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補完了《想見你》,在腦子裡不停的循環著伍佰的破鑼嗓子的時候,去查了下在豆瓣的評分,突然發現,近來的高分劇裡,臺劇交出的答卷似乎特別亮眼。
19年就出現了3部高分劇,《我們與惡的距離》9.5分,《想見你》9.2分,《俗女養成記》9.1分,要知道,前不久口碑好評不斷的《慶餘年》的評分也才7.9分。
當然不是說評分就能界定作品的好壞,但由此也可以看到臺劇已經跳出了我們以往印象中的套路偶像劇的大坑,轉而打造出了又一種獨特的風格。
第三部《俗女養成記》我倒是還沒看過,但前兩部真的是給了我莫大的驚喜。
這兩部劇在劇本、演員、製作等方面的優秀是顯而易見的,而除了這些之外,最讓我喜歡的是全劇時時刻刻體現出的對人性的包容。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有製造了恐怖槍擊案的李曉明,有沉溺在失去孩子的悲痛中而對身邊人極為苛刻的宋喬安,有一心專注自己的職業理想而忽略了妻子孩子的王赦,有事業受打擊開始出現精神問題後造成幼兒園恐慌的應思聰,有製造了輿論把人推上絕境的新聞臺和大多數義憤填膺的普通民眾……
他們都有問題,或者說,在整部劇裡最真實的地方就在於他們都有錯。
正因為每個人都有錯,其實也就無所謂黑白好壞之分了。
而這部劇最溫柔也最殘忍的地方就在於把每一個人的壞都撕開來給人看,在觀眾那裡,或許每個人都逃不開有被罵的時候,而罵著罵著,聲音卻會越來越小。
引起這整個故事的李曉明,他十分暴力的在電影院裡開槍襲擊,造成重大傷亡,被逮捕後毫無悔意,反而說自己完成了夢想中一鳴驚人的「壯舉」,他被無數的人謾罵、攻擊,甚至牽連他的親人,覺得這個教養出變態殺人犯的家庭就是社會的毒蟲。
李曉明的父母和妹妹一邊在贖罪中求生,一邊也在怨怪他帶來的一切噩夢。
全世界,只有王赦這麼一個人,在頂著所有的壓力做他的辯護律師,即使被人恐嚇、潑糞也要堅持追尋一個李曉明殺人的原因,來杜絕下一次悲劇的發生。
起初還以為是一出欲揚先抑的戲碼,或許後面會出現反轉或是給李曉明一個無比悲慘的身世來作為暴行的解釋。
結局卻出人意料,每個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李曉明一家人被曝光在人前,痛哭道歉,依然沒有得到原諒,而李曉明到死也沒有反轉,沒有不得已的苦衷,王赦也沒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只有李曉明的絕筆家書,他說「堅持要做一件大事,這是他對人生的期許」。
我們雖然也跟劇中人物一樣沒有得到想要的結局,沒有一個能解釋李曉明罪行的理由,可是我們卻能像喬安那樣的受害者家屬,開始平復自己的情緒,訴說自己深埋心底的痛苦,能跟殺親仇人的家人在一起討論他的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試著了解他的想法。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會He,也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要得到原諒才算結束。錯誤的存在是為了讓人不斷的探究,反省,究竟怎樣做才能減少這樣沉痛的錯誤的發生。
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也沒有能一輩子做正確的事的人,甚至都沒有人能一輩子分清對錯,也許,與這個世界最溫柔的相處方式就是坦然的表露自己的錯誤,也坦然的接受別人的錯誤。
第二部,《想見你》其實也是在努力的包容著世上每個不一樣的靈魂,也更多了一份想要救贖這些討厭這個世界,討厭這個自己的人的意味。
或許不該用救贖這個詞,而是更為平等的,單純地希望他們知道,世界會這樣對他們,並不是他們的錯。
時間的交疊,無止境循環的故事,或許正是因為有這麼3對有著相同的樣貌,卻站在普通人喜惡的兩個極端的人,其中一個人固執地在等待被世界認可。
1998年的陳韻如,內向孤獨,敏感的察覺到自己似乎不被這個世界喜歡。
所以她嚮往那個跟她不一樣,活得肆意受人喜歡的李子維,她不肯相信莫俊傑會喜歡那樣灰暗的她,她拼盡全力模仿那個能到所有人喜歡的黃雨萱,她說「我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你們每個人都還要叫我再努力一點,要我再更好。」
她只是跟大部分人喜歡的性格不一樣,她只是活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卻被大家討厭。
討厭到看不到她的溫柔她的乖巧,看不到她為了模仿黃雨萱而更痛苦地掙扎,只覺得她為什麼不能努力變成大家期望的樣子,得到大家的喜歡。
2010年的王詮勝,他喜歡純淨的藍色,他也喜歡一個看起來很乾淨的男生。
但他喜歡的這個男生卻把他遞過去的那塊藍色毛巾扔在了地上,還把他的那句喜歡當做霸凌的理由。
王詮勝一遍遍的在別人的推搡中走向他喜歡的那個男生,倔強得像是每一個想要努力衝破世人偏見的獨行者。
在徹底輸掉之前,驕傲的留下一個吻,把世界給他的不公再報復般的還回去,「喜歡你,很噁心嗎」。
1998年的弟弟謝芝齊,其實也是循環造就出來的,被2019年穿越回來的謝芝齊教他要在生命綻放的時候以死亡來留住它們的美麗,所以才讓他變成了後來那個偏執暴力的謝芝齊。
這會不會也像我們認知裡的壞人,跟這個世界的關係呢?先有了唯利是圖的殘酷的社會,還是先有了利慾薰心不擇手段的人呢?這大概也是一個無解的循環。
但在故事的最後,卻沒有給謝芝齊一個結局。
原本的故事循環到2019年,謝芝齊會因為殺了李子維而被捕,算是反派應有的結局。可當這個環打破之後,我們只看到陳韻如安靜的訴說著對這個世界有了一點點不同的感覺,卻沒有謝芝齊的後續。也許是願意相信,沒有經過這個循環的謝芝齊也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錯的是誰呢?是無法融入大家的他們,還是無法接受別人的不同,習慣把人妖魔化的眾人呢?
最後打破了這個無解的循環的,是這個世界遲來的一句道歉。
得到所有人喜歡的黃雨萱向陳韻如道歉,是她不該自私地闖入陳韻如的世界,更不該逼她努力改變自己。而舅舅也代表著造成陳韻如悲劇的所有人道歉:「是我們的錯。」
不是每個人都能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我們對我們不喜歡的人所造成的痛苦,也許都該向他們認真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