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物修復師與千手觀音的故事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2日訊(記者 成琪)當一個人用8年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可能支撐她的不僅僅是熱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研究館員陳卉麗就是這樣一個人。12月10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在大足石刻見到了她。

與記者想像的不一樣,陳卉麗個子不高,帶著眼鏡,說話非常有條理,一講起千手觀音,她就滔滔不絕,充滿激情。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開鑿於南宋年間,造像雕刻於15-30米高的崖壁上,有830隻手,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核心部分。然而歷經800多年風雨後,千手觀音造像受人力、環境、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早已病害纏身。陳卉麗帶著她的團隊,用了8年時間,最終將千手觀音修復完成。

修復後的千手觀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從「紡織女」到「文物工作者」

記者:你是如何開始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

陳卉麗 :我原本從事的是紡織工作,和愛人結婚後分居兩地,1995年初,在組織的關懷下,我從老家四川調到愛人所在單位—大足石刻博物館(現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很快,有材料分析、化學學科背景的我,被分配到保護工程中心工作。

當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那些不會說話的石菩薩時,我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也許就是我和他們的緣分吧;也許是因為個性要強,我絕不容許自己對工作哪怕有一點點的不負責任;也許是每一天都望著懸崖峭壁上那尊尊精美絕倫的菩薩造像歷經千年風雨侵蝕,慈悲雖在、容顏卻改,觸動了一個女人內心深處的柔情,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些不會說話的石菩薩,從此也就與文物保護修復結下了不解之緣。

因為擔當,所以要創新

記者: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有什麼特點?

陳卉麗:文物價值的多樣性以及文物的唯一性,決定了文物保護需要科學的保護修復理論、原則及方法,並在其指導下進行科學的保護修復。同時還要根據文物屬性特點不斷探索文物保護、藝術效果、公眾需求之間的平衡。

此外,文物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病害研究、保護修復工藝及操作、材料及設備、環境分析與控制、檔案建設、美學討論等內容的系統工作,是一個由考古、藝術、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環境、地質等多學科分工與合作的過程。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支撐文物保護工作。

而且,保護工程實施秉承「思與行」的工作思路,採取」多學科聯合攻關」以及傳統的工程手段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物保護項目,使文物病害得到有效遏制,確保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記者:在修復千手觀音的時候遇到過什麼困難?如何克服的?

陳卉麗:修復文物不是想當然的修飾。在修復中必須堅守文物真實性第一的原則;就像斷臂維納斯一樣,在沒有準確依據的情況下,是不允許擅自「創新」的,否則就是對文物歷史真實性的破壞。正因為這樣苛刻的要求,讓文物修復工作每一步都充斥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在對千手觀音石質胎體殘缺部位進行修復補形時,要根據史料、造型本身的對稱性,辨別出殘缺手部原本的模樣,再對缺失部位延伸補形。如果找不到依據,只能保持原樣,也不能擅自發揮。

但是在修復千手觀音的主尊像時卻遇到了新的難題,我們發現主尊右邊前伸的主手自腕部殘缺,現存手掌及布帕為後人補塑。後人補塑的手帕造型不僅改變文物歷史真實性,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造像的美觀性。

為修復這隻手,我和同事一起反覆考察研究千手觀音手型,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佛教經典,也沒找到修復的依據;於是我帶領同事先後對四川、重慶、河北、山東地區等三十多座石窟的觀音像進行實地考察,試圖找到其修復依據,很遺憾最終也沒找到可靠的依據。此時,我覺得花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徒勞的,真的好像是山窮水盡疑無路了,並且感覺身心疲憊,對修復這隻手已經沒有信心,決定放棄這隻手的補形修復,讓我們的後人找到科學依據後再實施修復……

雖然自己有放棄修復這隻手的想法,但是在我心裡始終牽掛著這隻手的修復工作,這事也讓我夜不能寐。就在這時,我想到了郭相穎先生、詹長法先生他們退休後還一直關注文物保護工作的這種退而不休的敬業精神,我不能因為遇到困難就輕言放棄的;這次修復是千手觀音造像800多年來第一次最全面、系統、科學的修復,如果這次我們不能修復好這隻手,就會留下終身的遺憾;同時也對不起關心我們文物保護工作者的社會各界,因為大家都想看到修復後完整的千手觀音造像……

為此,我和同事們又夙興夜寐地研究、討論,評估修復的各種利弊。修還是不修?成為一個難題也牽動著大家的心。修,就會違背真實性原則;不修,又會極大地影響造像的完整性。最終,我在基於對文物修復的真實性要求,並對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綜合考慮的基礎上提出:依據千手觀音造像對稱原則,按照另一側相對應手的形態,採用「可拆卸式的」修複方法來修復此手,以便於後期再次修復處理,我的這一創新思路得到了文物專家的一致認可。於是按照另一側相對應手的形態,給千手觀音裝上了一隻可以拆卸的手,在保證造像藝術完整性的同時也為後人修復留下了空間。

因為愛而擔當

記者:能否講述一下工作中最難忘的一兩件事。

陳卉麗:2008年5月,國家文物局將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修複列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而那時,千手觀音造像病害已達34種,拯救「千手觀音」刻不容緩。

我清楚地記得,2008年6月12日上午,當領導安排我作為大足石刻研究院現場技術負責人帶領團隊參與「一號工程」時,我心裡很是激動,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說實話,很多老一輩的文物保護專家做了一輩子的文物保護工作,也沒能遇上像大足千手觀音修復這樣如此具有挑戰性的保護項目,我能參加這個國家一號工程的修復,真是非常幸運。同時又感到壓力巨大,因為工程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在世界上迄今為止尚無可參考的案例,修復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將是世界級的難題。而且,讓我更沒想到的是,項目總負責人、原中國文化遺產院副院長詹長法研究員提議我擔任石質修復組組長,這意味著我們團隊將承擔起修復工程中最重要的石質本體修復任務,這種巨大的壓力和由衷的信任令我終生難忘。

修復千手觀音這類大型不可移動的露天文物,作為修復人員在身體和技術上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在石刻修復現場狹小的空間裡,修復人員每天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長期嗅著刺鼻的材料味、粘得一身塵土,或站、或蹲、或躺,一個姿勢就是一整天,就像手術臺上拯救病患的醫生,不敢有半點疏忽,因為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加之文物保護環境的限制,再熱不能吹空調,再冷不能用烤爐,我們不得不克服凍瘡、蚊蟲叮咬、化學試劑過敏等身體上的折磨。由於修復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長時間固定一種姿勢,所以頸椎病和腰椎病也不可避免。

記得2011年6月的那個夏天,比記憶中的任何一個夏天都要更加悶熱。按照工程進度安排,那段時間,我們必須開展修復材料的大漆實驗。可是不久我們就發現,因為長期接觸大漆材料,加上天氣悶熱,大部分工作人員的皮膚開始出現大塊大塊的紅疹,甚至開始慢慢潰爛。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一個同志主動請假、要求休息,全都不聲不響,硬是整整熬過了那個不一樣的夏天。

我還記得,團隊中的彭柳升同志,老家湖南,2012年母親患病去世,因為堅守工作崗位,沒有送上老人家最後一程,至今還在心裡留下了對母親的無限愧疚……

團隊中的張俊傑、蘇東黎、李元濤、韓秀蘭、馮太彬等同志,每一個人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2015年6月13日,對於我和團隊來說,是一生永遠難以忘記的一天。當我們看到千手觀音「金光再現」的一霎那,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眼淚不自覺地順著臉頰悄悄淌落下來,8年多來的修復工作歷歷在目:15家參與單位,100多名工作人員度過了3200多個日夜。

記者:你怎麼理解文物修復工作?

陳卉麗:文物修復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傾注的是時間、是精力,更是情感和責任,而展示給我們的就是一段段鮮活的歷史畫卷。而我自己更深深知道,保護文物,就是守護我們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

做文物修復,除了專業技能,還需要有超強的耐心、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強的毅力。

在跟文物打交道的漫長時光裡,我與它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我心中,它們不是冷冰冰的石頭,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成功的文物修復師是可以和它們交朋友,用內心與它們對話的。每當和它們對視時,都仿佛聽見它們在一一傾訴病情。文物修復師用專注和熱情為它們祛除病痛,恢復健康,讓它們延年益壽。

對自己來說,只有修復文物,才能讓我內心真正平靜,我願為此堅守一生。

由於長期身處狹小空間,長時間固定保持一種姿勢,大多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頸椎病或腰椎病。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其實我們還患上一種更嚴重的「職業病」,那就是無論走到哪裡,只要看見文物,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盯著文物看,看有沒有什麼病害,如果有,又該要用什麼方法來為它們治病,讓它們恢復健康,延年益壽,在別人看來我們似乎有點「神經質」,其實這是我們對文物的熱愛和責任使然下而自然流露出的一種職業本能。

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守得住寂寞,練得好功夫,有責任敢擔當」的年輕人加入我們的行業,才能讓文物有限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延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在快手「雲遊」大足石刻 「千手觀音」魔錶用技術實力助推文化傳承
    為了致敬經典文物,讓大家親身感受千手觀音的獨特魅力,快手以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文物為原型,在 3 月 12 日同步上線「變身千手觀音」魔法表情。一頂流光溢彩的金箔花冠作為頭飾,加上栩栩如生的千手拖影效果,上線當晚就引發快手老鐵「變千手觀音」熱潮。截止目前,參與用戶發布作品數達近萬個。
  • 中國對這座千年石窟的修復,讓義大利文物保護專家點讚
    曾「庇護」萬千信眾千年的千手觀音,現在由誰來守護?  保護刻不容緩,國家文物局於2008年正式啟動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並將工程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  到2014年底,工程已進入衝刺階段。石質修復組組長陳卉麗,卻被修復中的最後一隻手難住了。
  • 重慶工人修繕千手觀音像,不小心碰到機關,揭開800年前的歷史
    在傳統印象裡佛教的觀音菩薩乃是救苦救難之人,許多民間寺廟裡都有著觀音的佛像,他們大多面帶笑容,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國內有一處千手觀音的像確實暗藏玄機,工人修繕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開關,一舉揭開塵封八百年的歷史。事情發生在我國重慶,當地有一座歷史十分悠久的觀音像,距今已經八百多年。
  • 【注意】大足千手觀音造像保護建築——大悲閣開展為期半年的半...
    大悲閣南立面2015年6月13日,歷時8年的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竣工,然而,對千手觀音造像的保護卻從未停止,如定期跟蹤監測修復效果、監測保存環境、日常保養維護等。
  • 「故宮木匠」木器文物修復師屈峰:修復文物是一場修行
    「故宮木匠」木器文物修復師屈峰:修復文物是一場修行 2017-04-23 19:25: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山東博物館「文物修復師」:修復時光碎片,匠心守護古人智慧
    每一件文物都有著自己的生命 時光沉澱於它們之上 留下的不僅有獨一無二的故事 也有傷害、破損、甚至毀壞 一件文物的修復 先要建立保護修復檔案
  • 重慶工人修復百年前觀音像,無意觸發暗格機關,發現意外之喜
    他們展現了我們古代人民辛勤的勞動和絕妙的智慧,能工巧匠們的巧奪天工,也直接的表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於文物的保護和修復,一直以來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他們代表著民族的力量,是民族的象徵。
  • 重慶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世界文化遺產,擁有國寶級雕像千手觀音
    保定山崖造像基本裸露,長期受風雨侵蝕,導致部分石龕出現裂縫和碎石,只有一個地方覆蓋著可以保護它不受風雨侵襲的房子,用來防止周圍環境對它的破壞,進屋後發現是千手觀音。這裡的千手觀音可以說是全世界石窟藝術中的國寶級雕像。
  • 26位修復師200萬件文物「文物醫生」為何奇缺?
    《我在故宮修文物》掀起了「文博熱」:螢屏上,「文物醫生」用匠心和妙手演繹「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活,細膩展現中華文明的精妙;螢屏外,原本冷門的文物修復師成為受關注的職業。上海的文物修復人才現狀如何?數據顯示,上海地區館藏文物超過200萬件,歷代留存的文物種類繁多,且由於年久失修,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量巨大。「文物修復師非常稀缺。」課題組成員、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孫峰告訴記者,截至2018年底,上海已備案的博物館有131家,但具有修復資質的單位僅有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4家。
  • 這裡不僅有5D城市景觀,更有「立體式」文物保護格局
    自2008年以來,重慶累計投入石窟寺保護經費4.73億元,先後實施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合川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本體保護工程、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修繕保護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重點抓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保護利用。眼下,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水害治理工程(二期)正在進行。在大佛灣一隅,記者見到了久負盛名的寶頂山千手觀音。
  • 3D列印修復文物古蹟 科技與野蠻的較量(全文)_3D印表機_辦公列印3D...
    隨著3D列印技術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展,眾多博物館和文物修復工作者開始利用3D列印與3D掃描技術,使破敗不堪的古文物「起死回生」,不僅修復了文物,也讓古代文化得以傳承。,為人類的文物修復帶來了新的可能。
  • 神級文物修復師驚呆觀眾
    新加入的飛行神探袁姍姍和神探團一起與文物修復師劉胄、食物雕刻師嶽振東、藍靛染織技藝非遺傳承人韋祥龍開啟一場難度係數滿格的甄別大戰,最終文物修復師劉胄成為了本期最佳巧手。節目憑藉著解鎖多種傳統工藝、對手作人匠心精神的解讀成功斬獲超多忠實觀眾,神探團與巧手之間的互動也看點頻出助力節目收視六連冠。
  • 富豪苦苦追求8年最後卻嫁給窮學生,邰麗華因「千手觀音」走紅
    故事是這樣的。 一次的機會讓邰麗華出人頭地,05年時,在春晚舞臺上,她帶領自己的隊伍,用最拿手 的《千手觀音》閃亮了全國人民,就是這次讓很多人都明白聾啞人一樣可以震撼世界
  • 大家都喜歡在家裡放幾盆盆栽,千手觀音植物放客廳好嗎?
    客廳中擺放著千手觀音植物。它們不僅可以裝修房屋,吸收甲醛或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淨化空氣和調節室內溼度,還可以用於觀看,從而減輕視覺疲勞並保護眼睛健康。但是千手觀音滴出來的水有毒,家中若有老人、小孩和寵物,最好將植株養在室外。
  • 80後美女古籍修復師,在故宮文物醫院進修過,東莞中學特邀她做這...
    古籍修復師,這個冷門的行業,在大家的傳統印象裡,應該是嚴肅、刻板、戴著厚鏡片的老師傅,並且是男的,但張笑豔是個80後,沉穩、隨和、健談,是東莞一位年輕、專業的女古籍修復師。在東江邊的一棟普通民居裡,隱藏著一間特別的工作室,取名「遂初書房」。這裡是文物修復師張笑豔的文物修復與保護工作室。
  • 雙11快遞火爆,他買的千手觀音,快遞迴來竟然只剩下兩隻手
    但是陳先生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從網上購買了一個價值萬元的千手觀音。因為他家都是比較崇尚佛教的,陳先生看到這尊千手觀音就非常喜歡這尊觀音。也覺得是因為自己和這尊觀音有緣,剛好雙十一期間店鋪和淘寶上都有優惠的活動,他就把這尊觀音買了回來,一切都準備好,就等著這尊觀音來到自己家中。過了幾天,他的快遞就到了。收到快遞的陳先生滿心期待地把快遞拿了回家。
  • 憑「千手觀音」爆紅的邰麗華,曾拒絕富商追求,現如今過得如何?
    但是讓我這輩子都無法忘懷的節目肯定是當年的那個大型舞蹈《千手觀音》。也讓領舞的邰麗華一瞬間走紅,被家喻戶曉。《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是由21個平均年齡21歲的聾啞演員表演的,這些個聾啞演員把舞蹈演繹惟妙惟肖,千變萬化視覺衝擊力非常強。
  • 電視上演的「千手觀音」,在福建泉州你可以親身感受!
    我們經常在電視節目上看到多人表演的「千手觀音」,其震撼的視角和多人表演的協調,每每給觀眾們帶來視覺上的盛宴,但是這些都是看得到、摸不著。它就是龍山寺—千手千眼觀音佛像。就在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鎮海型厝村龍山寺內!
  • 科普| 安海龍山寺千手千眼觀音聖相
    科普 | 安海龍山寺千手千眼觀音聖相 2020-03-2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毀容式」文物修復 西班牙牧羊少女秒變川普
    甚至其中有一位調侃說:「由於不得不離開白宮,他搬到了這裡。 此外,許多專業文物修復師也都對這種「毀容式」文物修復感到非常失望,並且希望一些致力於文物保護的國際組織可以介入來制定規則,以保證此類工作以後不再交由業餘愛好者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