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ATE 不只是經典 更是文化的傳承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導語: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鞋子的「地位」愈發重要。

不只是經典更是文化的傳承

初次接觸ESTATE,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其集合了來自英國,義大利,法國的多個頂級品牌的頂級鞋品。有的甚至是唯一授權在亞洲經營的品牌。一個個擁有百年歷史的經典品牌,一件件百年手工技藝與時尚設計相結合的藝術品,無一不讓人為之震撼。無論是英國堪稱國寶級品牌之一Church’s, 還是與Church’s同根同源並由Church兄弟經營的Cheaney,無論是英國皇家御用品牌Loake,或是幾句搖滾風格又秉承英國傳統的Jeffery-west, 亦或是以定製而聞名的George Cleverley, Foster&Son, 數百年傳承手工藝的精湛,都貫穿於中。

店面展示

開始試著想深入的了解ESTATE,可以查閱一份關於世界高級品牌皮鞋的排名,在排名前十五名的品牌裡, ESTATE擁有的品牌居然達十位之多,比如Alfred Sargent, George Cleverley, Grenson, Santoni等。 每一款產品都是純手工製作,每一雙皮鞋都要耗時8-12周,整個過程涉及到200多個獨立操作工序。這與我們大多數國內消費者接觸的鞋子,有著天壤之別。

在中國,奢侈品男鞋沒有主導性品牌,大多數的中國男士沒有一個相對準確的穿衣哲學,鞋子或是最容易被疏忽的一個環節,為了「保險」起見,人們可能去一些奢侈品店選購鞋子,但於此同時,鞋子的舒適性及專業性也會給人造成一些困擾。 ESTATE是一家多品牌進口商和零售商,擁有20多年的專業做鞋經驗,一直秉承不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理念。ESTATE的出現不僅彌補了中國奢侈品男鞋的空缺,滿足了消費者對鞋子舒適性與專業性的需求,更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場手工定製的奢華盛宴。

鞋款展示

9月1日至7日ESTATE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一場展示世界頂級手工定製的奢華盛宴。此活動包括George Cleverley皮鞋手工定製,Grosvenor襯衫定製以及Highgrove慈善義賣活動。請不要以為ESTATE為您展示的只是鞋子、衣服,ESTATE為您呈現的是一場保衛純手工藝的戰役,是一場文化傳承的饕餮盛宴,是一種提高生活質量的理念,是一種天然生態環保的生活態度。在致力於提升鞋子品質的基礎上, ESTATE希望為您提供一戰式的購物享受。ESTATE不僅為您解開手工定製業的神秘面紗,還為您帶來了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英國大使館和英中貿易商會對ESTATE的經營理念深表贊同,對其為促進中英貿易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行為極度讚揚。為表示對ESTATE在促進中英貿易發展,傳播健康生活理念的支持,英國大使館零售行業中國區負責人Eddi Malone和英中貿易商會會長Sir David Brewer到金融街購物中心參加此次定製活動並做開幕致詞。

ESTATE英倫皇家手工定製沙龍

George Cleverley—皮鞋手工定製

George Cleverley是英國目前最著名的手工定製男鞋品牌之一。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定製品牌,以其獨特的工藝,專業的技術在英國上流社會享有盛譽,也是皇室的御用定製品牌。在過去的歲月中,無論是遠至邱吉爾首相、艾森豪將軍,近至查爾斯王子這樣的政要,還是寶格麗先生、拉夫•勞倫這樣的時尚界的標杆式的任務,以及湯姆•漢克斯、傑森•斯坦森、羅傑•摩爾這樣的大腕兒,都是George Cleverley的顧客。

每一雙George Cleverley的訂製鞋都是一件藝術品,他們是有擁有豐富製鞋經驗和精湛製鞋技巧的工匠們緊密合作而完成的。當你站上Cleverley的木質測量版,一位技藝精湛純熟的工匠將根據您的腳背高度,坡度,足弓等方面進行全面精確的測量,來創建成一個三維的模型,為您的腳找到最好的線條和平衡感。同時結合您的要求和願望,確保您想要的鞋子在外觀,風格,材質等均符合您的氣質及需求。一切準備就緒,工藝精湛的工匠們會根據精確測量及結合客人要求得到的數據製成鞋楦。客人的鞋楦將被保存在Cleverley的最後一個房間裡,成為一件私密的陳列品保存下來,確保未來的每一個訂單,都達到高標準的精確,美觀及舒適。

沉浸在頂級手工定製畫面中的您,是否頗為激動,事實上這才只是手工定製的第一步。一雙鞋子的製成,要由一個個紛繁複雜的步驟互相結合而來,量腳,測繪,根據測繪的情況單獨製作鞋楦,試穿到修正成型要經過多個紛繁複雜的步驟,往往需要6-8個月的時間,這時候它以不僅僅是一雙鞋,而是融匯了英國傳統手工藝的藝術品,這個藝術品將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手工藝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一種態度,難怪很多人專門請師傅定製皮鞋。

本次活動中,英國的高級手工藝工匠來到金融街購物中心,現場展示手工鞋製作過程,讓中國顧客現場感受世界頂級純手工品牌之精闢,體驗百年工藝之精湛。而更讓先現場觀眾驚嘆查爾斯王子、寶格麗先生、湯姆•漢克斯、傑森•斯坦森還有羅傑•摩爾5位名人的鞋楦真品。

Grosvenor—襯衫定製

除了鞋品,襯衫定製也是如此。ESTATE同樣帶來了襯衫定製品牌Grosvenor。 Grosvenor SHIRTS LTD 是英國女王授權王室襯衫供應商。Grosvenor Shirts由Karl Dunkley和John Quigley 創立。工廠位於北愛爾蘭的Strabane,這裡從1800年就開始襯衣的製作生產。Grosvenor兼併了Goulie&Son襯衫工廠(建於1865年),並將工廠搬遷到這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裡面。Grovenor是品味和地位的象徵。Grosvenor的量體定製系列和高級成衣系列藝術的結合了英國傳統縫紉和現代工藝。在襯衣領域的專業知識使得Karl Dunkley致力於打造一個品牌,提供適合各種場合的襯衫,表達對傳統工藝的敬意,精益求精,使每個細節都達到完美。

相關焦點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學經典
    日前,集賢裡街瀛臺裡社區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邀請國學老師走進社區青少年教育課堂,向孩子們傳授經典國學,推動未成年人吸取傳統文化中積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隨後,老師帶領孩子們共讀《三字經》選段,在朗朗書聲中,融入國學經典的優美意境。  此次國學課堂,融合經典誦讀、情景演示、趣味遊戲等內容,積極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心靈的洗禮與智慧的啟迪。通過與傳統文化親密接觸,學會感恩、懂得尊師,從小樹立謙恭有禮文明素養。
  • 講好儒學故事 傳承文化經典
    這些圍繞著古籍展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是在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的基本原則之下,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為社會大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為優秀文化的傳承提供智力支持。《孔子·儒學·儒藏:儒家思想與經典》一書即是此種努力的成果之一。
  • estate什麼意思
    estate什麼意思單詞解析e,根據詞源詞典,古羅馬人發現sc-, sp-, st-發音很難或者有時候不好聽,於是他們在前面加上了i,漸漸地又發展為了e,這就是這裡e的由來。stat/sta,站立estate,名詞,指:位於鄉村的大片私有土地、莊園(通常用來種植農作物或養牲畜),一個人死後留下的全部財產,法律專業名詞。
  • 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傳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傳承的目的。我們既要做文化命脈的維繫者,又要做文化發展的推動者。在文化傳承上,應該是繼承傳統而又超越傳統,探索現實而又面向未來,循規蹈矩而又離經叛道。 文化傳承就是讓文化流傳下去,經久不衰。
  • 深圳南山:戲曲文化走進校園 傳承民族經典文化
    近日,由南山區教育局主辦的「戲曲藝術進校園、戲曲名家傳承民族經典文化」巡迴專場演出在深圳灣學校舉行。戲曲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是一種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戲曲以優美動聽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滌蕩起伏的故事情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來自廣東省國粹戲劇普及教育研究院的老師們為深圳灣學校師生帶來了多劇種專場演出,在座的師生不僅欣賞到異彩紛呈的戲曲表演,還聽到了戲曲老師們悉心的講解。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致敬經典,傳承文化
    (60分)  材料一:  在2017年建社65周年之際,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計136冊連環畫套書合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讀者領略四大名著的故事精華,為讀者奉上一道重溫名著經典,感受傳統線描藝術的文化大餐。  材料二:  1986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西遊記》,成為幾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
  • 畲族烏飯:是美食,更是文化傳承
    這一天,畲族村民不出工,男女青年成群結隊外出春遊,採來野生植物烏稔葉,製作烏米飯,緬懷先祖,預祝豐收。 烏米飯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相傳畲族的兩位先祖因反抗當朝政權壓迫,在斷糧絕草之際,偶得烏稔樹所結之果實而得以果腹,進而制出了「烏飯」。從此,每年農曆「三月三」,畲民都會做烏米飯過節,相沿成俗已有1300多年,是畲族三寶之一。
  • 中醫藥成抗疫重要力量,御品膏方傳承御藥文化經典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的文化瑰寶,近幾年傳承中醫藥文化、增強國人的中醫藥文化自信等話題不斷被提及,作為中醫藥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宮廷御藥文化自然不可忽視。故宮博物院永和宮已正式掛牌設立為「御藥醫館」,御品膏方同時進駐,旨在弘揚中國宮廷醫藥學的初心,讓世人在此領略屬於宮廷御藥的風採,助推傳統中醫藥文化發展。
  • 日本和傘,不僅是日常雨具,更是一種藝術與文化的傳承
    在日本,和傘不僅僅是遮雨工具,更是融合日本頂級傳統工藝技術的藝術品。日本和傘除了製作複雜,蘊含了制傘人無數心血和高超的手藝之外,更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體現。 日傘(ひがさ higasa),或「太陽傘」,不上油,僅用於遮蔭。
  • 中國味道不只是抓住了你的胃,味道背後也是文化的傳承
    在這裡不謙虛地說,中國美食在世界上佔據的位置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味覺的盛宴與視覺的盛宴在中國美食中完美的結合,酸甜苦辣鹹五味的融合,勾起食者的味覺壁壘,使人沉浸在美食的「誘惑」之中。在中國,美食除了充飢果腹之外,人們也賦予了飲食更多的文化元素,美食一經產生就與文化密不可分,單純的敘述美食的味道,忽略美食中的文化,將會使中國美食索然無味。中國人傳統飲食習慣中,五穀為主食,蔬菜為輔,肉次之。
  • 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瑰寶
    原標題:孫鋒: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瑰寶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中醫藥學在實踐層面強調養生、「治未病」,這一理念早已深深融入了國人的日常生活。但與此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中醫藥文化和產業這些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
  • 傳承中華經典 堅定文化自信——成語古詩班級挑戰賽
    為弘揚國學經典,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提升學生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文化自信;同時給同學們一個渠道去進一步深入了解國學文化,給孩子們一個寓學於樂的舞臺。經過級部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七年級各班師生積極參與,10月16日下午,我們在學校風雨操場成功舉辦了「成語古詩班級挑戰賽」。
  • 康採醫匠:經典傳承,與時代同行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文化流傳千年,經久不衰。至此,二十餘年的專注,成就今日之經典。沉澱,是康採醫匠的執著,但,不代表就此沉默。新零售時代的來臨,亦是這個老品牌的新機遇。當傳統撞上潮流,是傳承,更是希望。
  • 金典·經典巨獻 攜手《中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三湘都市報12月16日訊(記者 和婷婷)現在,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正在芒果 TV、湖南衛視熱播,收視獨佔鰲頭。而與之一同上線的冠名商依然是伊利集團的金典有機奶,二者共同打造了一場傳承文化之美的饕餮盛宴。
  • 「中國碗筷文化」發展史:不僅是食具,更是中國文化的傳承
    比起西方吃飯的刀叉,反而體現出不動刀槍,以和為貴的泰然處事之理。第二,筷子使用的時候一上一下,根據《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上面的為陽,下面的為陰;一根筷子主動,而另一根筷子從動,也象徵著太極中的一陰一陽。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粹經典 德州市群星京劇社走進山東華宇工學院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國粹戲曲經典。近日,德州市群星京劇社走進山東華宇工學院,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傳統文化盛宴。本次演唱會以現代京劇為主,向新時代青年學生普及國粹經典戲劇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弘揚愛國精神、樹立報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 紅桃粿,潮文化之美味與傳承
    韓山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學校708班 陳梓鑠鄉下,是潮文化發展和保留、傳承得最好的一片土地,在這裡,你可以享受到純粹的潮文化,領略其美妙與精髓。粿,是潮文化美食分支的一大主幹。尤其是紅桃粿,更是集美味與寓意為一身,逢年過節,更是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古時,若是潮汕女子,做粿便是必學的一門功課,例如我的祖母便是精通做紅桃粿的。
  • 【文化評析】文化傳承需要更多「擺渡者」
    【文化評析】谷建芬被譽為「中國流行音樂教母」,曾創作出《燭光裡的媽媽》《歌聲與微笑》等近千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培養出毛阿敏、那英、劉歡等一大批明星歌手。然而,近十幾年來,這位享譽中國的老藝術家忽然間銷聲匿跡了。
  • 中國故事:建成文化強國傳承不可缺
    2035年,是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時間表,實現這一既定目標離不開頂層設計,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更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傳承。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穿上漢服、唐裝,背幾句古詩詞、彈幾首古曲,舉辦幾場國學講座、成立幾所國學學堂,祭拜黃帝陵、古名家紀念等形式上的表現,就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最多只能算是回顧而非文化創新;文化強國主要在於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和古代文化經典傳承,結合現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全面實現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莊嚴承諾。
  • 經典傳承 不忘初心 三星 W2019 以時間佐證不朽
    中國的玉器文化源遠流長,據宋代範成大所修《吳郡志》載:早在唐、五代時期,蘇州就有琢玉的工場和名藝人了。明末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亦有記載「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吳郡。」明清時蘇州的玉雕曾達到了一個高峰。至清乾隆時,蘇州籍的玉工及其傳授的門徒居住在前門一帶,被譽為「蘇幫」,幹隆帝曾寫詩稱讚:「相質制器施琢剖,專諸巷益出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