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店紛紛謝絕拍照為哪般?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趙春卉)「咔嚓、咔嚓」,現今在服裝店買衣服時,遇見有人對著商品拍照「留念」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到實體店拍下服裝樣式,再到網上比價,去最便宜的網店購買,已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優先選擇,而電商推出的眾多比價應用程式更是讓實體店「叫苦不迭」。記者近日走訪了本市多家服裝店和部分商城服裝品牌專櫃發現,為了防止客戶流失,「禁拍」已經成為部分商家的共識,一旦掏出手機進行拍攝,被店員察覺就會遭到阻止。
服裝店紛紛禁止顧客拍照
最近,市民王女士碰到一件挺鬱悶的事:她在萬達廣場一家女裝店看中了幾款連衣裙,由於價格比較貴,她準備購買其中一件。為了讓老公參考一下,她邊試穿邊拍照片。沒想到,剛拍完第一張,店員就出面阻止,讓她刪掉剛才拍的照片。「不就是拍個照片嗎,至於嗎?」王女士對店家的做法非常不滿。
「唉!也不知怎麼了,最近好多服裝店、鞋店都不讓拍照片,真是不方便。」市民何女士最近也遭遇了類似經歷。5月23日下午,市民周小姐來到遠洋城的一家服裝店,打算幫男朋友挑選一件短袖T恤。由於在幾件T恤中拿不定主意,便打算用手機拍下來,以便回去後詢問一下男友意見。不料,在周小姐拿出手機正要拍照時,卻遭到了導購人員的阻止。對於這種行為,周小姐有些不解:「這樣的情況我在其他服裝店裡也曾遭遇過,有的乾脆張貼告示,禁止拍照。」
記者走訪了解到,現在我市的多數服裝店都是謝絕顧客拍照的,在各家商場的服裝區、很多小店的門口都貼著提示語:「謝絕拍照」「同行免進」等。而一些知名品牌服裝專賣店,雖然沒有直接貼出「禁止拍照」的提示,但拍照的行為也同樣被禁止,這些專賣店表示這都是公司的要求。
怕當試衣間或被同行搶生意
為何我市的服裝店紛紛不惜得罪顧客而拒絕顧客拍照呢?採訪中,很多服裝店店主表示,這也是無奈之舉,主要是擔心顧客把他們這兒當成試衣間試好樣式號碼再到網上購買,另外就是防止同行抄襲打同樣的貨。
一專賣店的導購小劉表示:「如今網絡購物發達,服裝店裡銷售的服飾很容易在網店找到同一款式的。有些顧客在店裡試好衣服後並不購買,反而用手機拍攝下來,以此來記下服裝的樣式、貨號等信息,方便回去後通過網絡搜索購買。」網店比起實體店要省去店面租金、運輸等費用,所以相同款式的服裝在網店中往往要比實體店便宜不少。類似的事情發生的多了,阻止客人拍照也成了他們的無奈之舉。「顧客來試衣服,我們很歡迎,試完不滿意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有些人明顯不是來買衣服的,我忙前忙後,結果做不成一筆生意,心裡肯定不舒服。」另一家的服裝店老闆張女士覺得,試衣族們有時候也該設身處地為商家想想。據記者了解,隨著接受度日益增加,目前由第三方開發的掃碼比價類應用軟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例如快拍二維碼、我查查、馬上淘、易拍、一淘火眼等,這大大方便了試衣族比價購買。
服裝店拒絕拍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擔心同行打重版貨。「我店裡的衣服,是我從很多地方、花了很多時間淘來的。不說多少錢,僅時間和精力就投入很大。但是一些同行過來拍幾張照片,就直接『拷貝』過去,這個損失太大了。」一位店主說。「我們店的衣服款式,在這個商場裡算是獨特的,面料也好。以前,每次進貨後,不僅賣得快,利潤也不錯。後來,一些同行見我賣得好,就進店『拷貝』我的款式,比照著進貨。這樣一來,我的衣服價錢就賣不起來,而且壓貨厲害。」新華貿一家服裝店的老闆告訴記者,有時候,新貨剛進不久,她就發現其他店也賣起了同樣的款式,互相之間打起價格戰,最後自己只能虧本賣。
禁止拍照讓不少消費者止步
那麼,消費者是怎麼看待服裝店禁止拍照這件事呢?一部分消費者表示理解,但大多數消費者表示感覺不舒服,乾脆放棄進店購物。
「可以理解吧,現在很多人都會去實體店試穿衣服,然後到網上買。對於實體店來說,打擊確實挺大。」市民林小姐說。
「店主這樣的行為,我不發表看法。但是我如果想要買衣服,看到這樣的告示,我是不會進去的。我有時候買衣服,也會拍個照片發送給朋友或是老公看看,並沒有其他目的。」李女士說道。
「我逛衣服店,拍張照片是我的自由。就因為拍照片懷疑我是同行,將我趕出去,這是侵犯我合法的消費權益。」市民韓女士非常反感店家的這種做法,她認為店主還是應該採取其他措施,提高競爭力,吸引顧客。
那麼,面對電商的衝擊,實體商家還有什麼辦法嗎?一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提升購物體驗是把消費者拉回商場的有效方式之一。事實上,除了價格,購物體驗也是消費者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果要買中高端品牌的西服、襯衫,市民還是會選擇親自到店裡去試穿甚至定做。這不僅限於高端品牌,稍微上點檔次的服裝都是如此。能通過高水平服務提升購物體驗,是實體店與網店的主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