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使他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他們一邊在試圖學著如何更好的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質量之外,另一邊也在試圖尋找,如果能夠在安全投資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收益率。我有一個朋友老孫,他前些年剛剛退休下來,閒來無事,就愛上了存錢和理財之道,他跑遍了很多國內外銀行之後,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就是銀行職員總推薦我們客戶如何存錢,為什麼他們自己不存呢?當中有什麼」貓膩」嗎?
對此,我認為老孫的問題有點過於武斷了,如果是基層的銀行職工,剛參加工作不久,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錢都花完了,自己還存什麼呢?如果是有一定資歷的銀行職工,我覺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第一,並不是銀行職工不自己的存款或理財產品,而是有資深的銀行職工會對自己銀行與外面銀行的產品做一個比較,如果覺得其他銀行的存款利率高,或者理財產品更適合自己,他們就會錢投到最划算的地方去。當然,如果自己銀行的存款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他們也會投資的。
第二,多數銀行職員認為把錢存在銀行的利率較低,他們並不願意把錢存進來,銀行裡面還有一些給高端客戶投資的品種,如基金、銀行理財、外匯和保險等,普通老百姓並不了解,銀行職員卻能比較了解,以及能夠購買得到。所以,他們往往喜歡購買這些投資品種,以博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當然,平時銀行替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職員也會因為提成推薦給客人,但是自己和親友並不會去買。因為,覺得銀行代銷產品,風險有些大。
第三,每年的年底,銀行要有存款業績考核,這個時候如果銀行職工沒完成考核,他們會害怕因業績未達標,而扣獎金甚至扣工資,於是不僅是把自己父母的錢存進來,也會把自己有錢的親戚的錢都拉進來,反正只要等到考核完了,再取出來。所以,銀行職工平時推薦客戶存款,買理財產品,主要還是想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當然,銀行的存款和理財產品,也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所以,就算銀行職工推薦錯了,最多客人只是少拿點利息而已。
第四,銀行職員對於那些沒有一點理財經驗的中老年人,他們也只能推薦大額存款、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你跟他們講購買基金、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黃金等都沒用的,這些人主要是資金的安全,以及存款或理財的收益能最大化。對於這種「求穩健,保收益」的客戶來說,把錢存在銀行裡面,謀求收益最大化也不失為最穩妥的理財方式。
銀行職員總是推薦客人存錢或買理財產品,為什麼自己從來不存?其實,說銀行職員不存或不買自家銀行的產品是欠妥的。只是銀行職工會在相對比之下,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而已。此外,有些銀行職工喜歡購買一些相對激進一些的投資品種,他能購買,但並不一定適合於每個客戶。此外,每年要算考核業績的時候,銀行員工總要鼓動周圍親友把錢存到銀行裡面,幫助自己的業績提升。更關鍵的是,對於一些只求保本,來不得一點風險的儲戶來說,你也只能推薦他把錢存在銀行裡面,這樣可以更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