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洗衣服,很多人都能說出各種各樣的經驗竅門,尤其是洗衣機越來越普及,更多的人覺得洗衣服難道還是個「事」嗎?其實你真的會洗衣服嗎?你會正確使用洗衣機嗎?平時你總忽視的生活細節,可能就是培育壞習慣的溫床。那麼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究竟會犯那些錯誤呢?洗化哥就來為您梳理一下最容易中招的洗衣壞習慣!
→壞習慣1:洗滌劑/洗衣粉放得越多洗得越乾淨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天天、KIMI和angela給寶寶洗衣服時,一氣狂倒了4瓶洗衣液麼!親們,這樣真的是沒用的!
其實,當洗衣機水中的洗衣液達到飽和之後,多餘的洗滌劑就不能完全溶解,也不會發揮應有的去汙功效,反而會附著在衣物表面,使衣物越洗越不乾淨。所以在清洗大量衣物或頑固汙漬時,事先將衣物泡在洗衣液一會後再扔進洗衣機,然後根據用水量,適量再倒入一些洗衣液就可以啦。
那麼洗衣服到底該放多少洗衣液呢?有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其實您真的不用糾結這些問題,市場上早已經出現了可以智能投放的洗衣機,例如博世洗衣機的I-DOS洗滌液智感自添加功能,能根據程序、衣服重量、髒汙程度等參數,自動判斷添加洗滌劑和柔順劑,做到精確用量,是目前十分專業的智能洗滌方案。
→壞習慣2:永遠只用一個按鈕 所有衣服都一起洗
很多白領平時早出晚歸,難免養成「攢髒衣服」到周末再一起洗的習慣。但一定要記得根據衣物類型分開洗,否則很可能會發生交叉感染這樣的悲劇!因為穿過的衣服其實會有很多細菌,所以長期以來一直沒注意,內外衣混洗的親們可千萬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哦!
另外現在的洗衣機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和細分化,不過很多消費者自從買來洗衣機,一直以來不管洗什麼衣服都只用「標準」程序,從來沒有使用過其他更加細分的功能,這樣其實就喪失了洗衣機真正的價值,而且標準洗是一個模糊控制程序,無法針對不同的面料來設定轉速和時間,就有可能出現洗不乾淨甚至把衣服洗壞的情況。
有些消費者反映,我們也不想只用一個功能啊,可是洗衣機那麼多按鍵,看到就很頭疼,根本學不會啊,其實現在很多洗衣機都根據衣服面料的不同提前設定好了不同的水溫和轉速,並且用最直白的語言來進行標識,例如博世的這款戶外全能洗衣機,根據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設置了超快、棉強淨、衝鋒衣、羽絨服、牛仔、化纖、羊毛等程序,這樣您只需要看看自己衣服的面料,只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如果您還把所有衣服一起洗的話,那真的就是「無藥可救」了哦!
→壞習慣3:機洗從來不用護理劑
很多消費者在機洗時,往往直接倒入洗滌劑,很少添加護理劑。但其實,護理劑在機洗過程中必不可少:它能有效在機洗時保護衣物上的纖維,讓衣物在洗衣機的「摧殘」下保持蓬鬆柔軟。而且,洗衣機其實是有專門的護理劑槽讓大家倒護理劑的,那麼你們用過它,甚至知道它在哪嗎?
現在市面上大多洗衣機都有護理劑槽,滾筒洗衣機的槽就相當好找,打開洗衣機左上的洗滌盒,中間帶梅花標識或「柔順劑」字樣的那格就是!
例如這款博世洗衣機的洗滌劑盒中間那個就是放護理劑的,找到護理劑槽後,就可以在裡面倒衣物護理劑來保護你的衣服啦!
→壞習慣4:機洗時,水溫、轉速亂設置
如果你認為在洗滌過程中,洗衣機力度越大,清潔效果也會越好,那就大錯特錯!力度太大會直接破壞衣物纖維,事實上,通過洗滌劑的化學效能,再加上適度的動力,完全有能力清潔衣物表面纖維的汙垢了!
而對於水溫的設置更是不能出於」高溫除菌」的考量而忽視衣物本身的材質。其實很多衣服的材質並不適用於溫度過高的水洗滌,否則就會發生掉色、縮水這樣的悲劇。除此之外,我們常用的含酶洗衣粉最適合的水溫在40°C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酶的活性。
如果您在洗滌的過程中需要特殊設置,可以先根據自己衣服的面料選擇好相應程序,然後在進行深入的的轉速或者洗滌劑量的選擇,這樣就不會因為設置錯誤而把衣服洗壞啦!
→壞習慣5:洗衣機那麼乾淨還需要清潔?
其實在洗衣機使用後,滾筒內部或後門窗容易殘留霧氣,如果再此時關閉倉門,則很容易滋生黴菌,造成衣物感染。要知道除了我們能夠看到的內筒外,外面還會有個套桶,洗衣服時水會在兩個桶夾層中間來回晃動,即使排水排乾淨後,也難免在其中留下汙水殘漬,放置時間久了還容易吸附汙垢。
所以,除了洗完衣服後記得敞開倉門保持通風,也要記得定期清潔洗衣機。例如博世洗衣機的洗滌劑盒就有除菌液的投放口,專業的除菌液程序,可以有效減少和預防細菌滋生,這樣就不用再為洗衣機細菌的滋生而煩惱了。
來源:萬維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