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暴發使人們的生活陷入停滯狀態,但是電子行業仍舊是持續更新。最近,蘋果,華為,小米等製造商已經陸續曝光了新手機。當這些具有1億像素和四個攝像頭的新產品清空人們的錢包時,手機製造商也開始關注「錢包」本身,想辦法讓消費者的錢包「鼓」起來。
不久前,在華為新產品發布會上新機P40有「數字信用卡」功能——HuaweiCard。據介紹,華為卡可以實現在線申請,自動綁定華為支付服務,享受免年費和「刷卡」現金返還等服務。
手機成為「卡包」
在新聞發布會上,HuaweiCard的黑色和金色看上去很高端。申請也非常簡單,不用去銀行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了。同時,類似於許多銀行的信用卡促銷,華為卡還為用戶提供優惠服務,例如「刷卡」現金返還,年費豁免以及機場/高鐵VIP貴賓室。
另外,華為卡可以快速在線申請,但由於目前國內法規要求,必須有「面對面」連結,因此儘管華為信用卡可以在線申請,但仍需要脫機籤名然而,由於這種流行病的影響,監管機構還敦促銀行進行面對面的視頻採訪。
不難猜測,手機製造商和銀行正在推出聯合品牌的銀行卡,而這些信用卡實際上仍在他們的行動支付Pay和錢包中。這種趨勢顯然來自美國老對手蘋果。
去年八月,蘋果和高盛銀行推出了虛擬信用卡蘋果卡。像Apple產品一樣簡單而純淨的白色設計使Apple Card成為潮流。可以想像,Apple Card需要與Apple自己的行動支付Apple Pay綁定在一起,並且還有很多折扣。
自2014年10月推出Apple Pay以來,其發展速度一直不錯。Apple Card的出現也鞏固了Apple Pay的生態,將用戶牢固地綁定在其自身的生態系統中,Apple Wallet也將成為用戶的行動支付錢包。此外,正是手機製造商背後的銀行對此做出了貢獻,而後者長期以來一直希望通過品牌手機來擴大市場份額。
Pay 全心全意的銀行
Apple Pay於2016年進入中國。中國廣大人口基數,第一天就實現了3800萬的綁定,甚至當天Apple伺服器卡到暫時關閉。蘋果不僅很高興,而且背後的銀聯合作夥伴也很高興。因為支付寶和微信兩座大山壓得銀行喘不過氣氣來了。儘管銀聯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部署NFC支付技術,但由於POS機價格高昂,敗給二維碼是正常的。
支付寶和行動支付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興起,使本應作為支付主角的銀行變成了不露面的支持者。結算在支付平臺上是最吃力不討好的活,用戶留在支付平臺上,這就是為什麼銀聯將願意和蘋果等聯手合作一系列Pay推廣的原因。
一個根本原因是,與阿里騰訊的支付平臺不同,手機製造商無論使用Pay信用卡還是虛擬信用卡,都使用銀行渠道,這與離線刷卡沒什麼兩樣。這樣,手機製造商的用戶也是銀行的用戶。華為產品的用戶對銀行非常有吸引力。同時,在手機製造商的數億用戶的幫助下,銀聯的行動支付數量也將大大增加,並且有可能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競爭。
對於銀聯和手機製造商而言,各種Pay的推廣也可能取決於NFC卡刷卡設備的推廣,否則用戶仍將根據其習慣進行支付,點擊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這種習慣的力量畢竟很強大。
那麼大家願意使用HuaweiCard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