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學名:Mimosa pudica Linn. ):
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由於葉子會對熱和光產生反應,受到外力觸碰會立即閉合,所以得名含羞草。形狀似絨球。開花後結莢果,果實呈扁圓形。葉為羽毛狀複葉互生,呈掌狀排列。大約在盛夏以後開花,頭狀花序長圓形,2-3個生於葉腋。花為白色、粉紅色,花萼鍾狀,有8個微小萼齒,花瓣四裂,雄蕊四枚,子房無毛。莢果扁平,每莢節有1顆種子,成熟時節間脫落。花期9月。
含羞草的花、葉和莢果均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且較易成活,適宜在陽臺、室內的盆栽花卉(人食用或過度接觸含羞草也會引起毛髮脫落)。在庭院等處也能種植。含羞草與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人們觸動時,葉柄下垂,小葉片合閉,因此人們理解它為「害羞」,故稱之為感應草、喝呼草、含羞草、知羞草和怕醜草(粵語)。原產於南美熱帶地區,喜溫暖溼潤,對土壤要求一般。
含羞草是披散、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米;莖圓柱狀,具分枝,有散生、下彎的鉤刺及倒生刺毛。
託葉披針形,長5-10毫米,有剛毛。羽片和小葉觸之即閉合而下垂;羽片通常2對,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長3-8釐米;小葉10-20對,線狀長圓形,長8-13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剛毛。
頭狀花序圓球形,直徑約1釐米,具長總花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花小,淡紅色,多數;苞片線形;花萼極小;花冠鍾狀,裂片4,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枚,伸出於花冠之外;子房有短柄,無毛;胚珠3-4顆,花柱絲狀,柱頭小。
莢果長圓形,長1-2釐米,寬約5毫米,扁平,稍彎曲,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英節脫落,莢緣宿存;種子卵形,長3.5毫米。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繁殖方式
含羞草為直根性植物,鬚根很少,適宜播種繁殖,而且最好採取直播的方法,以免移栽傷根;若必須移栽者,應在幼苗期移栽,否則不易成活,作為一年生栽培的含羞草,一般於早春在室內播種。
可以用小盆直播.也可用淺盆養苗分栽。播種土用2成腐葉土、3成園土、5成細黃砂過篩後混合配製。播種時,先在盆中盛上適量的培養土,鋪平壓實,用噴壺灑透水,待水全部滲透後立即進行播種。小盆直播,每盆播種子1-2粒。如用淺盆育苗,則以2釐米 ×2釐米的距離進行點播。播後覆土3-5釐米,以蓋住種子為宜。盆上蓋玻璃或塑料薄膜保溼,將盆放到20℃左右的散光處。以後見盆土乾燥時用浸盆法灌水。約經7-10天,種子發芽出苗。
出苗後,應將盆上覆蓋物拿掉,並使逐漸接受陽光。待幼苗長到3釐米高時,播在淺盆中的即可分苗移栽。分苗應帶土移栽,否則不易成活。剛上盆的幼苗澆透水後,先放到半陰處,待緩苗後再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而直播在小盆中的可直接放在陽光充足處生長。南方4月中,北方5月初,可將苗盆移出室外培養,並及時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溼潤。幼苗長到4片葉時開始追施液肥,一般7-10天追肥一次腐熟淡液肥即可。苗長大後可再換一次盆,但用盆不宜過大,一般定植到15-20釐米的中號花盆中即可。
栽培技術
含羞草習性強健、生長迅速。生長季節可放在陽臺上或院子裡,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溼潤。冬季應移到室內窗臺上,室內溫度在10℃左右即可安全過冬。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根系生長很快,需要每天澆水。夏季炎熱乾旱時應該早、晚各澆一次水,缺水則葉片會下垂以至發黃,受觸動也不再閉合。苗期每半月施追肥1次。如不想讓株形過大,則要減少施肥量。含羞草小葉細小,羽狀排列,甩手觸及小葉受刺激後,即行合攏,如震動大可使刺激傳至全葉,總葉柄也會下垂,甚至可能傳遞到鄰葉使其葉柄下垂.
業務聯繫人:
張經理 手機號:18251514321
微信號:18251514321
張經理 手機號:18068933777
微信號:18068933777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江蘇青翠欲滴種業,1826112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