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2020-12-21 網信天津

隨著天氣轉冷,南遷候鳥抵達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休憩覓食。

11月10日下午,津南區雙橋河鎮西周莊村。

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標段內,幾輛工程車正在緊張作業,把早已備好的種植土鋪到「掃尾」施工區域,進行最後約1萬平方米的冬植。

「用不了多久就能種完。」面對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邊偉光的問詢,施工單位天津市連盛達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玉國很有把握,「前期土方作業最費時間,種起來會很快。公司今年5月進場,經過前期準備,10月1日開始大面積植樹,如今已種下7.8萬多株。」

作為一項日常工作,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要不斷往工地跑,督察了解進度,協調解決難題。「今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下半年工程進展很快。」邊偉光介紹。

11月26日,楊玉國站在同一地點督促路面鋪設工程進度。他身後,8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後天路面鋪完,這一標段主體工程全部竣工。」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指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環境、大生態、大系統著眼,高標準謀劃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天津「十四五」期間,包括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內的「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要取得重大進展。天津將持續用力,在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擴大區域環境容量生態空間上展現更大作為。

推動京津冀生態共建共享,築牢首都「生態護城河」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極具現實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2017年5月,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要嚴格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形成綠色森林屏障」的決策部署。綠色生態屏障,開始由藍圖變為實踐。

「京津冀山水相連,區域發展依託於共同的生態系統,維繫於共同的生態肌體。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三地堅持生態環境共建共享,開展環境汙染聯防聯控聯治,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的率先突破。」天津社會科學院資源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牛桂敏研究員表示,京津冀地區生態資源處在緊約束、緊平衡的狀態。天津市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黃金髮展走廊上,規劃建設相當於中心城區兩倍面積的綠色生態屏障,顯示出生態建設的大手筆、下好「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和捨我其誰的政治擔當。

從生態空間上看,綠色生態屏障有機融入京津冀生態網絡。北連天津七裏海、大黃堡生態溼地保護區、盤山和於橋水庫生態保護區,同北京通州生態公園和溼地公園呼應。南接北大港和團泊生態溼地保護區,同雄安新區生態公園和溼地公園串聯。將天津正在加緊推進的七裏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四大溼地保護修復和渤海海岸線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貫通起來,形成京津冀區域內從山到海的生態通道,切實築牢首都「生態護城河」。

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也是天津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宣言書」。南北向約50公裡、東西向約15公裡、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區,徹底改變了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東西對進、相向拓展「攤大餅」式粗放發展路徑,走上了綠色、集約、內涵、高質量的新路,有利於構建津城與濱城「雙城」輝映的新型城市發展格局。

方向對了,就要全力以赴。我市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屏障區規劃建設問題,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現場調研指導,對屏障區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24個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區兩個層面成立現場指揮部,統籌推動各項工作。市人大頒布《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突出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等內容。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的決定》和《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管控地區管理若干規定》,進一步壓實法律責任,強化剛性約束。我市出臺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實施細則、市級重點造林綠化工程管理及驗收辦法等規範性文件,明確施工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市紀委監委和市人大、市政協等將屏障區建設、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納入監督,全面督促保障工程建設,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基本形成『生態屏障、津沽綠谷』的雛形,『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景觀初步顯現,生態基底不斷厚實。作為建設者,我們參與其中,既看到建設的成效,也收穫精神的財富。」邊偉光特別提到自己的感受,「從大局著眼,為未來築基,綠色生態屏障的建設實踐更新了天津幹部群眾的思維理念,空前強化了推進生態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的思想意識。」

集思廣益、科學規劃,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生態屏障

回溯歷史,規劃建設中的綠色生態屏障區,自古為渤海退海之地,是內陸生態溼地系統向濱海灘涂溼地轉換的重要生態功能區。一百多年來的人類活動,改變了這片地區的面貌,土地被開墾、利用,水面和植被面積大量減少,生態承載力不斷弱化。

參與規劃設計的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周長林介紹,通過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將恢復地區百年前的「津沽」風貌和「九河下梢,水鄉澤國」的生態環境。

「綠屏」建設,規劃先行。為科學規劃好這一區域,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體現生態多樣性和歷史延續性。學習借鑑國內外生態建設典型案例,按照「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田則田、宜水則水」原則,集思廣益編制《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2018—2035年)》。

天津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採取「專家工作營」方式,由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11名專家領銜,成立城市空間、生態本底分析和評價等7個專項課題組,先後分兩批組織專家研究論證會,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專業性、前瞻性。

結合屏障區基礎條件,確定「一軸、兩廊、兩帶、三區、多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其中,橫向的永定新河溼地涵養帶和海河生態發展軸,與縱向的古海岸溼地綠廊和衛南窪溼地綠廊,組成區域內一個大大的「天」字形骨架。近期目標到2021年屏障區藍綠空間佔比達65%,遠期目標到2035年藍綠空間佔比達70%。

屏障區以生態連續、建設區不連續為原則,實行嚴格的分級管理,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嚴格限制高強度和高密度開發建設,最大限度減少汙染、保護環境。其中,449.3平方公裡的一級管控區主要包括生態廊道地區和田園生態地區,按照「三分林、三分水、三分田、一分草」進行布局,禁止一切與生態環保無關的建設活動。

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涉及屏障區建設的濱海新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寧河區分別編制5個分區規劃,細化各項指標落實。同時,我市還制定了建設管控、道路、農業附屬設施、旅遊等6個細則,編制水系、道路交通、生態環境保護、旅遊、造林綠化和工業園區治理等6個專項規劃,科學規範行業建設標準,保障重點領域工作高效開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規劃管控體系。嚴格對接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以及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溼地保護規劃、海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構建區域生態大格局。

在現場指揮部,記者了解到,技術部門已初步完成各項規劃數據的系統整合,結合現場查勘情況,形成日益豐富的基礎數據資料,正推動市級綜合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

生態屏障區多為鹽鹼地,協調處理好土、水、植被物種的關係極為重要。規劃從打通地區水脈入手,統籌林田水草多系統治理與恢復,增強生態環境穩定性,構建屏障區高質量生態基底。

──通過治理22條河道,新(擴)建改造28座閘站,使區內河道、湖庫勾連成網,實現水系循環、活水成網、豐枯互補和優化調度。以湖庫和河道水係為骨架,以自然形態的池塘、淺灘等人工溼地為補充,形成兩級水系統,恢復津沽水生態環境與溼地涵養功能。

──將地區傳統臺田模式經驗與生態修復相融合,挖土成塘,滲鹼排鹽,控制地下水位。墊土成臺,防止土壤返鹽,臺地上種田、植樹,通過自然降水或定期人工灌水起到淡水淋鹼的作用,為林木提供適宜生長的空間條件,在無需排鹽工程的條件下,將樹木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

──植被按照因地制宜、生態優先、多樣化、近自然原則選用,體現經濟節約,儘可能採用本地耐鹽鹼的植物。喬木如白蠟、國槐、垂柳、金葉榆等,灌木如紫荊、連翹、西府海棠等,地被如馬藺、委陵菜、大花秋葵等,種類共有20多種。

「十大工程」系統推進,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場景

初冬的官港森林公園,藍天麗日。

這個總面積相當於18個水上公園的地方,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在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深入推進過程中,官港今年承擔起150多萬平方米造林綠化任務,植樹造林駛入快車道。公園內的空地、雜草地煥然一新,條條步道通林海,刺槐、金枝槐、國槐、白蠟、松樹等,透著鮮活的生機。

立冬前,記者遇到60多歲的老史,他正在為新種下的樹木澆封凍水。老史名叫史春友,濱海新區楊家泊鎮看才村人。他和30多名工友在官港務工,務的便是「綠色工」──每天穿梭林海,為林木澆水、培土、剪枝、鋤草。

老史是種樹熟手,可最近一次補植,一天下來,他種的樹屈指可數,「成片種,肯定快。零星栽,工夫都耗在倒換地界兒上。」官港片區一標段項目承包單位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現場生產經理田士禹笑著解釋,「項目佔地79萬平方米,相當於110個標準足球場,栽植喬灌木31000株,成活率高於97%。綠化面積大,樹木成活率高,『大海撈針』般補植自然不能以量論英雄。」

一花獨放不是春。2020年,濱海新區生態屏障建設除官港片區外,還涉及胡家園街、經開區西區等,計劃造林總面積9800多畝。

放眼736平方公裡「綠屏」,更多的拆遷地、復墾地、零散土地等變幻成藍綠色彩:津南鹹水沽灣、辛莊灣、雙橋河灣三大片區規模顯現,海河南岸形成2萬畝林水生態帶;海教園綠廊鋪開「大林、大水、大綠」畫卷;東麗無瑕街北部、西青區王穩莊西南部等區域呈現林田相依美景,寧河區永定新河林水生態片區二期工程穩步推進……天津「綠屏」建設區域三年「美麗接力」,津沽大地生態文明建設「大合唱」歌聲嘹亮。

通過對重點區域生態進行修復,目前一級管控區內林地面積已達14.28萬畝,林木綠化覆蓋率從7%提升到20.4%,藍綠空間佔比達63.5%。隨著今年冬植的完成,這組數字還將再上一個新臺階,其中有林面積近20萬畝。

自然生態是一個系統,生態修復同樣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僅僅是種樹那麼簡單。

在生態屏障區建設中,我市同步開展了拆遷與生態修復、植樹造林、水生態環境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道路交通建設、旅遊發展、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汙染治理、綜合監管等「十大重點工程」,統籌推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場景。

針對屏障區內原有工業園區汙染企業多、產業層次低等突出問題,下決心取締整合低效園區,堅決淘汰出清「散亂汙」企業,對保留的工業園區實行「畝產論英雄」,倒逼落後企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依託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項目,藉助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眾多高校智庫優勢,積極引育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物流等高端新興業態,大力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發展,目前已有中航工業園、阿里雲創新中心、華為物聯網創新中心等一批項目落地。一降一升,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津的生態基底在逐步修復,城市環境承載力日益提升,鄉村振興不斷推進,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過去,遊客多時也就一天三四百人。隨著官港納入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公園藉機提升完善,遊客量持續走高,除了本地人,也引來京冀等地遊客,節假日日均客流量提高到兩三千。」官港森林公園林業管理部部長何國萍介紹。

「與林為鄰,推窗見綠,想想都很美。」雙橋河鎮政府工作人員蘇放說,該鎮近年來以「綠屏」建設為契機,打造美麗鄉村,同時發展蘑菇種植基地、君子蘭基地等綠色產業,走出一條新致富路。「美了生態,紅了日子。前景可期。」

市文化和旅遊局專家保守估計,到2025年綠色生態屏障區將實現直接性旅遊收入約70億元,間接效應下帶來280億元旅遊收入。預計拉動直接就業約1萬人,間接帶動社會就業人員約5萬人。

「城在林中,居在綠中,人在景中,車行園中」,一派怡人圖景正在津沽大地徐徐展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牽引下,城市生態、生產、生活,呈現全新面貌。

咬定青山,久久為功。按照規劃,到2035年,京津冀東部這片綠色生態屏障的建設目標,將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的我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同步實現。一片「綠屏」,將為京津冀區域的生態築起一道堅固的屏障,更將發展成一片綠色生態體驗帶、綠色產業發展帶、綠色財富聚集帶,成為新時代天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標誌性作品。

來源:天津日報

審核:王韶雲

編發:王 安

素材整理:許曉偉、王安

相關焦點

  • 天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我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我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2020-12-06 07:24 天津日報隨著天氣轉冷,南遷候鳥抵達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休憩覓食。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天津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天津市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黃金髮展走廊上,規劃建設南北向約50公裡、東西向約15公裡、總面積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區,徹底改變了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東西對進、相向拓展「攤大餅」式粗放發展路徑,有利於構建津城與濱城「雙城」輝映的新型城市發展格局。天津市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使這項工程成為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天津: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天津「十四五」期間,包括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內的「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要取得重大進展。天津持續用力,在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擴大區域環境容量生態空間上展現更大作為。目前,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各標段內,工程車輛正在加緊鋪設種植土,為最後1萬平方米的冬植做準備。
  • 全網沸點 | 天津構築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我國有效註冊商標量...
    >《新聞聯播》:天津構築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昨晚,央視《新聞聯播》在系列報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介紹天津構築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從2017年開始,天津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進行園林綠化和生態修復,打造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天津還對875平方公裡的四大溼地、153公裡的渤海海岸線展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全國百強主城區:「濱城」第六。近日,全國百強主城區排名首次發布,「濱城」排名第六,成為2020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主城區中的佼佼者。
  • 天津綠色生態屏障區雛形初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在濱海新區和中心城區之間建設736平方公裡綠色生態屏障。截至目前,生態屏障雛形初現,效果初顯。為什麼要下大力氣建設生態屏障,從27日起,天津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報導「綠色發展千年大計」,解讀這道綠色屏障如何為天津的高質量發展賦能,在京津冀環首都生態屏障帶中又承擔著怎樣的作用。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津構築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央視網消息 (新聞聯播):天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對林地、溼地、海岸線進行系統修復與治理,加快打造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緊鄰天津中心城區的津南區鹹水沽灣,這段時間迎來南遷候鳥棲息停歇。從2017年開始,天津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進行園林綠化和生態修復,打造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面積相當於中心城區的兩倍。為此,全市累計關停2萬多家散亂汙企業,曾經寸土寸金的建設開發用地變成一座座公園、一片片綠地。天津還對875平方公裡的四大溼地、153公裡的渤海海岸線展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歷史自然的形成和發展
    他高度重視閩江流域整體性保護,高瞻遠矚、極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態省建設的戰略構想,形成了中國水土治理的「長汀經驗」,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水土流失治理的典範。  浙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八八戰略」踐行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髮源地。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2020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發言摘登  如何全面學習、理解、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如何打開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通道?
  • 我市邀請企業家代表參觀考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情況
    本報訊(記者 韓雯 通訊員 吳躍萌) 7月15日,市政府辦公廳、市工商聯邀請企業家代表赴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參觀考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情況,並召開座談會。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冀國強參加。  企業家們首先來到津南區辛莊灣,登上瞭望塔親身感受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帶來的變化。
  •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溼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
    央視網消息: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深深根植於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智慧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生不息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在汾河之濱,讀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鬥,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在汾河之濱,習近平再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多做一些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惠及子孫的事情」。
  • 天津市規劃資源局路紅:著重推進「十大重點生態片區」建設
    8月1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路紅圍繞雙城生態屏障建設做介紹。路紅說,2017年,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要嚴格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形成綠色森林屏障」的戰略部署。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城生態屏障規劃建設工作。
  • ...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生態文明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周紅波在育才生態區調研時強調: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生態文明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01-14 2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原標題:深圳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11月30日,深圳捧回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榮譽。
  • 孫金龍: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徵程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夯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 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雲南是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區長江經濟帶建設生態涵養區和邊境民族地區和諧穩定的生態緩衝區 這裡的海拔高差6000餘米
  • 「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使命
    就新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來說,其核心任務就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十四五」規劃目標及其實施綱要為統領,紮實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體而言,「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而2035年的遠景目標則是,「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