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章、劉斯奮、方楚雄等藝術家受聘為新快報《收藏周刊》的藝術顧問。
■ 92 歲的嶺南畫壇代表陳金章表示 , 媒體對美術界的傳播太重要了。
" 媒體對美術界太重要了。"12 月 6 日 , 在新快報收藏周刊聯手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 下稱 : 藝博會 ) 在南豐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 " 嶺南文藝新起點之廣州藝博會高峰論壇 " 上 ,92 歲的嶺南畫壇代表陳金章感嘆一路以來 , 畫家能得以讓大眾熟悉 , 均得益於媒體。當日 , 廣東文藝界代表近四十位名家悉數到場 , 分別回顧了《收藏周刊》十年曆程及深入肯定了其在美術界中的作用。
■採寫 : 新快報記者 梁志欽 陳福香
■攝影 : 新快報記者 寧 彪
近四十位文藝界名家到場
" 嶺南文藝新起點之廣州藝博會高峰論壇 " 昨日於南豐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 廣東文藝界代表近四十位名家悉數到場 , 包括廣州美院教授陳金章 , 廣東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廣東省文聯原主席、廣東畫院原院長劉斯奮 , 廣州美院教授方楚雄、林淑然 , 廣州美院近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梁江 , 廣州市文聯主席李鵬程 ,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 , 廣州畫院名譽院長張紹城 , 廣州山水畫研究會名譽會長盧德平 , 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王世國 , 廣東省文聯委員何俊華 , 著名畫家賈博鴻 , 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導周春健 , 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孫戈 , 廣州美院教授張弘 , 著名書法家黨禺 , 廣州美協副主席區廣安 , 廣州美協副主席劉思東 , 廣州美協副主席朱頌民 , 廣州美協副主席張思燕 , 廣州美協副主席朱光榮 , 廣州梅社書畫院院長張森霖 , 廣東省青年美協主席鍾瑞軍 , 廣東省青年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張鐵威 , 廣東畫院美術館副館長卜紹基 , 海珠區文聯副主席李衛東 , 海珠區文聯副主席黃浩深 , 文藝評論家劉釋之 , 當代中國美術研究會副會長謝曉冰 , 一畫院院長周建明 , 工筆畫家郭偉光等。
出席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代表有 : 廣東新快報社社長、總編輯許志權 , 廣東新快報社副總編輯李潔軍 , 廣東藝時代集團董事長朱銳麟 , 廣州藝博會藝術總監彭文斌。
十年來與藝術圈聯動緊密
引起了全國學界的關注
現場 , 許志權在發言中表示 , 新快報《收藏周刊》自誕生那天起 , 便確立了對專業領域潛心研究、對學術爭鳴不偏不倚、對藝術名家竭力推介、對行業熱點積極發聲的辦刊原則。以專版、專題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呈現藝壇前輩的大家風範、中青年美術家的中流砥柱價值和後輩翹楚的蓬勃朝氣。每一期周日出版的《收藏周刊》幾乎都有推介藝術家的專門版面 , 囊括了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漆畫、書法、雕塑、攝影以及工藝美術等幾乎所有的藝術門類。同時開展了眾多諸如 " 黃賓虹山水畫爭議 "" 嶺南花鳥畫誰來扛大旗 "" 書法與國畫的關係 "" 素描爭議 " 等具有學術高度的話題。" 十年來 ,《收藏周刊》與藝術圈聯動緊密 , 採訪名家不勝枚舉 , 除了與廣東省內名家長期保持密切聯繫之外 , 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家例如馬未都、劉益謙、詹建俊、楊曉陽、何家英、陳傳席、王西京、史國良等都有過多次的對話 , 均引起全國學界關注。" 他說。
朱銳麟在發言中認為 , 此次相聚由新快報收藏周刊與藝博會聯動美術界代表共同舉辦 , 旨在研討新形勢下的藝術深化合作關係 , 開啟 " 互通共贏 , 雙向發展 " 的新起點 , 通過多方結合 , 打通線上專刊媒體與線上藝博會。從單一線下到線上雙循環 , 形成互補發展的新態勢。他說 ," 新快報《收藏周刊》作為南方具有權威性、學術性、專業性的媒體 , 在滿足大眾對藝術熱愛需求的同時 , 也具備著對收藏愛好者的導向性目光 , 今天專刊的格局已代表著未來的國際視野。"
一批藝術家受聘為《收藏周刊》
藝術顧問、學術委員、名譽主編
現場 , 主辦方特設契合主題 " 嶺南文藝新起點 " 的重要環節 , 新快報《收藏周刊》迎來了新的藝術顧問、學術委員以及名譽主編。其中 , 陳金章、劉斯奮、方楚雄、林淑然、盧延光、周國城、陳永鏘、梁江、李鵬程、汪曉曙、許鴻飛、張紹城、盧德平等受聘為《收藏周刊》藝術顧問。
而王世國、何俊華、周春健、孫戈、張弘、黨禺、區廣安、劉思東、朱頌民、張思燕、朱光榮、張森霖、鍾瑞軍、張鐵威、卜紹基、李衛東、黃浩深、賈博鴻、劉釋之、謝曉冰、周建明、盧詩韻、郭偉光等被聘為《收藏周刊》學術委員。
另外 , 現場還頒發了聘任彭文斌為《收藏周刊》名譽主編的聘書。
主持人梁江發問 : 美術界同仁為何如此重視《收藏周刊》
" 嶺南文藝新起點之廣州藝博會 " 高峰論壇同期舉辦。廣州美院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梁江擔任學術主持 , 他表示 , 高峰論壇在藝博會舉辦跟美術館舉辦有著較大區別 , 這個論壇更多的是連結觀眾、連結市場和更多關心藝術的愛好者 ," 這是藝博會與收藏周刊異曲同工的地方。"
梁江現場提出疑問 ," 美術界也有不少專業的刊物 , 為什麼美術界的同仁會如此重視新快報的《收藏周刊》? 到底《收藏周刊》具有哪些其他專業期刊以及大眾媒體都不可替代的特徵 ?" 他進一步分析說 ," 首先 , 時效性非常強 , 對美術界的動態密切跟蹤 , 這是專業刊物無法替代的 ; 第二點 , 關注的覆蓋面非常廣 , 具有較強的廣泛性 ; 第三 , 它的普及性 , 它是直接面對公眾的 , 把非常專業的、非常學術的話題通過通俗易懂的寫法傳播給大眾 , 這種橋梁的作用 , 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綜合這三點 , 便成了十年來 , 美術界、社會民眾均對《收藏周刊》好評如潮的重要原因。"
今年 92 歲的嶺南畫壇代表陳金章先生表示 ," 媒體對美術界太重要了 , 媒體如果不關注畫家 , 畫家畫得再好 , 都傳播不開。"
聲音
廣東畫院原院長劉斯奮 :
《收藏周刊》提高了
大眾讀者的審美水平
《收藏周刊》的文風可謂深入淺出 , 通俗易懂 , 讓非常嚴肅 , 非常枯燥的學術問題 , 通過樸實的寫法傳播出來 , 使得大眾幾乎都能理解學術問題 , 很好地提高了大眾讀者的審美水平 , 這是《收藏周刊》的獨特價值。
廣州美院教授方楚雄 :
引領藝術界思考和研討
新快報《收藏周刊》的報導一方面非常接地氣 , 很貼合大眾 , 但另一方面 , 對學術問題又能快速、持續不斷地提出話題 , 深入探討 , 甚至可以說引領了藝術界的思考和理論研討。
廣州畫院名譽院長張紹城 :
這是不少畫家宣傳的陣地
老百姓需要新快報 , 畫家也需要新快報 , 這是連結他們二者的橋梁。再專業的刊物 , 都跟老百姓關係不大 , 現在幸好有新快報《收藏周刊》, 這是不少畫家宣傳的陣地。
廣州市文聯主席李鵬程 :
期待在新的起點裡越辦越好
新快報《收藏周刊》在做報導的過程跟不少名家進行探討 , 採訪得很深入 , 很真切 , 呈現出來很有分量。今天 , 美術界大部分老師都來了 , 也說明了它的分量。今天的主題是 " 嶺南文藝新起點 ", 期待新快報《收藏周刊》在新的起點裡 , 越辦越好 , 辦成一份具有全國影響力乃至國際影響力的媒體。
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 :
新快報讓藝術圈更有凝聚力
新快報一直在跟蹤和推動藝術的發展 , 這裡的《收藏周刊》做到了很少媒體能達到的那種對藝術圈連貫、深度、持續的報導 , 其他更多的是零散的。很多人說到新快報 , 都會提《收藏周刊》。今天到場的名家較多 , 而且來自不同的機構與領域 ,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 新快報讓藝術圈更有凝聚力 , 能把新老朋友聚在一起 , 這也是其他媒體難以比擬的。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