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街涼茶鋪】
很多人都知道水街的那幾樣了,日照紅、阿權、遠紅、九記、黃阿婆……沒拆之前所有吃的都擠在一個老巷子裡,那時候天天還沒有搬進萬象城,遠紅家的少爺還沒有發福帥得厲害,如今塞進一個四維商鋪統一銷售,還是那個味道,卻少了走街串巷的地道。
涼茶鋪在以前賣粽子和狗肉的樹腳下,店面老舊不大但卻熱鬧非凡。招牌是槐花粉和豆腐花,其他的一些涼茶老式糖水都可以點。老闆在遞糖水給你的時候會說「先喝一口再拿走,糖不夠就給你加」。蹲在路邊的樹底下,雖然沒有蟬鳴,卻在接手喝下的第一口時嘗到的只有老鋪子才會有的人情味。
【老地方】
老地方在石巷口街道的中段,白天去的時候整條街都安靜了,兩旁的鋪面門上寫著大大的「拆」字,也不知道老地方會不會有新地方,看著整條街只有那一個足夠站下3、4個阿姨的店面,油然而生像面對著都會畢業分離的老友的不舍,不管你是否情願,時間總是催促著生活向前走的。
老地方的招牌一直被樹擋著,沒有桌椅沒有板凳,店裡只賣三樣東西,芝麻糊、花生糊、豆腐花。老顧客都會點鴛鴦,像太極八卦陣一樣黑白相容,芝麻的香,花生的濃,口感細膩和調和濃稠的奧秘在小勺攪拌中被享用,好吃的東西不需要什麼道理,簡單,即精彩。
【琴宮美食屋】(地處金獅巷)
每次把朋友帶去這家臺灣餐廳的時候,很多人是驚訝的。因為它藏在金獅巷裡面,走進去的時候好像穿越了一把。店裡陳設是耐看的老舊,其實不需要打理什麼,它就已經完成了很多放復古店望成莫及的歲月感。門簷的響鈴,店裡的老吊扇吱吱嘎嘎的轉著,鄧麗君的歌一直唱,悠悠的。最推薦的是他們家的紅燒牛腩面,湯頭入味,牛腩軟爛,而且一定要加錢把面換成QQ面,其實就是臺灣的關廟面,帶著裙邊的面軟滑卻又十足勁道,鴨卷、月亮蝦餅、雞排和滷肉飯,每一樣都是真誠的古早味,很多人看我發了後就是在感嘆他們居然還開著,這麼多年藏在巷子裡已經把這家臺灣老店練就成為不會被大流擊退的老師傅,我是希望他會一直在。
【加州八珍】(地處國貿)
國貿一帶是很多年輕人地理位置折中聚會的地方,一整排靚嘢最推薦的還是沒有座位從不打折卻永遠排隊的加州八珍酸辣雞腳。秘制醬料絕對是最戲劇性的殺手鐧。蒜香、酸、辣三種黃金比例的配合,成就了常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雞腳中的極品。
【霞姐瓦煲飯】
發現很多活動方都愛追問明星有沒有去過中山路,這條數百米,仿佛就像聊齋一般在華燈初上的時候夾道擺滿世界各地小吃。總會有人進來,因為有店會被淘汰出去,但是老味道還是支撐著老南寧品質水平線的招牌。
霞姐瓦煲飯是我想起來會不遠萬裡跑去專程吃的其中一樣。那天和我拼桌的一對夫婦邊吃邊說,想吃南寧味道啊,除了老友粉,第一口可以是霞姐。
上林的油粘米才會讓米飯不爛卻絕不失軟糯,配飯的材料也是通過精挑細選才配得上慢火煲煮的米飯,菜汁的油脂滲入米飯,包羅萬象又相得益彰的美妙幾乎沒有人能抗拒。
選擇綜合症的人點金牌全家福就好了,基本上招牌的菜品每樣一點,用勺讓飯和菜融合,吃到一半的時候把鍋巴一鏟,鍋巴好不好吃就是瓦煲飯正不正的分水嶺了。可以點個老火蓮藕湯,但是配的菜湯也別嫌棄,當你大口吞飯到尾聲的時候,一碗素清湯,可以讓你像吃肉骨茶用茶解肉骨膩一樣有個happy ending。
【鮮甜閣糖水】
這家開了30年的老糖水鋪,被中山路舊房拆遷犧牲掉了鋪面。雖然現在只剩一個擠出角落的小車子,但是還是不影響中山路的老饕走到街尾籤到。
必點的就是番薯小湯圓,純手工搓制,先煮後加冰糖水,丸子軟糯Q不算彈,很多從小吃到大的人也說不上哪裡特別好,但是吃過其他家的湯水就發現誰也替代不了。
【阿光油條】
油條,這個沒有地域區分的食物就像女生穿紅毛衣一樣,好吃與不好吃可以天差地別。很多人都說阿光油條好吃慘了,但是卻跟其他食物不一樣,能剖析個所以然出來。
一個其貌不揚的油條,表皮薄且恰如其分的脆,一口下去裡面的面綿中有嚼勁,最最關鍵的是完全不臭油。是配方,還是技藝,這當中一個暗藏著那個叫阿光的人的玄機。儘量不打包,人再多也插個縫,點上一碗豆漿,把剪成段的油條一泡就往嘴裡塞,人間美味,不過如此。
【南鐵烤排骨】
中山路的老店當天都取了景,人多到望而卻步的六叔烤魚,拿過金氏世界紀錄阿里媽媽燒烤大師阿炳的烤羊排、馬來西亞騷氣十足師傅的香蕉甩餅,還有在南鐵和天天中難以取捨的烤排骨都有拍,但無法一一進肚了。最後飽到嗓子眼還是塞了一串南鐵烤排骨。
一定要叮囑老闆烤久一點,要讓排骨邊邊的皮有些許黑焦,外皮焦香肉質軟嫩,刷上秘制的蜜汁醬,再矜持的味覺與意志,都會被攻陷的。
【每日鮮酸品】(地處東葛路)
美女難過酸野攤,這是南寧一直流傳的一句俗語。但是哪家的酸品好吃,這個在民間還沒有確切的江湖排名。我個人愛吃鹹辣的口味,偏甜或者醋味太重的酸品並不對我的胃口。已經記不清什麼時候發覺這家酸品的了,照理說我應該是不會輕易嘗試這種小車攤販的酸品,因為很多攤位酸容易出現醃過頭、醋精味很重或者醃漬的汁水並算不上獨家配比的情況。但是這家淹沒在公家車站牌後的酸攤小車每天生意都算好,特別是他們家有一種用醬油泡的酸,醬香味很有誠意,鹹辣也恰如其分,光是想想,口水都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了。
【巴馬土玉米】
這家巴馬玉米很多人也是知道的,就一個阿姨以前老是在一附院三品王對面的巷子口推著一輛單車出來賣。後來賣著賣著就賣進了巷子裡面的商鋪裡。
第一次吃他們家的玉米是驚豔的,就好像玉米界的上林米一樣,看似很平凡,但是入口卻天壤之別。
【甘家老牌捲筒粉】
有一千家捲筒粉店,就會有一千種味道。從粉皮到餡菜,再到澆汁每一家的手藝都是各有不同。但是甘家卷粉真的可以算是一絕,沒有過分強求粉皮的薄度,這樣更考驗米漿原材料的選擇、水與漿的配比和蒸製的火候和時長,他們家招牌的肉雜卷粉就是肉末加上所有的素菜,澆上自己喜愛的汁水,在撒上帶有顆粒的花生碎,一口下去,卷粉還可以拉出長度,Q彈米香的粉皮卷上鹹度剛好的肉雜,好幾個夜晚我都忍不住專程跑去加入夜宵黨的長列中。
【後座烤吧】
南寧到底有沒有好吃的燒烤,我還不是很肯定,因為我在其他城市有吃到過特比好吃的燒烤。不過作為BT烤翅第一家的後座,曾經我有被他們的烤翅感動過,那時(可能是)老闆還得意洋洋的跟我說他的爐子是自己做的,他做燒烤十幾年了之類的。不過拍攝當天已經換成小弟在烤,雞翅雖然醬料的風韻尚存,但是經驗影響火候,拿到手的時候雞翅好像隔夜打包後用微波爐叮了一下作以加熱般沒有出現雞翅猛火炙烤後的焦皮香脆,蜜汁也因為醬刷多了顯得略膩。但是作為首次拍攝唯一一家的燒烤店,可見我是對後座報以期望的,但願,但願我下次再去的時候雞翅能匹配上老闆曾經的那份自豪。
【旺旺素食店】
很多人問我,南寧最正宗的涼拌菜是不是就是建政路那家旺旺。額…吃東西本來就是主觀的運動。外加本次吃貨從小吃宜州涼拌菜長大,自然對這項食品有著偏高的要求。旺旺品種幾乎達到了宜州本地涼拌菜2/3的同步度,味道也是及格偏上,如果香度和菜品入味程度在再臨門補上一記大招可能就更好了。但是思鄉的人,吃到這個,也可以領悟出個一二了。
【葛師傅越南水果撈】
越南的甜品真的是東南亞算得上排名的國家。這家水果撈就是把一些比較常見的水果加上椰子片之類的東西最後甩上一坨用桄榔粉、椰汁、煉奶、玉米粒煮成的比漿糊還粘稠的拌糊,愛吃甜食的同學可能喜歡吧,唯獨美中不足的是所有食材都是常溫的,如果是冰的口感應該很好吧。
【老牌黃記】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走進黃記就好像進到供應站一樣,一股濃重的國營風。八寶粥、綠豆粥、甜酒蛋、菊花茶……每一樣都是老手藝的心訣,如沒有用心的經營,絕不會這麼多年讓這麼多食客感悟出那麼多個美味的瞬間。
【華僑美食】(地處北湖)
這個老城區的特色絕不僅僅的五光十色的站街,在KTV的後巷,那個很多印尼華僑的後裔逐漸形成的華僑小吃街,春卷、椰糕、沙爹烤串、豬肉乾……每一樣都是帶著淡淡甜味的美食。那些帶著家族秘密的小吃,是別的地方都難以複製的,你晚一點去,端一杯椰汁來一手烤串,再塞兩塊小甜食,這便是異國的口福。
【芳姐燉品】(地處雙孖井)
雙孖井就是老南寧的燉品天堂,無人不知的芳姐本只是眾多燉品中熱愛的其中之一家店,因為覺得她家的燉品燉料的藥味偏重。不過後來燉品一條街漸漸地出現了很多新生物種,其他以前喜歡的店關的關,變味的變味,也就只剩這家老牌天王,堅持著自己的味道,慢慢的,也覺得天麻燉豬腦的天麻也沒有太重,八寶飯分著吃豆沙也不算膩,原來,不變真的是敵萬變的絕招啊。
(她家不讓拍照,你們忍忍看看人)
【宜州伊真】
這個活生生被學生族養肥後推向城市標籤的美食地域,也在大浪淘沙中留下了農園路的精髓。這家涼拌粉至少在前幾年我都沒有進去過,時間久了想著說不然試試,一試便愛上,雖然他們家態度一般也不讓拍照,但是就是那個味道,說不出哪裡好但是卻在包裹著芝麻和香油的雜菜中吃到了家鄉。
【梁記油條】
我認真地比對過阿光和梁記,同樣是香中帶些許脆的外衣,面的厚度是阿光比梁記偏厚,前者面甜口感紮實,後者鬆軟口感輕盈。還是那句話,都是好東西,看你個人偏好罷了。
【臭名遠揚】
我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曾經排長隊的臭豆腐店連同梁記搬遷到了對面,雖然店家掛了與對面毫無關係類似的牌子,但是還是很多人站在了老地方排著,好吧,一場加多寶和王老吉的既視感。不過原店的臭豆腐還是保持著王者的口感,外酥的豆腐表皮,刷上番茄醬、甜辣醬、甘草粉,蓋一勺炸2秒的蔥花,撒點小芝麻,一口下去,醬汁和門牙一同衝破豆腐表皮,鮮嫩的口感瞬間在口腔中裸露,我天,我要轉圈圈啦!
【茶皇】
不知道為什麼,南寧奶茶店是多了,但是稱心的還是鳳毛麟角,茶皇雖然剛剛開張不久,但是畢竟也是根正苗紅的大戶人家,穿插在愛民螺螄粉那條街道,只微微的站了一個角落。最招牌的就是今年大熱的奶蓋系列,一線城市總會有一些獨立的奶茶大店研究出一系列的奶蓋產品作以飲品殺手鐧,但是在南寧茶皇的奶蓋也算是冒了尖尖的一家。厚厚的海鹽奶蓋配上宇治抹茶,微抬45°用自拍的角度先吸奶蓋後喝茶,吃一堆東西再喝上一杯作以ending,這就是逛夜市的一份珍貴的禮物。
【深夜番屋】(地處江南)
全南寧第一家跟漫畫日料有關係的小店,看完《深夜食堂》走進去的人一大半都會想哭。和《深夜食堂》裡同步的菜單中最最值得一試的就是厚蛋燒。這個做法嚴格的說不是改良,而是升級。厚蛋燒一般是將雞蛋打入容器後一層一層的裹起來,但是番屋家的厚蛋燒用了自己的秘方做出了流心的厚蛋燒,撒上一熱就卷的柴魚屑,一口下去奶香、蛋香、芝士香撲嘴而來,再喝上一壺老闆從日本人肉背回來的名清酒,聽隔壁桌聊著閒事,看著臉上也有刀疤的老闆忙裡忙外,你一定會有活進劇裡的幸福。
【Con Te與你披薩】(地處航洋)
這是我在南寧吃過的最好吃的披薩。敢放此狂語是因為我對這家店大概有過探究,老闆是專程遠赴義大利披薩大學以第一個廣西的,女性廚師從那裡畢業的,所以至少做法上很多人已經望塵莫及了。他們家主要是薄底披薩,麵粉空運、番茄醬空運、包括一瓶小小的辣椒醬都是義大利原產地訂的,就原材料也能甩用普通低筋麵粉的店好幾條街。他們家沒有特別推薦的,因為啥!都!好!吃!那個能讓芝士控拉得老遠的芝士大餃子,那個直接整個榴槤肉鋪滿的榴槤披薩,那個現刨現吃的頂級火腿,哪怕是素的披薩也是有新鮮的羅勒葉和獨家的醬汁來大力度圈粉,如果把每個環節的細節做到極致,最好的目標其實離得很近了。
【正在生活蛋糕】(地處航洋)
比較想用力介紹一下這家的蛋糕,可以讓本身對甜食不感冒的人都會愛上的甜點店。至少我就是這樣。他們家本來在深圳就名聲在外,低調的在航洋沃爾瑪那層開了廣西第一家分店,也是層層把關力求做到最好。蛋糕卷特別好吃,因為用料是那種可以把同行都嚇到的高檔級別,所以叉子叉下去的時候蛋糕皮還會彈彈彈,奶油淡甜不死膩,一口吞下去美味絕對大比分戰勝吃甜食的負罪感。好吃的程度不光是能讓不愛吃的人愛吃,更是讓愛吃蛋糕的人對這家的蛋糕戒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