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20歲登基,在位11年,政治上一事無成,被後人譏諷為無遠見、無膽識、無作為、無才能的「四無皇帝」,生前無所作為,死後卻給大清留下了一位禍患無窮的慈禧太后,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鹹豐帝為道光第四子,與異母同胞兄弟奕訢一起長大,二人年齡相仿,關係密切。但奕訢才能天資均在鹹豐之上,兩人同為皇儲爭奪有利人選。道光帝尤喜奕訢,認為其有祖父治國之能。可以說,在皇位繼承人上,鹹豐帝比其弟奕訢相比,並無優勢。
鹹豐帝能登上皇位多虧其老師杜受田的幫助。在文武道試中,杜受田知道鹹豐帝不佔優勢,便教其藏拙守孝之道,以「萬物繁衍,不忍射殺」為由,認為治理國家應當寬厚愛民、仁懷天下。一下子戳中了道光皇帝的淚點,深深感動了皇帝,下定決心立其為儲君。
鹹豐帝登基元年,國內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國外英法聯軍不滿既得利益,想要進一步擴大在華權益,不時派兵入侵。面對內憂外患,鹹豐帝無力改變現狀,便開啟了破罐破摔模式。
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大舉入侵,鹹豐帝以.「木蘭秋獮」為由,帶著一眾妃子逃亡熱河(今河北承德),留奕訢在朝處理洋人事務。自己則縱情歌舞、犬馬聲色、酗酒吸鴉片,完全一副國事與我無關模樣。
自己專心享樂,政事則交給寵妃打理,給了後來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的機會。病危之際,給兒子載淳留的的肅順、載垣等八位顧命大臣,同時又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結果八位顧命大臣,瞬間被自己的老婆秒殺成丟命大臣。從此大清王朝被慈禧太后把持朝政達半個世紀之久。不得不說,慈禧把持朝政,是鹹豐帝一手造成的。
1861年,逃難在外的鹹豐帝病死,再也沒能活著看到大清國都。年僅31歲就龍馭賓天,留給大清的是一個6歲幼主和雄心勃勃的女人。而這位女人以摧枯拉朽之勢,「不負重託」,以一己之力把大清王朝送上了斷頭之路。若鹹豐帝泉下有知,估計無臉見自己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