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江山圖》作為流傳千古的名畫,人人都以為是一幅描繪大好河山的山水作品。但事實上,《千裡江山圖》還是一幅「宗教畫」。宋代畫家王希孟通過這幅長卷描繪了自己理想中完美的精神家園,畫中所表現的道教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傳遞了「山水有景有情」的理念。
專家們仔細研究後,發現畫卷中隱藏著一處「道教建築」——在千裡江山圖中最高峰之下,懸浮著一個宮殿群,也就是傳說中道教的「紫府」。傳說中「紫府」是道教神仙居住的所在,是東華帝君校功行的地方,是群仙較量功行,完成「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聖,入虛無洞天的地方」。
1/中國畫裡的「神仙畫」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西方繪畫藝術發展歷程中,基本都是以「畫神仙」為起點的。石濤在《畫語錄》中就曾十幾次提到了「神」,中國人對「宗教畫」的理解是十分豐富的。
一是宗教層面的,描繪的是中國人信仰中信奉的「神仙體系」。
一是哲學層面的,體現的是自然物體所具備的內在能動性的外化體現,更多是由人的意識賦予的。
東晉顧愷之的畫作《洛神賦圖》便是一幅富有故事趣味、又具備美學價值的嘴貧。《洛神賦圖》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
2/壁畫上的「神仙畫」
中國的宗教體系有著自身獨特的發展軌跡,呈現出「佛教道教並行」的狀態。
《泰山神啟蹕迴鑾圖》是著名的道教壁畫,藏於中國三大皇宮宮殿之一的泰山岱廟天貺殿內,全圖長62米,高3.30米,氣勢恢宏地描繪了東嶽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奇幻場面。壁畫繪於宋代,在明清時期,經過重新彩繪修復。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題材的繪畫全國作品僅此一幅。
而另一個流傳萬世的中國古代壁畫瑰寶,是位於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壁畫,又稱大純陽萬壽宮,以其壁畫作品的藝術性與「巨製性」著稱,現存壁畫面積達1005.86平方米。畫面描繪眾多道教神仙體系人物,天帝、王母等、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在畫面上徐徐展開。畫面氣勢恢宏、場面浩大,衣飾繁雜卻排布得當、線條流暢,極富美感。永樂宮壁畫作為道教的宣傳畫,旨在揭示教義和感召人心。
3/古代藝術家筆下的「神仙畫」
神話是中國繪畫藝術中一種重要的題材,特別是其豐富的想像和對「想像」形象化的方法,對後世作家的藝術虛構及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淵源關係。存世的「神仙畫」對我們研究古代婚姻、制度、宗教、風俗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明代畫家黃濟的《礪劍圖》,便生動地描繪了「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的形象,手磨寶劍,怒目而視,大有斬妖除魔之霸氣。
元代畫家顏輝的《蛤蟆仙人像》,描繪了道教傳說中的神仙——蛤蟆仙人,一隻雪白的蛤蟆伏於肩頭,一手執花,是人們對於這位神仙的奇妙想像。
元代畫家張渥的《瑤池仙樂圖》,描繪的是西王母於瑤池與眾仙同樂的畫面。畫中不僅描繪了西王母的形象,還有四位鬚髮皆白、面色紅潤的壽星,還有仙女捧蟠桃、隨侍仙童穿插其中,自成天趣。
歡迎留言、點讚、關注@弓三山 ,我們繼續在燦爛的文明中騎驢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