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胖很明顯是吃出來的,是胖而不是肥,而且常見於年紀輕、正處於發育期、胃口特好的人。他們的胖是比較結實的,主因就是飲食過量。這應該不能算病,只需要控制食慾、加強運動就可以了。
其次是能吃且瘦型,或者是雖然吃得少,人卻很胖。這兩種情況顯然都是病態。
很多人怎麼吃都不胖,通俗地講,就是吸收功能不好,「酒肉穿腸過」了,這就是脾氣虛的問題。我見過一個很秀氣的女孩子,特別能吃,而且特別喜歡吃肉,牛排一次能吃兩份,但是,到了晚上肯定一次腹瀉光,所以她放開了吃也不會有長胖的風險。她身邊的女孩子都羨慕她的這個「優點」。
其實,這種「優點」早晚要變成缺點的,因為脾氣虛不可能僅僅是因為身體不吸收,肯定還有不能代謝或者代謝能力減弱的問題。只不過前面提到的這個女孩年紀輕,代謝問題因為年輕、生命力旺盛而暫時不明顯。到40歲以後,整體的代謝能力下降,脾氣虛導致的代謝無能的問題就會加重,那個時候的她,很可能就成了一個大胖子。即便到了那時,她仍舊還會有腹瀉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是李東垣說的「少食而肥型」,就是我們說的「喝涼水都長肉」的那種人。這是典型的脾氣虛,也很可能是那個吃牛排而不胖的女孩子的未來。這種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肌肉無力。所謂「肥而四肢不舉」,就是雖然胖,但不是肌肉多,而是脂肪多,所以運動起來仍舊無力,他們的脾虛和肥胖都是過勞所致。這種過勞主要是因為心力交瘁,是思慮過勞。中醫五行中,火生土,而火對應的是心,土對應的是脾。心被消耗太過,自然無力生土,脾氣隨之虛弱。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的文人、現在的知識分子多給人「手無縛雞之力」的脾虛印象,他們的脾虛就是因為用腦過度、心思太重導致的勞心所致。
脾氣虛、代謝能力弱,脂肪之類應該消耗出去的「髒東西」就要停在身體裡,李東垣稱其為「邪氣盛」。這種停留在人體內的「髒東西」,中醫叫「痰溼」,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一般體內都有痰溼,需要通過補脾祛除痰溼的辦法來減肥。
這種脾氣虛導致的「過勞肥」,是當今最常見的。在忙碌的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暇管住自己的嘴的,抓到什麼吃什麼,湊合填飽肚子而已,自然不能斟酌飲食的熱量,也顧不上節制,這就加重了肥胖的程度。有的人雖然不胖,但體檢時卻發現得了脂肪肝,大家開玩笑說他僅有的脂肪還長在了肝上。這種情況在經常熬夜、值夜班的人身上更多見,即便他們沒有吃夜宵的習慣,即便吃的夜宵的熱量很低,但仍舊難免會發胖或者得脂肪肝。
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的理論,是因為他們在肝經值守的「丑時」,也就是夜裡的1~3點,沒有讓肝臟休息,導致了這種代謝紊亂。事實上,這種違背正常作息的生活方式,更是對脾氣的消耗。
「過勞肥」的人,減肥總是不成功,因為「脾氣虛」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單純的節食、腹瀉來改善。節食和腹瀉甚至還會加重脾氣虛的症狀,所以他們的減肥總是剛開始有效,很快效果就不明顯了,或者體重很容易又反彈回來。畢竟我們要消除脾氣虛這一導致過勞肥的根本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還有一種與前面那個可以大吃牛排,但仍舊很瘦的女孩子不同的人是「能吃且瘦型」,類似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虛性亢奮的結果,對此,中醫歸結為「胃火盛」。這種人不僅總是餓,還很容易渴,他們的瘦比起大吃牛排的女孩子來說,要明顯地呈現出病態,人會顯得很憔悴,皮膚也缺少水分,是需要馬上治療的。
只要你弄清了肥胖最終是不是因為脾氣虛引起的,你在減肥的時候,還是可以求助於很多藥物的。只是這些藥物的說明書上都沒有標明「減肥」這個功效,但是它們能從根本上改善脾氣虛的症狀,減肥就成了這些經典方劑的意外收穫了。
比如「補中益氣丸」,它是寫《脾胃論》的李東垣創製的。這是一種可以長期吃的補脾藥,它的減肥效果是隨著脾氣的強健而實現的,表面上是在減肥,實際上是在修補過勞給身體造成的影響。所以你用「補中益氣丸」來減肥的話,肯定不是速效,但一旦起效,就不用擔心反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