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竹枝詞
上海竹枝詞第十四輯
作者簡介
史濟民,上海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會員。上海詩言志詩詞社副社長,上海稻香詩社副社長,上海楓林詩詞社副社長。出版有《劍膽琴心集》詩集。
竹枝詞寫法芻議之二
六、李涉、孫光憲、姚鼐三家《竹枝》
1、李涉《竹枝》四首
竹枝
李涉
一
荊門灘急水潺潺,兩岸猿啼煙滿山。
渡頭年少應官去,月落西陵望不還。
二
巫峽雲開神女祠,綠潭紅樹影參差。
下牢戍口初相問,無義灘頭剩別離。
三
石壁千重樹萬重,白雲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獨自嬋娟色最濃。
四
十二峰頭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規啼。
孤舟一夜東歸客,泣向春風憶建溪。
2、孫光憲《竹枝》二首
竹枝
孫光憲
一
門前春水白蘋花,岸上無人小艇斜。
商女經過江欲暮,散拋殘食飼神鴉。
二
亂繩千結絆人深,越羅萬丈表長尋。
楊柳在身垂意緒,藕花落盡見蓮心。
3、姚鼐的《竹枝詞》
江上竹枝詞
姚鼐
東風送客上江船,西風催客下江船。
天公若肯如儂願,便作西風吹一年。
竹枝詞的特點是抒寫愛情,比喻、諧音是它常用的表現手法,但仿作者也往往背離原意,把竹枝詞寫成風俗雜詠,那就與一般七言絕句沒有多大差別了。
姚鼐這首江上竹枝詞,是符合竹枝詞的寫作要求的。題目是「江上」,所以就「江上」著想。一、二用疊句,平仄相同,「風」、「客」、「江船」相同,「東」、「西」、「送」、「催」、「上」、「下」相異,表現了相反的動向。詩就在家的女子而說,「客」是「儂」的丈夫,丈夫西上作客,應該是經商,如李白《長幹行》中所寫的那樣。因為出外經商,所以久久不得東返。「儂」的願是日思夜想盼望夫早早回家。因此寄希望於西風,要它整年的吹,吹得上江的夫船下江。這樣寫,委婉中有力量。置之劉禹錫《竹枝詞》中也是上乘。
七、歷代文人對《竹枝》的評價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竹枝詞俚而雅。」明敖英《唐詩絕句類選》:「竹枝絕唱,後人苦力不逮。」明黃生《唐詩摘鈔》:「諸詩生成《竹枝》聲口,與絕句不同,即其調以想其聲,真足動心悅目。」清毛先舒《詩辯坻》:「詩有近俚,不必其詞之閭巷也。劉夢得《竹枝》,所寫皆兒女口中語,然頗有雅味。」清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竹枝詞》本始自劉郎,因巴渝之舊調而易以新詞,自成絕調。然其樂府諸作,篇篇皆佳。」
八、對《竹枝》正體的總結
1、體式接近民謠。
2、多用拗句(最好四句均用平起式,其次則前三句為平起,至少前二句平起)。
3、多人吟唱《竹枝》時,最好手持竹枝,伴以歌舞,並以「竹枝」、「女兒」為和聲。
4、要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最好能寫出作者的獨特感受,亦即在民情風俗之記敘中寄寓高遠的情致或理趣。
5、就「唐聲詩」的角度看,《竹枝詞》應劃入「曲子詞」,而不宜歸入七絕。
九、竹枝詞的寫作
1、竹枝詞究竟是什麼
竹枝詞原本等於是山歌,屬於民間小調,或者也可以叫做民歌。一般來說,歷史上的竹枝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純粹民間的竹枝詞,因為被文人記錄下來,流傳至今;另一類則是文人寫的竹枝詞。
文人寫的竹枝詞又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完全文人的原創,這種竹枝詞帶有很濃的文人氣,基本上與文人的絕句沒什麼區別,所以我們今天常常會困惑:為什麼竹枝詞跟七絕一樣?或者竹枝詞和七絕的區別究竟是什麼?可以這樣說:如果是文人寫的竹枝詞,他就是七絕,唯一的區別僅僅是作者「認為」它是竹枝詞而已,也就是說,只因為它的題目是「竹枝」。
另一種則是文人在記錄民歌的時候,會覺得原作中的某些句子不夠「雅」,所以他們忍不住就會去「改造」它,這種被改造過的民歌、山歌,在很大程度上被雅化,但多少還會帶有一點民歌的痕跡。
民歌和文人詩的最大區別在於:民歌每每都是很生活、很天然、很質樸,常常會有一種天籟的作品出現;而文人詩則每每字面華麗、典雅、構思精巧,但也因此就沒有了一種質樸的詩味了。
2、竹枝詞不需要與絕句那麼拘謹
竹枝詞作為民歌,天然就有一種自由的屬性了,完全不必受格律的約束。我們看前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到這一點,比如劉禹錫的三首竹枝詞。但我們不能反過來說,不符合平仄的七言四句就是竹枝詞。而劉禹錫後來補寫的兩首竹枝詞,就純屬文人竹枝詞,全部符合格律,與七絕的格律一模一樣。
3、竹枝詞寫作的難度在哪裡
創作竹枝詞的難度在於風味。風味是竹枝詞區別於七絕的主要特性。無論適用格律寬嚴和是否標明體裁,有風味者乃真竹枝,無風味者乃偽竹枝。詩詞韻味可分為意味、情味、理味、趣味和風味五種。
風味是指詩詞作品呈現出的事物特有的狀態,包括風土人情、地方風物、自然風景、社會風貌、時代風尚、愛情婚姻、家庭人倫等;其審美作用在於讓人察世,為竹枝詞所必有。
本節下面採用的竹枝詞均出自楊發興先生。竹枝詞源自土家族先民巴人的歌謠並流傳於土家族地區,楊發興為長陽竹枝詞的第五代傳人。
寫風土人情的如:
太陽落土唱竹枝,犬吠雞鳴鵲噪時。
男女荷鋤歸唱晚,月輪粘住柳千絲。
寫地方風物的如:
難捨資丘下碼頭,清江流水送行舟。
壯歌激越寒崖應,兩岸霜林一望收。
寫社會風貌的如:
而今碩鼠為啥多?大小官倉可做窩。
堪嘆貓咪全變懶,整天陶醉喊春歌。
寫時代風尚的如:
菜蔬一擔顫悠悠,滿面春風哪解愁。
靚麗恤衫牛仔褲,而今村妹愛風流。
寫愛情婚姻的如:
樓上姑娘望遠方,手機懷裡響叮噹。
請問今夕何處見?笑答還是小河旁。
寫社會大事的如:
登月成功喜氣洋,眼觀火箭入穹蒼。
從今月姊不孤寂,有了中華小老鄉。
寫國際大事的如:
一朝天子一朝臣,七字真言貫古今。
布希登基克林遁,白宮上下換新人。
4、口語化,將鄉土氣寫出來
因為竹枝詞是民歌,所以能更多地讓讀者聞到一股鄉土氣息,無疑是成功的快捷方式,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所以都在嘗試,希望自己寫的能更多些鄉土氣,或者說更口語化一些。但如何才到位?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因為絕大部分詩友是缺乏「簡單化」基因的,這就導致沒法使自己更鄉土氣了。
比如有位詩兄有這樣一個竹枝詞:
番薯藤葉蘊商機,漁婦攜籃到鹿西。
價比鯧魚高一倍,今人口味古來稀。
很明顯不像竹枝詞而像七絕。如果改成:
番薯藤葉青又青,阿儂提籃鹿西行。
兩斤葉值半斤酒,為我哥哥換一瓶。
就比較像竹枝詞了。因為竹枝詞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淺顯易懂,要讓人讀一次就明白,即便是完全文人雅化的竹枝詞也是如此。
能把鄉土氣息寫出來的竹枝詞如:
麗水竹枝詞
姚泉名
龍泉寶劍
百鬼驚心夜遁形,龍淵冷鐵雪鋒青。
持歸莫訪猿公處,仇怨如今仗法庭。
龍泉青瓷
處州兄弟是何人?造玉生涯泣鬼神。
同樣泥胎同樣火,出爐別駐萬年春。
遂昌菊米
石練山中菊米黃,秋風收貯一團香。
盛來玉盞餐英罷,再看紅塵眼亮堂。
遂昌竹炭
遂昌爐火煉烏金,魂在高山翠竹林。
待到人間寒凍日,一枚便識此君心。
慶元香菇
仙品應推灰樹花,黃田香蕈世稱嘉。
請君試問瑤池宴,缺此誰來王母家?
青田石雕
美材何故眷青田?凍彩生香質若煙。
更借天機到人手,一朝破璞羨神仙。
5、「豔」是竹枝詞的魅力所在
竹枝詞的個性,或者說竹枝詞的魅力,「豔」字可排第一位。豔有二義:情與色。情指男女之間的愛戀。色指天地之間的美景。寫得最精彩的竹枝詞,非情即色。
儘管唐以後文人體竹枝詞的寫作,「或抒過眼之繁華,或溯賞心之樂事」,「借眼前之聞見,抒胸際之牢愁」,寫作題材越來越廣泛,不單是吟詠風土、男女戀情,也涉獵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事民生,無不一一入詩,但通常最能動人心弦的,其一是寫男女之間的情感,其二是寫自然山水的景色。這是竹枝詞可言「豔」的兩大類詩作。下面我們分別予以敘述:
(1)寫男女之間情感的如:
杜湖(三意吟者)
十裡春堤西埠頭,浣紗姑婦柳腰柔。
梨花帶雨肌侵雪,惹得東風吹綠綢。
此詩的構思巧妙,二三句寫村姑,一四句寫湖景,環環相扣,首尾相接,一氣而下,渾然成篇,看不出雕琢的痕跡,是為佳作。
比三意吟者更有能耐的是清江野老。你看他這首:
響鈴裙(清江野老)
舉步動裙搖響鈴,多姿巴女有金聲。
裙鈴本是儂情系,誰欲解鈴當細聽。
再如:
新婚小姑回門(桑榆)
新婚三日急回門,姑嫂親如久別人。
貼耳悄悄一聲問,小姑雙頰綻紅雲。
又如:
春夜聽雨(山村竹子)
(一)
牽情縷縷復絲絲,聲著花枝與柳枝。
夜立東窗人不寐,偷聽天地訴相思。
(二)
淅瀝聲輕燈火朦,東風逗雨入簾櫳。
偷聽天地談情久,羞得窗花臉也紅。
總之,豔而不淫,這是竹枝詞的一大特色。
(2)寫自然山水的景色的如:
竹枝詞起源於戀情民歌,但後來蔚為大觀的卻是村俗風土人情及山水風光的摹寫和吟唱。只要翻開宋明以後的竹枝詞個人專集,詠風土描世俗畫山水的詩作份量最大。一些詩人通常還就某一風景勝地或某一鄉村世俗寫出竹枝詞專輯,洋洋灑灑幾十篇乃至百韻之多。
先看這一組。
江秋感賦之十八(文正清風)
夕別
夕照輕帆過海山,西風吹散一灘煙。
無言再囑歸期速,有淚多從別後彈。
夜泊
秋風寒夜宿江河,長笛聲中客夢多。
千裡鄉關何處是?孤鴻眷戀舊時窠。
曉行
暝朦煙樹水雲低,帆影風高一帶齊。
蘆花隔岸鳥猶靜,曉日沉江山自移。
《江村漫興》組詩,也多有構思精巧、景象清新、意境深遠、詩味雋永的佳作。例如下面這幾首:
江村漫興
文正清風
一
落霞孤鶩水雲間,江上漁舟去復還。
星滿天壇潮瀉影,月離海峽柳生煙。
二
一片煙光漾落暉,風清雲淡半開扉。
千山緣結東江月,直照孤帆到曉西。
三
漫江翠竹倚堤居,數點梅花夕照疏。
我是煙波蓑袂客,持竿撐月問江湖。
四
百花潭上鯽魚肥,五柳堤邊野鳥飛。
一串歌鈴風水動,輕舟初泊碧橋西。
五
輕寒乍暖杪春天,曉日臨窗尚穩眠。
野岸桃花招翠鳥,枝頭啼破白楊煙。
這些竹枝詞在寫山水自然景色方面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詩人置身於景中,以心象和意緒來組織、安排、融合物象,情與景融為一體,所有的視覺性景象均賦予主觀的感情色彩,不但寫出了風景之美,也寫出了心境之美。這樣的詩,也夠上美「豔」之列了。
6、創作竹枝詞時,平仄是否與七絕相同
關於竹枝詞是否要按照七絕的格律來寫,歷來見仁見智,頗存爭議。有人認為,判斷一首竹枝詞好不好,重要的不是看它是否符合七絕格律,而是看它是否有竹枝風味。在保證風味不減的情況下,如果同時又能夠符合七絕格律,那豈不是更好?基於此種考慮,很多文人在創作竹枝詞時,自覺地按七絕格律來寫,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絕式竹枝詞」稱謂的提出,得到了很多竹枝詞創作者的認同。唐代劉禹錫曾將巴渝一帶的「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揚袂睢舞」的竹枝歌,改造成名為「竹枝詞」的文人詩體,並引來其後無數的文人紛紛加入到竹枝詞的創作隊伍中來。時隔千年,而今的詩人進一步提出「絕式竹枝詞」,並身體力行,筆耕不輟,此舉正是對這種獨特的文人詩體的繼承和發展。
「絕式竹枝詞」這一提法同時說明,我們對「非絕式竹枝詞」也是認可的。你自願按照「絕式」的標準來寫,那是你的自由;你若願意按「非絕式」來寫,那也沒有問題。選擇「絕式」,還是「非絕式」,全憑作者自願。關於「絕式竹枝詞」的提法,對於止息竹枝詞格律的爭議,具有非同尋常的作用和意義。
(續完)
END
關
注
我
們
主編:範立峰
製作:張雪梅 勵雨婷
校對:卞祖君
組稿:賀正芳
上海竹枝詞徵稿:
1、內容具有上海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既可寫滬上民間日常生活、風土人情,也可寫社會歷史人文變遷。
2、語言具有民歌特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於傳唱,可以適當用滬語入詩。但也不能寫成順口溜,要有一定的文學性。
3、體裁以七言絕句格式創作,如因內容需要,在格律方面可以突破絕句的格律約束。
4、投稿郵箱:2384707908@qq.com。
【申江詩潮第240期】上海竹枝詞第十三輯:史濟民竹枝詞寫法芻議之一(總612期)
【申江詩潮第186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22至24)(總543期)
【申江詩潮第180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19至21)(總536期)
【申江詩潮第174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16至18)(總529期)
【申江詩潮第168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13至15)(總522期)
【申江詩潮第162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10至12)(總515期)
【申江詩潮第155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7至9)(總506期)
【申江詩潮第149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4至6)(總499期)
【申江詩潮第143期】史濟民:《二十四詩品》學習札記(總4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