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美食,關注吃貨,就關注365點點。長按下圖,選擇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關注後,就可以看到數不完的各種吃貨商城。吃不完的美食,喝不完的美酒,聊不完的美食故事,盡在365點點吃貨大全網
蛋卷簡介蛋卷(或寫作蛋卷,又稱雞蛋卷)是一種外表呈黃色和圓筒狀的餅乾。一般可以在中式餅店買到,常當作伴手禮。
蛋卷是以雞蛋、油、低筋麵粉和細砂糖作原料攪拌,然後煎或烤制,再捲成棒狀。
蛋卷的的發明不是為了美味,而是為了填飽肚子,在舊時代,窮苦的人家為了填肚子,挖野菜、草根來吃的人到處都是,但這些東西非常難吃,為了填肚子,於是就想出了個好辦法,就是將雞蛋和野菜、草根和在一起煮,但雞蛋不是常有,所以就將煮好的雞蛋、野菜、草根烘乾,捲成形,留著慢慢再吃,這就形成了蛋卷的始祖!
在歷了無數個年代,直到上個世紀初,蛋卷一直處於單一的品種,單一的製作方法中,直到禮記餅家的創立,才將蛋卷進一步的擴大和發展,在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洗禮,禮記餅家已經從小鋪仔變成了今天馳名中外的百年老字號,蛋卷也從單一的產品變成了的二十多種品種,上百個製作方法,數百個不同口味的蛋卷,其中蛋卷就是蛋卷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禮記餅家生產的「澳門特色蛋卷」憑著傳統的手工工藝,古法秘制,和現在的生產先進工藝,生產出的蛋卷已成為祖國大陸、港澳臺、歐美等國家地區久負盛名的特色產品!
現在的市場上銷售的蛋卷都是蛋卷機做的,並且都是比較大型的機械,一般個人用不到的,純手工製作的蛋卷廠家不多,澳門禮記餅家的蛋卷是純手工製作的產品之一。
將雞蛋汁充分攪拌,倒入燒燙的鍋內,兩手端鍋,順勢將蛋汁蕩勻成薄皮,略加烤焙即成蛋皮;然後,把原料用蛋皮捲成圓筒,即成蛋卷。趁熱食用,味極酥軟鮮美。又稱瑞士蛋卷、奶油蛋卷。用麵粉、雞蛋液、白糖拌成麵糊,加牛油烤成片狀,抹上黃油,再捲成筒而成。色澤金黃偏紅,質鬆軟,呈海綿狀,蛋糖香味濃鬱。據傳,此蛋卷是瑞士傳來,故也稱瑞士蛋卷。
澳門薑糖簡介薑糖最早發源於南方,是用生薑提煉薑汁和紅糖混合製成。目前超市裡出售的,大多為固體糖塊,配以高級澱粉精製而成;在南方,還有加上糯米,做成薑糖團的。由於姜有去溼祛寒的作用,還可以減輕口乾舌燥時人口中的苦澀味道,因此特別適合南方潮溼氣候下,以及北方多雨季節時食用。
做法配料:50公斤成品需原料量為:紅糖28.5公斤,優質熟油4.5公斤,糯米11公斤,芝麻2公斤,鮮姜1公斤,蜜玫瑰1公斤,桃仁2公斤。
製作工藝:1.制薑汁:將鮮姜洗淨,用攪肉機攪碎,加少量水拌勻擠出薑汁待用。2.制糕粉:將糯米用50~60℃溫水淘洗4~5分鐘,撈起攤在簸箕裡濾幹水分,次日晨用河砂大火炒泡,切勿炒黃,然後磨成細粉絲(糕粉,又稱雄粉),再攤在簸箕裡放在地上露2~3天,使手捏粉成團時無響聲即可。3.熬紅糖:將紅糖加水熬化,進行過濾沉澱,除去雜質,再放入鍋裡加薑汁和糕粉(要少量逐步加入,以免成團),繼續熬製。溫度掌握在80~90℃,不宜大火,邊烤邊攪拌均勻,使澱粉、薑汁漸漸成濃糊狀態。再加入優質熟油,繼續煮開,然後加芝麻和香料拌勻即可。4.上案扦薄切條:將調好的薑糖糊舀到案上攤開冷卻後,用扦棒扦薄,開條切成8釐米長,3釐米寬的條形薑糖裝盒。
鹹老公餅是參考甜老婆餅改變而得來的糕點,鹹老公餅餡心以椒鹽味為主。與老婆餅的最大的不同是:老婆餅是甜的,老公餅是鹹的。鹹老公餅的主要原料是小麥粉、糕粉、飴糖、肉鬆、精鹽、芝麻、南乳、椰蓉等原料。
和「鹹老公餅」相對應的還有一種餅叫做「甜老婆餅」,它們在形狀上稍有差異,吃起來味道別具風格。鹹老公餅餡心以椒鹽味為主。「鹹老公餅」形狀小巧,口感細膩,一粒粒的芝麻吃完後還覺得唇齒留香,真的猶如小女人一般細緻周到。「鹹老公餅」形狀則稍大,味道和麵包有點相似,倒有點像個大大咧咧的大男人。
鹹老公餅皮薄餡靚,餡心滋潤軟滑、味道鹹而不膩,確實是一道不錯的點心,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它那溫馨的名字和那段感人至深的傳說。單身的男士如果每天吃上一個甜美的老公餅,肯定會讓你增加早日找到另一半的決心;而戀愛中的男女則可以利用老公餅來營造氣氛,說不定就會讓感情突飛猛進呢,如果是你親手製作的,那成功的機會肯定會大得多哦。
相傳,元未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以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亂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常常東跑西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糕粉、冬瓜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莫大的幫助。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原料做餡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餅入口甘香可口,非常好味道,這就形成了甜老婆餅鹹老公餅的始祖!
澳門杏仁餅簡介澳門杏仁餅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澳門杏仁餅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
歷史文化相傳,元未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以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亂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常常東跑西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綠豆、黃豆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莫大的幫助。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增加,或減少原料,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綠豆粉、豬肉做餡等原料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餅入口甘香鬆化,肥而不膩,咀嚼之,這就形成了杏仁餅的始祖!
在經歷了無數個年代,直到上個世紀初,杏仁餅一直處於單一的品種,單一的製作方法中,直到澳門禮記餅家的創立,才將杏仁餅進一步的擴大和發展,在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洗禮,禮記餅家已經從小店鋪仔變成了今天馳名中外的百年老字號,澳門杏仁餅也從單一的產品變成了二十多種品種,上百個製作方法,數百個不同口味的杏仁餅,其中禮記杏仁粒杏仁餅就是杏仁餅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杏仁粹一粒粒的,口感、味道都非常好。禮記餅家生產的「澳門特色杏仁餅」憑著傳統的手工工藝,古法秘制,結合現代的先進生產工藝,生產出的澳門杏仁餅已成為祖國大陸、港澳臺、歐美等國家地區久負盛名的特色產品!
甜老婆餅是從冬瓜餅(也有叫麥粉餅)發展而來的,甜老婆餅的主要原料是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原料。
和「甜老婆餅」相對應的還有一種餅叫做「鹹老公餅」,它們在形狀上稍有差異,吃起來味道別具風格。鹹老公餅餡心以椒鹽味為主。「甜老婆餅」形狀小巧,口感細膩,一粒粒的芝麻吃完後還覺得唇齒留香,真的猶如小女人一般細緻周到。「鹹老公餅」形狀則稍大,味道和麵包有點相似,倒有點像個大大咧咧的大男人。
甜老婆餅皮薄餡,餡心滋潤軟滑、味道甜而不膩,確實是一道不錯的點心,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它那溫馨的名字和那段感人至深的傳說。單身的男士如果每天吃上一個甜美的老婆餅,肯定會讓你增加早日找到另一半的決心;而戀愛中的男女則可以利用老婆餅來營造氣氛,說不定就會讓感情突飛猛進呢,如果是你親手製作的,那成功的機會肯定會大得多哦。
相傳,元未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以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亂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常常東跑西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冬瓜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莫大的幫助。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原料做餡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餅入口甘香可口,非常好味道,這就形成了甜老婆餅的始祖!
做法步驟:
第一步制冬茸餡。選用上了灰的老冬瓜,削皮去籽,入籠蒸熟,取出用攪拌機打成茸,再用紗布包住擠去水分,放入有少許豬油的熱鍋中,加糖不停地翻炒,然後視幹稀程度勾一定量的芡,使其比較濃稠,最後加入熟瓜子仁、熟芝麻等和勻,起鍋晾冷即成冬茸餡。當然,也可以用冬瓜糖來代替冬瓜茸制餡,這樣製作起來還要簡便一些:將冬瓜糖攪成茸,再和豬油、潮州粉(炒熟的糯米粉)一起擦勻,最後加入熟瓜子仁、熟芝麻等拌勻即可。
第二步制皮。禮記甜老婆餅的餅皮屬於油酥麵皮,由油心和水油皮組成。其水油皮由450克低筋麵粉、100克高筋麵粉、7克泡打粉、1個雞蛋、10克豬油,以及適量的清水揉制而成;而油心則是由450克低筋麵粉、350克奶油、550克豬油揉制而成。
第三步包餡烤制。餅皮以小開酥方法製作,取一小塊水油皮,包住一小塊油心,按扁後擀成牛舌形,再由外向內捲成圓筒,按扁,疊成三層,最後擀成圓形片,就可以包餡成形了。包好的餅坯也要按成扁圓形,並用刀在上面劃上兩道小口(主要是為了避免烘烤時因餡心膨脹而破皮),接著刷上雞蛋液,撒上芝麻,入烤箱烤約10分鐘,這香噴噴的老婆餅便製成了。
鳳凰卷是一種蛋卷。為了取意吉祥,就選用了「鳳凰」的名字。鳳凰卷的配料一般有麵粉、雞蛋、各種調料等。不同的鳳凰卷配料不同,口味也有差異。現在的市場上銷售的鳳凰卷都是蛋卷機做的,並且都是比較大型的機械,一般個人用不到的,純手工製作的鳳凰卷廠家不多。
做法【配料】: 青魚肉250克,辣大醬25克,雞蛋2個,雞蛋清50克,火腿30克,油菜葉20克,雞油10克,雞湯100毫升,料酒15克,精鹽3克,味精2.5克,水澱粉15克,蔥姜水10克
【做法】:1、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5克料酒,0.75克精鹽、5克水澱粉,用竹筷打散打均勻,把乾淨炒鍋上火燒熱,淋少許豆油滑鍋,隨即倒入一半雞蛋,將鍋轉動國,攤成一張圓形雞蛋皮,依此法再攤一張2、再將青魚肉洗淨,在魚肉麵用刀背,輕砸,然後將刀翻過來,用刀刃將魚肉刮下來,則魚肉與刺皮自然分開,放在乾淨的豐墩上,用刀斬成細茸,將雞蛋清放在碗內,用竹筷打散,與魚茸一起放入瓷盆裡,加入10克料酒、2克精鹽、1.5克味精和蔥姜水,用3根竹筷使勁向一個方向攪打,若太稠,可加入適量的清水,直打至魚糕發稠上勁,光亮即好3、把油菜葉、火腿分別切成細末,再將雞蛋皮攤平,著鍋的一面向下,將魚糕均勻在分放在2張蛋皮上,抹光抹勻,在魚糕的一側撒上火腿末,另一側撒上油菜末,再從兩側同時往裡卷,卷到中間火腿末與油菜葉末交接處即好,這樣如意卷已做好4、再把做好的如意鳳凰卷置於盤中,上屜用中火約蒸7分鐘,打開屜帽放一次氣,然後再用小火約蒸5分鐘,取出,稍涼,切成片,碼在碗中加入0.25克精鹽、1克味精和雞湯,再上屜約蒸4分鐘,取出,將湯潷入鍋中,上火燒沸,用水澱粉勾薄芡,淋入雞油,攪拌均勻,放入一個小瓷碗裡。5、食用時,隨配一小碟辣大醬,一小碗湯汁蘸食,即可。
牛耳仔,是一種麵食甜點,使用奶油和南乳調味,牛耳仔有點鹹有點甜,薄薄的,酥脆味讓人回味無窮,一片接一片的吃不停手,是老少鹹宜的茶飯後小點心。好吃的牛耳仔咬下去口感香香脆脆的,滋味無窮!
歷史文化據傳牛耳仔的最早出現時間是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戰國時候,由於當時各地的都是戰火紛紛,人人自危,於是一些小諸侯就互相結成同盟,共同抵擋外來的敵人,在諸侯會盟時,主盟者就會割牛耳取血置於杯中,由主盟者執杯分給各諸侯,立飲為誓,以示信守,這種方式就叫執牛耳;在會盟後,割下的牛耳會被切成碎,再做成餅,分發給各諸侯帶回自己的領地,這種餅就叫牛耳餅,後來人們覺得牛耳餅不好聽,就改成了牛耳仔。這就形成了牛耳仔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牛耳仔,在12,13世紀,牛耳仔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
做法(一)皮料
A、水380g,細砂糖260g。
B、色拉油250g。
C、中筋粉1300g,新意專用麥寶改良劑10g,新意高湯粉10g。
(二)餡料
A、水370g,細砂糖240g,色拉油250g。
B、中筋粉1200g,新意牛肉香粉15g,南乳50g,臭粉7g,黑胡椒粉3g,鹽4g。
製作
(一)皮料
1、將A部分攪拌至糖溶化
2、將B部分加入1中,攪拌均勻。
3、將C部分混合過篩,加入2中,拌至麵團捲起即可,鬆弛備用。
(二)餡料
1、將A部分攪拌至糖溶化,並且充分混合。
2、將B部分混合過篩,加入1中,拌至麵團捲起,鬆弛備用。
(三)成形
1、將拌好的皮用壓面機壓成厚度約5mm的長方形,備用。
2、將拌好的餡料用壓面機壓成厚約5mm的長方形,大小同上一致。
3、將壓好的餡料疊在皮料上,噴上水霧捲起,放入冰箱,冷凍約2小時。
4、凍至略硬後取出,用切片機切成厚約2mm的薄片,放入烤盤。
5、油炸:爐溫180℃,時間4分鐘,炸成金黃色即可。
禮記杏仁餅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禮記杏仁餅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
歷史文化相傳,元未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以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亂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常常東跑西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綠豆、黃豆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莫大的幫助。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增加,或減少原料,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綠豆粉、豬肉做餡等原料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餅入口甘香鬆化,肥而不膩,咀嚼之,這就形成了杏仁餅的始祖!
做法材料:綠豆粉350克、糖粉200克、植物油(或酥油)150克、水20ML、肉片和烤香的杏仁碎各適量,肥肉片用砂糖和少許酒醃過夜,使用前先用水燙熟瀝乾;綠豆粉、糖粉和油先拌勻,再加入水拌至無粉粒便是餅料(把杏仁粒加入拌勻便是杏仁粒杏仁餅料)
步驟:餅模內先填入一半的粉料,放入肉心在中間;再填入另一半粉料,刮去多餘的粉料,並用手心壓實,用木棍輕敲幾下,把餅小心倒出餅模;接著將杏仁餅放在烤盤上(用烤架效果更佳),用150度烤約25分鐘即可(烤時要半敞開烤箱門,只作烘乾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