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斬獲奧斯卡3項大獎,大腕成配角,故事原型卻是導演祖父
01
電影《1917》由美國夢工場影片公司、美國信實娛樂公司出品,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譯製,上海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協助推廣。
這也是阿里影業繼《綠皮書》《何以為家》《徒手攀巖》後,協助推廣的又一奧斯卡熱門佳片。
本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
影片由眾多大腕加盟,比如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安德魯·斯科特、馬克·斯特朗等,但影片主要焦點是兩個年輕士兵,眾多大牌成了「配角」。
劇情講述: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個「取消明早的進攻,不要中了德軍圈套」的信息。
時間只有八小時,武器彈藥有限,無人知曉前方敵況:死亡寂靜之地、布滿屍體的鐵絲網、突如其來的敵軍、隨時斃命的危險境況……
如果他們不能按時抵達的話,將會有1600名士兵因此犧牲,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也是一場與死神的競速。
這一次兩個少年為救1600個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寧死!
02
《1917》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宏大的戰爭片,而是於細微處展現戰爭殘酷畫面的劇情片,劇情節奏緊湊,高潮迭起,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電影。
兩位年輕戰士:一位擅長繪圖能看懂地圖認識路,一位參加過索姆河戰役的拿過勳章的有經驗的士兵。
他們直面炮火,穿越無人區,經歷了一次非凡的徵途,正應景首映現場展板上的宣傳語:「人生就是一場一鏡到底的旅程」。
《1917》電影一開場可以看到由喬治麥凱飾演的斯科菲爾德與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飾演的布雷克著軍裝慵懶的仰躺在樹下。
電影結尾因為布雷克已經死亡,只剩下完成任務後的斯科菲爾德,松下一口氣,走到一旁的樹下坐下來,背靠著樹杆,與電影開頭相呼應。
在戰場上,為了儘快找到上校,斯格菲爾德奔跑起來,一個為了救人而狂奔的個體與為了戰爭奔襲的無數個個體之間形成了震撼人心的鮮明對比。
面對任務,斯格菲爾德問:「長官,就只有我們倆嗎?」
艾琳摩爾將軍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回道:「無論是下到地界,還是登上王位,獨自旅行的人走得最快。」
是的,正如中國「鐵三」第一人黨琦頗說的那樣。
他表示:「影片和鐵三精神很契合,每當堅持不下去時,想想最初的信念,我們都會到達最終的目的地」。
同為運動健將的咕咚「跑友」們,也發出感言:「只要跑得夠快,失敗就追不上我們」。
03
聊完劇情、主題,我們再聊聊電影、演員的花絮。
《1917》中的兩位演員曾出演HBO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分別飾演感情不錯的Black兄弟,理察·麥登與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但他們在《冰與火之歌》中,成了兩大敵對的家族的成員,分別飾演羅柏史塔克和託曼拜拉席恩。
《1917》電影中飾演麥肯錫上校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是第六次演出戰爭題材的電影。前五次分別是電影《贖罪》《真愛不分顏色》《戰馬》《一戰往事》《模仿遊戲》。
《1917》最令人著迷的是「一鏡到底」的畫面。
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不能有任何差錯,只要有任何一絲錯誤就必須重新拍攝,所以在開拍前的排練變得非常重要,演員們總共花費長達6個多月時間進行彩排與走位。
為任務,為勝利,更為與親友重逢。
信念,是《1917》的重要主旨。兩位主角一路狂奔,在一鏡到底的視角下,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闖關大戰。後半段則在悠揚的歌聲中,搭配兩人無畏的身影,場景令人動容。
《1917》改編自一次世界大戰真實故事,入圍奧斯卡金像獎10項大獎。自《1917》誕生之始,憑藉「奧斯卡夢之隊」的技術加持,其被烙下「視效巨製」的標籤。
最終,不負眾望,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1917》斬獲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3項技術大獎,被譽為「近十年最震撼的戰爭片」。
04
電影《1917》是薩姆·門德斯執導的第二部戰爭類型的電影,第一部為2005年電影《鍋蓋頭》。
他曾執導《007:惡魔四伏》,憑藉電影《美國心玫瑰情》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殊榮。
同時,《1917》也是第一部由他擔任編劇的電影,故事則是改編自他的爺爺。
他的爺爺在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是一個17歲的少年,當時因為身高才160公分左右,容易藏身於167公分的霧氣中,不會被敵軍發現,所以被指派送信件穿越無人區。
薩姆·門德斯猶如那位獨自旅行的人,帶著一份執著的勇氣為已過世的祖父獻上了這部史詩。
導演薩姆·門德斯說:「我希望這部電影能為需要的人們,提供勇氣與希望。」
這是導演的創作本心,也是《1917》對當下正經歷困難的普通人最溫暖的鼓舞。
有觀眾感言「雖然是無名之輩,但每一個渺小都可以偉大」。
對於「電影《1917》」這個話題,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喜歡就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