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聊了幾種不能亂帶玉雕題材,今天我們再聊四種,也就是四大兇獸。
第一種 混沌(hun dun)
據《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 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混沌。」
通過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混沌長得像狗,但是沒有爪子,有眼睛和耳朵,但是他看不見也聽不見,混沌這種兇獸它遇到好人,就牴觸,但是一旦它遇見的壞人,那麼立馬就會跟著為非作歹,為禍人間。屬於一個典型的顛倒黑白的主,所以戴它幹嘛?
第二種 窮奇(qiong qi)
窮奇,據《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在蜪犬北。一曰從足。」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這裡說窮奇是少昊之子,蟜極之弟,後來成為四大兇獸之一。
由上述可知窮奇,它是抑善揚惡的兇獸,可以說完全的是非不分了,並且它還以吃人為生,是個十足的兇獸。完全沒有佩戴的意義!
第三種 檮杌( táowù)
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由上文可以看出它的外形像一隻老虎,毛很長,嘴巴上長著像野豬一樣的獠牙。它非常好鬥,而且桀驁不馴、冥頑不靈。檮杌是四大兇獸中最兇的,不管是誰,只要阻攔檮杌,它便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和他大打出手,可見其兇殘。檮杌的形象是不適合佩戴!
第四種 饕餮(tāo tiè)
最後我們說說饕餮,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饕餮,亦有傳說為「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後來它變成了圖騰,刻於各種祭祀用的器皿之上,據《呂氏春秋·先識覽》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傳說中饕餮有首無身,生性貪食,到最後把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是貪婪的象徵。另有一說,在山海經中記載有一兇獸人面羊身,其目在腋下,叫聲猶如嬰兒的啼哭,名為咆哮。神話中記載的饕餮身上有很多毛,眼睛在腋下,而且非常貪吃,貪吃到把自己身體都給吃了。所以世人又以饕餮來比喻貪婪之人。所以饕餮也是不太適合佩戴的!
可能有朋友就說了饕餮紋被廣泛地用在青銅器上,咋就不適合佩戴了?
這裡要講為什麼青銅器上要刻畫饕餮紋。
在五六千年前的中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是《左傳》裡的話,意思是:國家的重大事務,在於祭祀與戰爭。中國人相信祖先的神靈掌握著人的命運。人們極力討好神靈,以期保佑自己在戰爭中獲勝。當時,祭祀用的青銅器上都註明是為了祭祀祖先某某而鑄。為了增加禮器的神聖性,通常會在青銅器上刻畫饕餮紋飾,通過怪獸的恐怖性,藉以驅除邪惡。
在現代雕刻出現了類似的饕餮紋,脫胎於良渚文化的饕餮紋,但又不是,這種類似的紋飾都應該叫做獸面紋,而不同於古代的饕餮紋。如果是完全照搬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這裡戒貪的意義就更加突出。
結語
總的來說,四大兇獸都不適合佩戴。自古人們就有「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說法,既然把它們定義成兇獸,所以也就不建議佩戴了。
愛文玩,關注柴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