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煤炭、大麥、銅礦石及銅精礦、食糖、木材、葡萄酒和龍蝦等澳大利亞大宗商品,接連被中國買家停止採購。此舉讓「心高氣傲」的澳大利亞有些緊張、心慌。
尤其是近日傳言中國將限制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一事,澳大利亞表示希望澳中雙方就此事「咱們談談吧,可以無條件進行。」
然而,澳大利亞一邊釋放所謂的「善意」,一邊背後不斷搞小動作。
據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報導,束手無策的澳大利亞近日竟然想到了和「五眼聯盟」其他成員抱團取暖,以反擊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前任資源部長馬特·卡納萬12月13日還大放厥詞,建議澳大利亞對輸華鐵礦石加徵1%的關稅,號稱要讓中國「付出代價」。不過,此事已被澳高層緊急「滅火」,稱不會予以考慮。
為什麼澳大利亞敢跟隨美國在後面跑,在不斷拋出炒作「中國威脅」「中國滲透」之後,又與「五眼聯盟」積極推動對中國華為5G設備的限制,而且還在美日印澳「四方同盟」中,全力配合美國想升級成對抗中國的軍事集團,現在又想抱團取暖,應對中國的貿易限制?
原因就是澳大利亞國內有一些頑固派認為,「如果現在不對中國加以遏制,最後的窗口就將關閉」,跟隨老大美國走,絕對不會錯,再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澳大利亞優勢的資源和產品。比如,澳洲鐵礦石質優價廉,運輸成本低,難以找到替代品,對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說是剛需,只要鐵礦石基本盤不動,其他損失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這些自以為是的政客萬萬沒有想到,中國的反應這麼強烈,還真的出手了。
為此,澳大利亞一些政要、專家、媒體呼籲,中國對澳大利亞很多行業具有「重大影響力」,與中國經濟脫鉤,是國家性的自戕行為,不要去尋求帝國主子的指點。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11月2日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中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將不會改變,除非澳大利亞人願意接受生活水平的下降。在芮捷銳看來,中澳兩國經濟互補性非常強,「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需要中國,比他們需要我們更多。」
澳大利亞國防軍前司令安格斯·休斯頓10月中旬曾就中澳關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目前澳大利亞的做法是錯誤的,中國是澳大利亞的夥伴而非敵人。「因為澳大利亞的經濟經過幾十年已經融入了中國的經濟,兩國需要有效地合作。」
中澳商會CEO兼執行董事尼克·柯伊爾近期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直言,他無法想像澳大利亞失去中國市場的情況。「中澳合作這對兩邊是互贏互惠的。」
儘管有芮捷銳、安格斯·休斯頓等不少人士不斷發聲呼籲,但澳大利亞國內的頑固派不以為然,竟然想到了和「五眼聯盟」其他成員抱團取暖,企圖聯合起來對中國產品實施「報復性制裁」,以反擊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
據澳大利亞新聞集團12月13日報導,「五眼聯盟」目前討論出兩個辦法,以應對中國。第一個辦法是,由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紐西蘭各自對中國商品出臺制裁措施;第二個辦法是澳大利亞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如果中國考慮從其它地方彌補損失,美、英、加、新這四個盟國將拒絕從中國購買相關產品,以支持澳大利亞。
該計劃的核心是,只要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商品的每一項實施制裁措施,那麼「五眼聯盟」的安全機構都將進行聯合評估,如果有關措施被認為是「出於政治目的」向澳大利亞施壓,「五眼聯盟」就將實施「報復性制裁」。
報導稱,該計劃實施的依據是將參考北約第五條款有關「集體防禦」的承諾,即對一個盟國的攻擊可視為對所有盟國的攻擊。
但這樣的計劃能實施嗎?「五眼聯盟」口口聲聲支持澳大利亞,背地裡卻都在竭儘可能地跟澳大利亞公司搶生意,努力爭搶澳大利亞空出的中國市場份額。12月1日,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稱,中國在進口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上已經找到了替代供應來源——澳大利亞的「夥伴國」美國。
此外,加拿大的自然資源公司也看中了中國的煤炭市場,正在利用澳大利亞煤炭船「在中國港口滯留」這一機會,計劃明年向中國出口約750萬噸煉焦煤。
英國和紐西蘭也在蠢蠢欲動,意欲搶佔澳大利亞「丟失」的市場,其中,紐西蘭的最新表態充分暴露出其「兩面派」的嘴臉。據路透社報導,紐西蘭新任外長納納婭·馬胡塔當地時間15日表示,紐西蘭願意幫助陷入不斷升級的貿易和外交爭端的中澳兩國協商「休戰」。
一邊密謀與中國打群架,一邊充當和事佬,紐西蘭也「夠聰明的」。
現在看來,在利益面前,「五眼聯盟」也不是鐵板一塊。未來,它們能不能實現這一計劃,目前還是未知數,
但是,只要「五眼聯盟」敢對中國搞貿易霸凌,不光嚇不倒中國,而且一定會遭到中國強力反擊,小心五隻眼被戳瞎一隻。
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15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近期中方屢屢聽到澳方以所謂「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中方「希望澳方能夠反躬自省、言行一致,切實為中澳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良好條件和氛圍,而不是相反。」
所以,目前擺在澳大利亞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條,立即糾正非常不理智的對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