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是怎麼形成的?不是天生的,當然就是後天慢慢長出來的啦。
如何快速消除眼袋?這個嘛......
很多人,都因為顯眼的眼袋而困擾,難免還要感嘆,原來沒有的鬼東西,是怎麼跑出來的,出現了眼袋,又該怎麼辦?作為一個曾經是整形諮詢師的營養師,麥芽來給大家說道說道。要說眼袋的形成,得從不同的眼袋類型說起。
一、眼袋的分類
都是大眼袋,但是各有各的不一樣。看上去都是凸出來的一小塊,有些人的是肌肉,有些人的是脂肪,還有一些人的只是水。
肌肉:差別是,單純因為肌肉發達一些導致的(眼輪匝肌靠近下瞼緣處的局部增厚),年輕時候,是好看的,美美的臥蠶,了解一下。年紀大了,就不是太好說了,肌肉和韌帶都會鬆弛的嘛,歲月是把殺豬刀,一點都不假。
脂肪:單純肥嘟嘟的小脂肪,在年輕的時候,如果沒有黑眼圈,看上去也還好,甚至有點小可愛;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皮膚越來越鬆弛,這時候的眼袋,通常都不怎麼單純了,不止是往外凸,還往下掉,常常還會伴隨淚溝凹陷,再有點黑眼圈,就會讓人覺得既憔悴,又顯老。
水:還有一種那是「腫」,是水腫。腫眼泡,不太分年齡,也隨時可以伴隨以上兩種情況出現。年輕的時候,能哭腫,喝水能喝腫,熬夜能熬腫,得了甲減也會腫;年紀大了,血壓高的容易腫,腎不好的容易腫……
你的是哪種呢?
二、眼眶下部眼袋相關結構
說眼袋,還是得說說,相關的眼周結構。眼睛周邊,皮下有一圈肌肉,叫做眼輪匝肌,這圈肌肉和皮膚之間,基本是沒有什麼脂肪組織的,有人天生,這眶部眼輪匝肌,就是眼睛下方的部分,比較發達,就是常說的臥蠶了,如果是眼瞼的部分,就是上邊,眼瞼部眼輪匝肌肥厚,可能就是腫眼泡了。
眼輪匝肌底下,墊著一坨脂肪,叫做眶隔脂肪。有的人,下邊兒的眶隔脂肪比較多,眶部眼輪匝肌,不那麼厚,皮膚也比較薄,有些女孩子年紀輕輕就有眼袋,通常就是這種情況了,上邊兒的眶隔脂肪多,也可能會出現腫眼泡。
三、眼袋成因
為什麼長眼袋?其實之前大概都說了,不夠全面,再來總結一下吧。
1. 水腫型:眼周的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又多又細,一不小心,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就不太好,比如哭上一哭,晚上水喝太多,飲食裡邊兒吃的太鹹……血液循環不暢就會腫,也容易長黑眼圈(毛細血管堵塞、破裂,色素沉積),而且,我們每天眨眼大約1萬次,如果不注意,讓眼睛休息,過度疲勞也容易腫,也容易黑;年紀大了,代謝慢了,一樣容易腫。
2. 脂肪型:有人是天生的,更多的,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不安分的脂肪,找到了破綻(肌肉、皮膚鬆弛),突圍而出。
3. 肌肉型:年輕時候的臥蠶,挺好看的,管它做啥,很多人沒有,還要做上去呢。年紀大了,肌肉鬆弛,往往成功轉型成為脂肪型。
4. 眼周皮膚鬆弛最可怕,想想看淚溝、皺紋、大眼袋,不想變老啊,不想變老。
5. 生病:一些跟內分泌激素有關的疾病,比如甲狀腺問題,得了甲減,眼睛往外凸這個症狀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甲減的更早期,眼部表現出來的症狀,眼周水腫會更早;再比如臨床上發現乳腺癌的患者,眶隔脂肪隨著激素治療的情況,發生著改變。
那要是出現了眼袋,覺得很礙眼,怎麼辦呢?
四、祛眼袋
1. 對付水腫型眼袋:複習一下前文,腫眼袋的原因,儘量避免就好了,減少傷害最重要。
2. 對付不安分的脂肪:整形吧。
手術有三種:
① 不鬆弛的脂肪型,在下眼皮,從外邊看不到的位置,切開,均勻的取出眶隔脂肪,手術名稱是,內切法眶隔脂肪切除術;
② 也可以直接採用雷射溶脂,不用動手術;
③ 如果伴隨肌肉、皮膚鬆弛,那就得切掉多餘的部分,這個要外切,自己腦補一下畫面吧。這個在以前,麥芽旁觀手術的時候,感觸最深,每次都要念叨幾句,不要松啊,千萬不能松。
天生的,可以通過手術解決,其他情況,預防更重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別讓眼睛過分疲勞,保持良好的代謝水平……
嗯?覺得這預防部分,說了等於沒說,能不能做點什麼呀?
這個問題提得好,心理安慰的確很重要。為啥說是心理安慰呢?美和健康其實都一樣呀,老得慢一點再慢一點,不是什麼都有了麼!可是要想儘量衰老得慢,不是得讓每個日常的健康好習慣,經年累月的累積麼。天天吃著薯片、冰冰淇淋、大肉串,熬著最晚的夜……神仙才能讓你的未來,顏值不「跌境」吧。
不是說每個日常的好習慣麼?好吧,你們到底想聽啥?
眼霜,連對付黑眼圈,作用都有限,還想著對付眼袋?別太天真啦;
適當的眼周按摩,能緩解疲勞,對眼周血液循環,有一定的幫助,可以緩解水腫的情況;
擠眉弄眼的時候悠著點,用力過猛,不但容易長皺紋,肌肉、韌帶也是要保養的啊;
別動不動使勁揉眼睛,抹眼霜的時候,動作輕柔點,眼周皮膚很薄的,鬆了可咋辦,也去割一刀?
要是暴肥暴瘦的話,撐太開或者凹太狠……
上馬家痔瘡膏?這麼狠的東西都敢往眼周抹?想要早點松,也沒人攔著。
就嘮叨到這裡吧,我是註冊營養師麥芽。
每個家人都是寶寶|關注腸道、睡眠、代謝和美,關注麥芽。
#原創作者專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