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王辛巴,好像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這是迪士尼出品的,講述了一個勇氣與成長的故事。
筆者還記得,小的時候,這部電影翻來覆去的看,每次看都會看哭,為了辛巴的成王之路上遇到的種種挫折而擔憂。
1994年的《獅子王》
哪怕是現在,筆者閒來無事,也會翻看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但是看的最多的就是電影《獅子王》。
這已經不能用一部電影來衡量了,這其中是一種回憶、一個童年,當時轟動一時的巨作,不管在那個時代重溫,總是還能打動人心,筆者喜歡這部動畫,喜歡它對愛、對生命、對成長的詮釋。
經典與科技之戰
這部承載著太多人童年回憶的動畫電影,在2019年的七月份,迪士尼向我們還原了一個真獅化的動物王國。
時隔二十多年,當熟悉的「戰歌」重新響起,心中五味雜陳。
小時候的辛巴
與二十多年之前的動畫版獅子王相比,迪士尼通過強大的黑科技,讓原版裡面的每個動物角色,都變成了更加真實的動物。
迪士尼對動物的擬真還原,確實讓人瞠目結舌。在強的科技之下,每一個動物都像極了真實的動物,他們也都擁有了自己的思想。
雖然在特效的加持之下,二十年後的《獅子王》在鏡頭之下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尖端的CG技術營造出來的獅子王的毛髮、眼眸等,都近乎完美。(CG是指藉助計算機來設計製作的動畫)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這部真人版的《獅子王》,卻沒有受到大眾的青睞。豆瓣評分才7點多,二十年前的動畫版評分高達9點零,與二十年前沒有任何特效加持的動畫版《獅子王》相比,為什麼真人版《獅子王》會慘敗?
先進之後丟掉了什麼?
其實,雖然,真人版《獅子王》足以運用CG技術,讓觀眾大飽口福,但與二十年前的動畫版相比,似乎缺少了總重要的東西——情感。
小辛巴和父親
筆者認為,真實從來都不是《獅子王》的核心內容,二十多年前的《獅子王》之所以
能夠數年不衰,成為經典,更重要的是它作為動畫所創造出來的奇幻性。
正因為是動畫,所以裡面的動物,才能完全像人一樣載歌載舞,完全像人一樣表達喜怒哀樂。
而真人版的《獅子王》恰恰破壞了這種奇幻性,運用的CG技術,過度追求動物的性,而忽略了《獅子王》最大的亮點。
所以真人版的《獅子王》,其實看上去,總給人一種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裡的獅子的感覺。
刀疤
單從內容上來看,真人版的《獅子王》就完全是動畫版的模型,直接粘貼、複製性的表達,在劇情方面可以說是,沒有進行絲毫的創新。
而且對於「真人化」,也沒有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更新,並且對觀眾的體驗感完全沒有進行調整,所以才導致,無論CG技術再成熟,再如何接近真實的動物形象,多多少少都會呈現出一次尷尬的氣氛。
什麼是一部好的電影
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一向非常有名,這主要也是因為,他們對電影,每個人物的處理,都非常的精細,一根頭髮絲 、一片樹葉都不放過,所以才會給觀眾帶來非常強烈的真實性,帶來視覺的享受。
但是,最近迪士尼,多次把動畫改編成了真人化的電影,曾經塑造的經典角色,卻並沒有再度受到觀眾的追捧。
CG下的畫面
筆者想,這大概是因為:除了高新技術的運用,其實改編的電影就是簡單的複製粘貼,所以沒有了靈魂的原因吧。
所以,雖然我們的科學技術非常的發達,一部電影的製作,可以非常輕鬆的,給觀眾以視覺的衝擊,但是在此期間,我們更不能忘記電影的初衷。
強烈的視覺衝擊,從來不是判斷一部電影好與壞的標準,而是取決於人物情感飽滿性的塑造。
最後,也希望迪士尼更夠聽取廣大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創造出更多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