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疑問,英語的國際音標到底有多少種?為什麼還分IPA、DJ、Gimson、KK、EPD等音標?又為什麼字典和課本都說自己的是最新版,可音標個數和字體又有微小差別?請看我們詳細解說一下: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又稱國際語音字母(英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是用於為全世界所有語言注音的符號系統。其最早源於1888年,由國際語音協會制定。國際語音協會(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亦簡稱IPA)是語音工作者的一個國際組織,會址倫敦。其宗旨是促進語音學研究,並把其成果用於語言教學及文字制訂或改革,鼓勵研究罕用語言的現代讀音,並改進標音法。國際音標可以用來標註任何語言的發音,英語國際音標指的是其應用於英語時的情形。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的嚴格標準,最初用於為西方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標音。經過多年發展,在中國語言學者趙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國際音標逐漸完善,已可為漢語等東方語言注音。2005年後,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元音23個。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發展歷史:1888年,由丹麥的奧託·葉斯柏森(Otto Jespersen)寫信提議,由法國的保爾·帕西(Paul Passy)、英國的亞歷山大·約翰·埃利斯(Alexander John Ellis)、亨利·斯維特(Henry Sweet)和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等人完成,發表在《語音教師》上(「國際語音協會」前身「語音教師協會」的會刊),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標表。這個國際音標表是英、法兩國的學者創訂的,主要適用於標註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國際音標表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通行。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語的符號。漢語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國際音標表內所定的聲調符號只有分為高低的平、升 、降和兩上凹凸調共8種 , 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 。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制調符,稱為「聲調字母」,發表於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它適用於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採用。後經多次修訂,現通行的是2005年修訂的方案。國際音標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但因人類語音差異很大,有限的拉丁字母遠不夠用,於是就改變字形和借用別的語言的字母的方法來補充。讀音上,為照顧習慣,多數符號以仍讀拉丁語或其它語言的原音為原則。因而,國際音標形式上,以拉丁字母(羅馬字母)的小寫印刷體為主,如:[a、b、c、d、f、g、h、i、j、k、p]等。在不夠用時,以下幾種方法來補充:拉丁字母大寫印刷體或書寫體(草體)如:小號大寫印刷體[、、、、]等;「手寫體a」[ɑ],[]草體v;拉丁字母的變形或倒置,如:[](倒置e);變形[](卷尾c),[](右彎尾d),[](長右腿n)等。借用其它語言字母,如:[ε](希臘語),[θ](希臘語),[](波蘭語),[](丹麥語),[](加泰隆尼亞語)等。新制字母,如:[],[]等。在字母上加符號,如:[](加橫的u),[](中間帶點的o),等。國際音標是英法兩國學者創定的,主要適用於表注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它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流行。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語的符號。漢語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例如,普通話舌尖元音,就是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增訂的;吳方言中大多數顎化輔音是語音學家趙元任提出的。國際音標表內所定的聲調符號只有分為高低的平、升、降和兩個凹、凸調共8種,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制調符」,發表於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被稱為「聲調字母」,它適用於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採用。漢語普通話的四聲標為[55]、[35]、[214]、[51]已成為常識。* 注意,數字代表四聲的方法,數字的大小代表音調的高低,如一聲音調是平的,所以用兩個一樣的數字 55 來表示,二聲的記號是從低到高,所以用先小後大的兩個數字 35 來表示,依此類推……國際音標採用方括弧[ ],以別於普通字母。另外,為了記錄的方便,對於一些重要的語音伴隨現象,國際語音學會還規定了一套「形容符號」、「通代符號」和「特別符號」。如:字母上標「 ~ 」為鼻化,強送氣(右上角的小h),「P『」弱送氣,「a:」全長a,「a」半長a,「 」輕聲( )等。通代符號和特別符號不再舉例。我們所說的國際音標一般來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國際音標並不是指我們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所見到的音標,而是指IPA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即(廣義)國際音標,有一百多個符號。狹義上的國際音標就是指英語國際音標,更狹義的是指DJ音標。由於它用來標註英語的發音,一般都把它叫做英語國際音標,後來在國內乾脆簡稱國際音標。DJ音標和KK音標都是從(廣義)國際音標中修改變形來的。(廣義)國際音標,是設計來標註國際各種語言的發音的,很多語言學家把(廣義)國際音標做局部修改以標記他們所研究的語言,所以國際音標也有很多種。現今英語出版物基本上採用兩個音標體系來標註單詞的發音:美式英語的出版物用K.K.音標,英式英語的出版物用DJ音標。中國人目前主要學習的是美國英語發音,各種教材的配音磁帶幾乎全是由美國人來配音,但書中使用的音標符號卻是用來標註英音的國際音標,這樣書上的國際音標就成了一套「僅供參考」的音標,而無法成為可以信賴的準確音標。嚴式音標(narrow transcription,標示音素用),用方括號[]表示。主要是語言學家用來進行音素的對比和研究。它也叫窄式音標,就是出現什麼音素就記錄什麼音素,有什麼伴隨現象就記錄什麼伴隨現象。無論什麼音素和什麼伴隨現象都不放過,也就是最忠實、最細緻的記錄語音的原貌。寬式音標(broad transcription,標示音位用),用左斜線//表示。主要是一般人用於語言的學習。它是在嚴式標音的基礎上,整理出一種語音的音位系統,然後按音位來標記語音,也就是只記音位,不記音位變體及其它非本質的伴隨現象。因此,寬式標音又稱為「音位標音」。我們常見的IPA63、IPA88等,分別代表63年和88年推出的國際音標,IPA88對IPA63中的一些音標作了修改。
DJ音標
DJ音標跟英國語音學家Daniel Jones有關。他根據IPA編了一本英國英語的發音辭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1版至第12版,最後一版的出版時間為1963)。他所編的英語發音字典代表了被稱為 「Received Pronunciation」(RP)(標準發音)的讀音,這在受過教育的英國人尤其是南部英格蘭人中通用。目前DJ音標符號共計有48個,其中輔音有28個﹔元音有20個。* 註:有人誤認為國際音標就是注英國音的音標,而K.K.是標美國音的;這種說法把國際音標說成好像只能用來標英國音,而且把K.K.音標認為不是國際音標。DJ音標(作者 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 1881.09.12-1967.12.04)——英式音標(目前共48個,20個元音,28個輔音)。在某種程度上DJ音標成了英國英語發音代名詞。但應注意的是,DJ音標雖然有名,但不意味著每本通用詞典都採用了他的標法,各個語音學家和詞典的編著者仍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出版著自己的版本,有的以EFL(英語作為外語)為主要目標市場和出發點,有的立足於記錄本族語的變化。因此DJ音標只是眾多流派中的一派。
KK音標
美式音標,也稱K.K.音標,作者為John S. Kenyon & Thomas A. Knott 。他們根據IPA所編的描述美國英語的發音辭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44, 1953)裡所用的發音符號,就是一般通稱的KK音標。 所使用的符號均從前面提到的國際音標符號(IPA)而來,Kenyon與Knott二位僅將其中適用於美式英語的符號截取出來,再加上美音特有的兒音, 變成了美式英語的K.K.音標。這是一套最常用的也是最權威的注音法,從此人們把美語標準發音慣稱為K.K.音標。日常生活中就把kk音標當作美式音標的代表。
EPD音標
關於英語語音有一本很著名的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簡稱EPD(參見前面DJ音標說明)。這本書的作者是Daniel JONES,現在經常看到的DJ音標的DJ就來自這位學者。 EPD的第一版是在1917年出版的,以後又陸續出版過很多版本。EPD的第14版首次在1977年出版。1988年,由AC Gimson和SM Ransaran修訂過的EPD第14版又重新出版。 1988年的EPD版本的音標使用IPA符號取代了一些傳統音標符號。以後英語字典的音標系統基本上都使用與EPD 1988版一致的IPA符號。後面會討論音標符號的變化。
Gimson音標
1917年第1版《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至第1963年12版是Daniel Jones(1881.09.12-1967.12.04)親自修訂。1967 年Daniel Jones的學生Alfred Charles Gimson (1917.07.07-1985.04.22阿爾費雷德·查爾斯·吉姆森))修訂的第13版沿用了第12 版的音標體系,但根據英語語音的變化,將ou 改為「反eu」。1977年Gimson 修訂的第14 版EPD在元音音標符號方面做了較多的改動, 輔音符號沒有變化。所以嚴格說從1977年第14版至現今2003年第16版EPD中所用的音標,我們可以稱之為Gimson音標。綜上,我們可以知道,EPD音標包含了DJ音標和Gimson音標,後面兩者只是為了更加詳細區分不同時期EPD詞典中所用的音標體系。但因為Daniel Jones太有名了,很多詞典還是將EPD所用的音標稱為DJ音標。我國目前主要使用的音標體系即是Gimson體系,在此之前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DJ音標。
AHD音標
AHD音標是《美國傳統英語詞典》(AHD,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使用的音標,其特點一是全美音,二是簡單易用。1969年發行第一版。1978年的第二版是以美國布朗大學收集的語料庫作為藍本。1992年發行的第三版是根據《美國傳統大學詞典》來校對。這部詞典的獨特之處是除了編輯部,還有由專家組成的「用法小組」,對用法有分歧的詞語作討論。目前為止的最新版是2000年的第四版。文曲星和卡西歐等電子詞典中收錄有版權的英英、英漢雙解《美國傳統英語詞典》。韋式字典等,也多採用類似的音標系統。AHD音標在金山詞霸的美國傳統詞典中可見。美國傳統詞典的標音方法屬於重拼法(Respelling),即,照一個字的念法把該字重新拼成一般常見易讀的拼法。這種標音法常見於英美的母語辭典,會因辭典而異。如今,為了方便交流,越來越多的英國母語辭典也改用國際音標,而美國辭典則大都停留在使用各自的重拼法來注音。
韋氏音標
韋氏音標,是北美國家(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當今最通行的注音規則。對美國英語來說,國際音標並不準確,比較準確的音標是Webster的,即韋氏音標,能夠比較好反映美國人的實際發音。對於已經掌握聲音語言來說,用簡單的韋氏英標,就比較方便,而且韋氏音標,在美國用的很廣泛。韋氏音標靠幾個標調的符號來區分聲音,不像國際音標,還有專門的寫法。美國人可能從小學到大,都是用的韋伯斯特字典,學的是韋氏音標。Merriam-Webster's系列的英文字典,一向固守自己古傳的那套所謂韋氏音標。韋氏音標,是北美國家(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當今最通行的注音規則。
四大音標體系中音標的主要區別
IPA63、IPA88、KK版本音標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