨損,包覆性下降
4.只用於跑步
想要讓慢跑鞋壽命更長,建議於讓慢跑鞋只用於跑步,而非日常外出鞋,做無所謂的消耗。
今日話題:
你穿的是什麼慢跑鞋呢?目前購物車裡放的又是哪一款呢?
熱門賽事推薦:
澳門馬拉松(12.1)吳哥王朝馬拉松(8.4)峴港馬拉松(8.11)芝加哥馬拉松(10.13)曼谷夜間馬拉松(8.25)德國慕尼黑馬拉松(10.13)日本大阪馬拉松(12.1)泰國清邁馬拉松(12.22)
跑步知識:
普通跑者全馬如何跑進330?
破3不易,什麼訓練法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你跑步跑成這樣,還不如不跑!
為什麼馬拉松賽道上的補給品總會有香蕉?
跑好10公裡對跑馬到底有多重要?
跑步訓練營:
馬拉松休賽季將至,你的夏訓安排夠專業科學嗎?|夏訓營重磅上新~
好物推薦:
「爸,周日我們一起跑個步喝個茶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