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華議員欺人太甚,NBA第一記者發飆罵人

2020-12-23 阿丹聊體育

「Woj」,或者「沃神」,這個帶有神奇魔力的名字,可能是所有NBA球迷辨別段位高低的標誌名詞。

Adrian Wojnarowski,中文譯作「阿德裡安-沃伊納羅斯基」,被美國球迷簡稱為「Woj」,被中國球迷戲稱為「沃神」。他現在是著名體育電視臺和網絡平臺ESPN的NBA首席記者,以消息快速精準著稱,堪稱NBA媒體界的喬丹——「記者之神」。

新冠疫情爆發後,Woj畢生報導的NBA陷入困境,他所供職的ESPN也一樣,各類體育賽事紛紛停賽,電視臺只能不停地播放老比賽錄像,本就受移動網際網路新媒體衝擊嚴重的ESPN,疫情期間收視率一路下跌,被迫幾次裁員。

就在NBA複賽工作穩步推進、眼看就要見到曙光的時候,Woj卻攤上大事了。

這次他惹到了美國參議院最年輕的密蘇裡州共和黨參議員——Josh Hawley。

Josh Hawley現年僅40歲,2018年剛剛當選參議員,卻已經成為共和黨內出了名的反華急先鋒。密蘇裡選民真是倒了血黴,選出來這麼個完全不關心選區、只想著博出位騙名聲的玩意。

2019年11月18日,Hawley推動通過了《美國國家安全和個人數據保護法》,該法案認定美國公司在中國存儲用戶數據或加密密鑰為非法行為,針對重點是抖音海外版TikTok,臭名昭著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發起人也是Hawley。

去年10月的莫雷事件後,Hawley聯合多位政客施壓,要求NBA取消在中國的所有合作,並且向莫雷道歉。近日,Hawley再次發難,他給NBA和各家媒體發郵件,質問NBA為什麼不允許球員在球衣上刷反華標語,稱NBA這是在向中國「叩頭」(Kowtow)。

此舉沒有引起NBA的重視和反饋,卻遭到了Woj的強烈反應。碰瓷成功的Hawley洋洋得意地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爆出了Woj的郵件截圖。

Woj在收到郵件後只花了2分鐘,就用手機郵箱回了三個字:

「草泥馬!」

最簡單的嘴臭,最極致的享受。

已經站上神壇、似乎早已不食人間煙火的Woj,難得有一次,居然把自己「人」的一面暴露在公眾面前。

看舒服了的不只有中國球迷,社交媒體上幾乎支持Woj的不說一邊倒,但至少佔了絕對多數。

有人就發現不對勁了,在各階層分兩派全面撕裂、反華逐漸成為社會唯一共識的美國,怎麼會有這麼多支持Woj的人呢?

我們要先從Woj的發家史說起。

1969年3月4日,Woj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布裡斯託市。這座只有6萬多人的小城最為世人熟知的身份是:ESPN的總部所在。

1997年,Woj進入新澤西州的《記錄報》工作,期間他還兼職為ESPN撰寫了大量稿件。2007年,Woj加入Yahoo體育部,從此他開始了一段徹底改變體育媒體生態的旅程。

與以往大多都是球員轉業的媒體不同,Woj既沒有顯赫的籃球背景,也不是研究極深的專家,但他抓住了社交媒體時代興起的機遇,以「短平快」的新聞爆料將所有傳統紙媒和電視媒體打翻在地。

2006年,一個名叫Twitter的微博客產品上線,只允許用戶發布140字以內的內容,迅速打破了傳統博客的壟斷局面,大大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到了2010年,Twitter月活達到1億用戶,每天都會產生6500多萬條內容,幾乎成了全美人人必備的獲取新聞產品。

Woj推翻了以往「採訪—寫稿—編輯審核—上線」的媒體採編模式,他在得到消息後會迅速在Twitter帳號上發布節選要點,然後再編輯文章,這樣一來,Woj的信息發布速度能比其他所有記者都至少快半小時。

2011年NBA選秀大會,Woj讓全世界見識到了自己的威力。斯特恩每次在電視上公布選秀結果前2分鐘,Woj都會精準地在Twitter上發布一樣的結果。從此Woj一戰成名,震驚了整個體育界,NBA球迷心中新一代記者之神就這樣誕生了。

社交媒體的誕生,加速了信息交流的同時,也催生了回聲室效應。再加上近些年愈發興起的推薦算法,人們所能看到的信息越來越偏向於自己喜歡的內容,因此也沒有時間和意願去理解、思考反對者們的聲音。

在兩黨分歧嚴重的美國,社交媒體成為製造分裂、升級對抗的「幫兇」,各黨派的極端勢力紛紛抬頭。2016年川普的當選,便是這種思潮的標誌性結果。到了今年,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危險。在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殺後,黑白之間的種族對抗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NBA球員中,黑人佔據絕大多數,因此是這波全美抗議浪潮的急先鋒。NBA複賽後將允許球員將球衣背後的名字換成反歧視標語,如「Black Lives Matter」(黑人命也是命)、:「Equality」(平等)、「Vote」(行使投票權)等等。

NBA還專門下發了可用標語清單,限定了使用範圍,避免球員們濫用詞彙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此舉雖然穩妥,但也引發了部分球員不滿,Hawley更是想火中取慄。身為死硬保守派的政客代表,Hawley利用中國議題對NBA發難,不過是為了掩護他的真正意圖。

Hawley在社交媒體帳號公開了自己的信件,在碰瓷中國議題之前,他就開宗明義地表示:

「如果NBA要給球衣印上社會議題標語,那為什麼不印『支持我們的軍隊』(Support our Troops)、『支持警察』(Back the Blue)呢?」

沒錯,讓Woj忍不住破口大罵、大部分吃瓜群眾支持Woj嘴臭參議員的原因,不是一些中文媒體強調的「支持中國」或者「反對反華」,依然是美國社會長盛不衰的「黑白之爭」。

反華議員碰瓷中國的行為,吃瓜群眾其實並不在乎,他們也知道不過是嘴炮罷了,沒有什麼實質影響。大家最在乎的是:這個傻X議員竟然支持暴力執法的警察和司法部門?

美國媒體非常清楚Hawley的目的,他們的報導重點幾乎全是:這個傻X參議員要求NBA往體育賽事裡多塞點政治因素。

在郵件曝光後,不想再往身上招攬麻煩的ESPN和Woj迅速道歉,但他們的方式很巧妙,沒有針對「內容」,只是針對「方式」。ESPN表示,任何自己的僱員用這樣的方式答覆議員,都是不可原諒的。Woj也在道歉聲明中寫道,自己的行為很不禮貌,犯下了遺憾的錯誤。

所以,是Woj和美國民眾支持中國,反對無腦反華的參議員嗎?不是的。

我們可以想見,一旦Hawley們拋開黑白之爭和警民議衝突題,直截了當地只要求NBA出面與中國對抗,輿論場一定會被支持的聲音壓倒。

請再次記住,把槍口對準中國,是全美當前民主共和兩黨都積極支持的唯一議題。

沒有「之一」,就是「唯一」。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種族主義攻擊激增,居然還有反華議員小團體自稱「金剛狼」
    因為種族主義的思想深植於澳大利亞社會,坎培拉甚至有一個自稱為「金剛狼」的反華議員小團體。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針對華人或亞裔人士的種族主義攻擊在澳大利亞呈急劇上升勢頭。澳大利亞「人均水平(Per Capita)」智庫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1%的受訪者經歷了與冠狀病毒相關的攻擊,而61%的事件包括種族主義侮辱和辱罵。
  • 美反華議員要提案阻止鳳凰衛視「政治宣傳」,網友:那福克斯新聞呢?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國內抗疫不力,美國共和黨重要競選部門竟撰寫了一本57頁的反華「紅皮書」,專供黨內人士轉移焦點,甩鍋中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老牌反華議員、共和黨人泰德·克魯茲近期24日緊跟「節奏」,再次炒起「限制中國媒體」的議題,宣稱其打算提案阻止鳳凰衛視進行「政治宣傳」,引來一眾反華媒體的附和。
  • 日本三大鷹派人物掀起反華浪潮
    他們為何會頑固堅持反華立場?在他們的策動下,日本出現了哪些反華活動?這一輪反華浪潮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本刊記者深入日本社會,揭示日本強硬派的真面目。  親歷右翼反華潮  《環球人物》雜誌駐日本特派記者 崔寅  騷擾華人生活  自從9月7日釣魚島海域發生中日撞船事件之後,記者在日本隨手翻開一張報紙都能看到,上面寫滿了與中國有關的新聞,渲染中國的反日情緒。
  • 被NBA球星球衣「黑人的命也是命」等標語刺痛後,美反華議員開始無...
    被NBA球星球衣背後「黑人的命也是命」、「我不能呼吸了」等標語刺痛之後,美國反華議員霍利開始無下限碰瓷中國了。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霍利在推特上公開了自己在NBA定製球衣的照片。
  • 美國反華議員碰瓷中國 稱中國是「帝國主義國家」
    被NBA球星球衣背後「黑人的命也是命」、「我不能呼吸了」等標語刺痛之後,美國反華議員霍利開始無下限碰瓷中國了。
  • 中國向這國出口1000萬個試劑盒,它卻恩將仇報,再次充當反華急先鋒
    最近,澳聯邦警察和情報機構又以所謂「私通中國」和「為中國滲透澳大利亞」為由,對澳新南威爾斯州(以下簡稱「新州」)工黨上議院議員莫澤爾曼的私宅實施搜查。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該事件絕非單一孤立的存在,而是澳政府持續升級與華對抗舉措的一部分,是澳國內反華排華勢力打著「反外國勢力滲透和幹涉內政」的旗號,對本國友華人士實施的政治迫害。
  • 澳大利亞反華假智庫遭大起底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一直以來打著「智庫」名號跟隨美國反華勢力炒作各種反華議題,炮製虛假涉華報告,污衊抹黑中國。近日,澳大利亞公民黨官網刊文揭批該研究所是極其虛偽的宣傳工具。這一機構現在把目標轉向了中國,進行的一系列操作就像散播「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謠言一樣。
  • 美再次炮製「反華」報告,外交部回應:「冷戰活化石」,專家解讀↓↓
    外交部回應美涉華報告:「冷戰活化石」;美國一些議員鼓動臺當局訪美,如何看待?聽專家解讀↓↓美國務院此時炮製「反華」報告居心何在?>□軍事問題專家杜文龍74頁的「反華」報告,猶如74年前的冷戰味道。「美政客炮製『反華』報告是冷戰思維的『借屍還魂』」
  • ...美反華議員「出賣」亂港分子;港府斥蓬佩奧混淆是非丨香港一日
    文 / 不吐不快的直新聞 美未通過涉港法案 港議員:做法假惺惺亂港分子太天真 當地時間周五(18日),美國會參議院未通過所謂的「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該法案允許目前已經生活在美國的香港人在持有的籤證到期後得以繼續留在美國。
  • 澳前官員:反華小組一派胡言,我們需要中國
    >英國《衛報》:前國防軍總司令批某些議員「信口開河」導致中澳關係滑坡綜合英國《衛報》、《澳大利亞人報》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等消息,當地時間10月15據《澳大利亞人報》披露,在該國聯邦議會中有一個名叫「狼獾」(Wolverines)的反華小組,其中不乏「對華強硬派」參與其中。命名的靈感來自於1984年上映的美國戰爭片《紅色黎明》中,劇中的反抗小隊名為「狼獾」。休斯頓直截了當地表示,中國是澳大利亞的夥伴,而非敵人。
  • 終於輪到臺灣人體會澳大利亞反華記者的無恥了
    這篇報導由多次炒作「中國滲透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記者Nick McKenzie,以及一個自稱是「澳大利亞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的記者周安瀾(Alex Joske),在澳大利亞的《時代報》和《雪梨先驅晨報》所撰寫。
  • 誰把195萬中共黨員信息洩露給境外反華組織?
    毫不意外,這些明顯對華充滿敵意的外媒以及一些反華政客立即藉此開啟對華攻擊模式,聲稱中共在英澳等西方國家駐華領事機構及企業中「安插」黨員,鼓譟說西方警覺中國全面「滲透」。儘管,它們自己都說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機構遭遇了間諜活動。
  • 蔡英文想抱西方反華勢力大腿,結果加拿大人蹺起了二郎腿
    01挾洋自重,想抱著西方反華勢力大腿的蔡英文,在會見西方人時,表現出極度的卑躬屈膝。7月7日與芮喬丹會見時的表現,簡直是接連三處驚奇——蔡氏進入會場後,與加拿大方面與會人員拱手致禮。隨後,芮喬丹率先落座。然後,蔡氏才敢落座。本來雙方的座位都是向前的。而蔡氏落座後,竟然一扭屁股,讓自己的座位朝向芮喬丹。
  • 美議員展現驚人腦迴路,稱中國是「帝國主義」,網友:看看自己
    步入2020年,碰瓷中國,甚至無下限的碰瓷中國,成為了許多美國政客尋求上位、獲取政治流量和實際利益的工具,以諸多專門碰瓷我國的美國國會議員為代表,這些州代表們在本州疫情防控、刺激經濟、為州代言獲取更多聯邦資源方面毫無建樹,卻在碰瓷、抹黑中國的議題上顯示了超強的能力,甚至是異於常人的腦迴路
  • 炮製罪名亂疆反華註定不能得逞
    近年來,伴隨著美國全政府對華戰略的鋪開和升級,美國少數反華勢力與境外「東突」勢力狼狽為奸,掀起了一股肆意炮製和惡意炒作涉疆問題、抹黑中國政府治疆政策和治疆成就的逆流。然而,這樣的圖謀不僅無法得逞,還終將害己。
  • 新疆官員駁斥境外反華勢力涉疆謠言:美國才是真正存在「種族滅絕...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 劉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1日在北京舉辦第二場涉疆問題新聞發布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彭博社、日本廣播協會(NHK)等三十多家國外媒體參會。針對境外反華勢力炮製的所謂「新疆存在大規模監控、強迫勞動甚至種族滅絕」的謠言,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徐貴相在會上擺明事實和數據,並從歷史和現實維度列舉美國在人權領域的斑斑劣跡,予以批駁。他直言:「美國才是嚴重侵犯勞動者人權、特別是少數族裔人權,真正存在強迫勞動的國家,美國才是真正存在種族滅絕行為的國家!」
  • 蓬佩奧訪問歐洲四國:「尬點十足」的反華鬧劇
    而蓬用以報答東道國熱情招待的,卻是一場自導自演的反華「鬧劇」。蓬為自己戲份作出了精心編排,可當粉墨登場時才發現,配合演出的人沒幾個,拆臺、喝倒彩的卻不少。「冷戰幽靈」的招魂人蓬佩奧步輦未起,《紐約時報》等外媒便嗅知:此行注將成為「反華、反俄之旅」。
  • 澳大利亞議會有個反華小組,澳軍前總司令批:就會胡說八道
    據澳媒披露,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中存在著一個反華小組,其中不乏「對華強硬派」參加。 當地時間10月15日,澳大利亞國防軍前司令安格斯·休斯頓(Angus Houston)對這一團體的言行提出了批評,並表示中國是夥伴而非敵人,應將目前緊張的中澳關係「斷開並重啟」。
  • 湯姆克魯斯驚傳拍戲發飆,錄音檔流出但「未經證實」
    近日,英國《太陽報》公布一段錄音檔,傳聞是湯姆克魯斯在《不可能的任務7》倫敦拍戲現場發飆罵人,但電影公司尚未證實這段傳言。到底為什麼發飆呢,據說是阿湯哥目擊工作人員未遵守社交距離,火大開罵了。這段發飆的錄音,據說就是湯姆克魯斯在倫敦攝影棚,發現居然有工作人員沒有遵守社交距離(彼此間隔2公尺),於是開口大罵。根據錄音檔的內容,他強調整個劇組之所以能順利開工、成為好萊塢其他電影的榜樣,都是因為嚴格的防疫措施,「大家都在看我們,希望我們的經驗可以幫助他們,你們搞清楚,要是我們搞砸了,其他人也通通失業。
  • ...在最後時刻都不忘反華!但不惹事不怕事,做好自己你能奈我何?
    齊明傑 中國人權研究會研究人員、博士12月7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14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通過全國人大立法「取消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眾所周知,香港局勢經過過去一年多的發展,尤其是今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之後,各種國安漏洞迅速被堵塞,使得美國失去了用以顛覆中國的橋頭堡,美國的各種官方和非官方機構,及其所支持的各色反華勢力在香港的活動空間大大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