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參考譯文(原文譯文對照版)
七下文言文參考譯文(一)【原文譯文對照版】
第4課.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1.「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2.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
2.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
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3.「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
4.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4.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5.卿言多務,孰若孤?
5.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麼樣?
6.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有很大的好處。」
7.蒙乃始就學。
7.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8.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8.到了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魯肅十分驚奇地說:
9.「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
9.「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
10.「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士別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
11.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1.長兄知道這件事怎麼這麼晚呢!」
12.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2.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分別了。
第8課.木蘭詩
重點句原文: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重點句譯文:1.問女兒所想的是什麼,問女兒所思念的是什麼。
2.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2.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以後替父親去出徵。
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
3.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
4.萬裡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
4.不遠萬裡,奔赴戰場。像飛一樣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5.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
5.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在鎧甲上。
6.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6.將士們徵戰多年,身經百戰,許多人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7.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7.回來拜見皇上,皇上坐在舉行大典的朝堂上。
8.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
8.給木蘭記很大的功,賞賜很多的財物。
9.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9.可汗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意做尚書郎;
10.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10.希望騎上千裡馬,送我回到故鄉去。
1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11.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都要在床上坐坐。
12.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
12.脫下我作戰時的戰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
13.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
13.當著窗戶,對著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1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14.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
15.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麼能辨別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第8課《木蘭詩》全詩原文: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2.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4.萬裡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5.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6.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7.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8.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9.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10.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1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12.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13.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1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15.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8課《木蘭詩》全詩譯文【背過劃橫線的重點句的譯文及原句】
第一自然段:一陣唧唧聲,又一陣唧唧聲,木蘭正對著門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到女兒嘆氣的聲音。
第二自然段:1.問女兒所想的是什麼,問女兒所思念的是什麼。女兒也沒有想什麼,女兒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天晚上看到軍中的文告,皇上正大規模的徵兵。徵兵的名冊很多卷,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我父親(老了)沒有大兒子(接替),我木蘭沒有大哥(去參軍),2.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以後替父親去出徵。
第三自然段:(去東邊的集市買來駿馬,到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馬鞍下的墊子,去南邊的集市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到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長的馬鞭。這4句是互文,合譯為1句==)3.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早晨告辭爹媽離開,晚上住宿在黃河邊上,聽不到爹媽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流水的聲音。早晨告辭黃河離去,晚上就到了黑山頭,聽不到爹媽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叫的聲音。
第四自然段:4.不遠萬裡,奔赴戰場。像飛一樣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5.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在鎧甲上。6.將士們徵戰多年,身經百戰,許多人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第五自然段:7.回來拜見皇上,皇上坐在舉行大典的朝堂上。8.給木蘭記很大的功,賞賜很多的財物。9.可汗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意做尚書郎;10.希望騎上千裡馬,送我回到故鄉去。
第六自然段:爹媽聽到女兒回家來,互相扶持著到外城來迎接;姐姐聽到妹妹回來,對著門梳裝打扮;小弟弟聽到姐姐回來,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打開我東面閣樓的門,坐在我西邊閣樓的床上。這2句互文合譯為==)11.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都要在床上坐坐。12.脫下我作戰時的戰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對著窗戶梳理像雲那樣的鬢髮,對著鏡子貼上額頭的花黃。這2句互文合譯為==),13.當著窗戶,對著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走出門看看同伍的士兵,他們都吃驚忙亂得不得了:在一起打了十二年的仗,還不知道木蘭是個女孩子。
第七自然段: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14.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15.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麼能辨別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第12課.賣油翁 歐陽修
原文:1.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
譯文:1.康肅公陳堯諮擅長射箭,當世沒有第二個人可與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誇。
2.嘗射於家圃,
2.曾經有一次,陳堯諮在自家園子射箭,
3.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有個賣油老翁放下擔子站著,斜著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離開。
4.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
4.老翁見陳堯諮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對他微微點頭。陳堯諮問道:
5.「汝亦知射乎?
5.「你也懂得射箭嗎?
6.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6.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嗎?」老翁說:
7.「無他, 但手熟爾。」
7.「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
8.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
8.陳堯諮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
9.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9.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
10.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
10.於是老翁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將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
11.徐以杓酌油瀝之,
11.(然後)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蘆,
12.自錢孔入,而錢不溼。
12.油從銅錢的方孔注入,而銅錢沒有被沾溼。
13.因曰:「我亦無他, 惟手熟爾。」
13.於是老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
14.康肅笑而遣之。
14.陳堯諮笑著讓他走了。
七下文言文參考譯文(二)【原文譯文對照版】
1601.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原文+註解: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5.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6.可以調素琴,閱金經。7.無絲竹之(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亂(.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耳,無案牘之(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勞(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8.孔子云:何陋之(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有?
1601.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原文: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譯文: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顯得神異。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苔痕蔓延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
5.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說說笑笑的是學問淵博者,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讀書人一般有功名)。
6.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6.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7.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草玄亭。
8.孔子云:何陋之有?
8.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1602.愛蓮說 周敦頤
原文: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譯文:1.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歡牡丹。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我則唯獨喜愛蓮——蓮從淤泥裡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豔;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它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4.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4.香氣遠聞更加清芬;它筆直潔淨地立在水中。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6.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6.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
7.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7.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
8.蓮,花之君子者也。
8.蓮是花中的君子。
9.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9.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10.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0.對於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11.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1.對於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4.河中石獸 清代:紀昀
原文:1.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參考譯文:1.滄州南部的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院的外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隻石獸一起沉入了河中。
2.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
2.過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錢款重修寺廟,
3.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3.並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後沒能找到,(寺僧)認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4.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裡無跡。
4.(於是)劃著幾隻小船,拖著鐵鈀,(向下遊)找了十多裡,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5.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5.一位講學家在寺廟裡設館教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
6.「爾輩不能究物理。
6.「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7.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7.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
8.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8.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在沙裡,越沉越深罷了。
9.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9.順流而下尋找它們,難道不荒唐嗎?」
10.眾服為確論。
10.大家很信服,認為這是正確的言論。
11.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11.一位老河兵聽了這話,也笑著說:
12.「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12.「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
13.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13.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
14.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14.水不能衝走石頭,(但)水流的反衝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衝刷成坑穴。
15.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15.(石下的沙坑)越衝越深,延伸到石頭(底面)一半時,石頭一定會栽倒在坑穴裡。
16.如是再齧,石又再轉。
16.照這樣再次衝刷,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
17.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7.不停地翻轉,於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
18.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18.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19.如其言,果得於數裡外。
19.(人們)依照他的說法(去做),果然在(上遊)幾裡開外找到了(石獸)。
20.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20.那麼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太多了,
21.可據理臆斷歟?
21.怎麼能(只)根據某一個道理就主觀地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