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之中,
最熱、最悶、最潮的時候。
今年的三伏天在7月16日開始,
也就是說還有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
首伏高溫就要到來了!
但是先別被高溫嚇到愁成苦瓜臉,
好好把握三伏天,這也是治病的好時間!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一直崇尚的療法,
指對於一些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
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調理提高抗病能力,
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
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
人體陽氣相對其他季節較為充沛,
此時是補足體內陽氣,
祛除寒邪溼邪的大好時機。
而「三伏貼」是最常見的冬病夏治療法之一。
火爐城市武漢曾經創造了在三伏首日,
超過五萬人趕往醫院敷三伏貼,
可見冬病夏治的重要療效。
2020三伏貼時間表
伏前解毒:5月05日—7月15日
初伏驅寒: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清養: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化瘀:8月15日—8月24日
伏後固本:8月25日—9月01日
這份最全攻略,帶你看到最真實的三伏貼。
冬病夏治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之前的文章中也詳細的介紹、講解過。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灸法、拔罐、足浴等,並不只限於「三伏貼」。相對於其他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貼」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所以現在很多醫院都選用「三伏貼」作為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通過這種治療,很多孩子從中受益。
那麼,什麼是三伏貼呢?
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採用貼敷的方法,使用對應(辛溫散寒)的中藥滲透皮膚,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最終達到驅散寒氣,提升正氣,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三伏貼配穴貼敷實拍
但是,由於三伏貼的發泡現象,這種貼法也被稱為發泡灸。所謂發泡灸,就是利用某些藥物貼在特定的穴位上,使其產生發泡,破潰,然後病邪外洩的這麼一種調理方式。這樣的調理方法,比不發泡的,病邪會排得更加徹底。
三伏貼發泡真實反饋
可是就由於他的發泡而引發了媒體與自媒體的關注與爭論,恰恰是這種發泡,才會有良好的療效。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發泡的程度也不同,這種發泡灸並不等於所有的人都會起泡。
粉絲反饋沒有發泡
準確的說,三伏貼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治病,而是預防和緩解。
三伏貼主驅散寒氣,提升正氣,所以三伏貼調理的病大部分都是「寒」病。具體如下:
三伏貼適用病症
1、呼吸系統疾病
體虛易感冒、咽炎、過敏性鼻炎、各種慢性咳嗽、肺炎、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等
2、耳鼻喉科疾病
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及引起的胃脹、胃酸、胃痛等
胃寒、慢性腹瀉、脾胃虛弱等
4、部分骨關節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以及各種寒溼型痺症等
5、部分婦科疾病
宮寒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以上五類疾病在寒冷冬天更易復發和加重,這類病的人群體質更趨向於陽虛體質,脾胃更可能是脾陽虛(胃涼)。陽氣不足,易受寒氣侵襲,三伏貼主貼此類疾病,並且效果很好。
6、肩頸部疾病
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等
7、免疫力低下
反覆感冒、體質較差等
8、兒科疾病
厭食、腹瀉、肺炎、通便、支氣管炎、脾胃不適等
以上三類疾病因為貼敷後有意料外的好效果,所以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貼敷。
通過以上幾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三伏天貼三伏貼是很有必要的!效果有目共睹!那麼三伏貼該怎麼貼呢?
時間:成人一般不超過6小時;小兒一般2~4小時。
反應:貼『三伏貼』出現輕微瘙癢、貼麵皮膚微微發熱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出現皮膚局部起泡、瘙癢、流水等不良反應,要立刻取下「三伏貼」,如果嚴重的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足三裡(補氣血、健脾胃)
關元穴(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
神闕穴(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經期怕涼、痛經,總感覺小腹涼涼,宮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經錯
後、稀發,經量少,經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關元、腎俞、三陰交、血海
作用:溫補腎陽,溫宮散寒。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膩,或滑膩苔,或伴有打噴嚏、流清鼻涕,遇冷則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取穴:肺俞穴
作用:溫肺止咳,化痰平喘。
脾胃虛弱,經常便溏者,或貪涼太過或飲食不潔,導致寒溼或溼熱內生,誘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裡、天樞、神闕、中脘
作用:溫補脾腎,散寒止瀉。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鬆弛等問題。
取穴:氣海、關元、三陰交、足三裡、神闕、中脘。
作用:加速血液循環、美容養顏。
長期呆在空調房,室內外溫差大,易引發肩頸椎病。頸部正中屬督脈。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寒邪入體太陽最先受之。而督脈則主「一身之陽」。
取穴:大椎穴
作用:溫陽利溼。
夏季溼氣重,細菌、真菌、蚊蟲、蟎蟲活動能力增加,是皮膚病成為高發疾病。對於內有溼濁,外受風寒引起的舌苔白膩、怕冷,甚至便溏型蕁麻疹、溼疹等瘙癢性皮膚病可採用艾灸來治療。另外還要勤曬被褥、保持房間和自身衛生,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飲酒、吃牛羊肉等發物。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風止癢,溫陽利溼。
中醫所說的暑溼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症狀,出汗而熱不退,口乾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取穴:足三裡、陰陵泉、中脘、神闕
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利溼,止嘔止痛。
雖然三伏貼預防調理的病症很多,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貼「三伏貼」。
三伏貼針對的主要是體質偏虛、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一般來說分為兩類,
1、陽虛體質,脾胃更可能是脾陽虛(胃涼)。陽氣不足,易受寒氣侵襲的人群,比如經常咳嗽、哮喘、感冒、鼻炎、胃痛、腹瀉等;
2、免疫力低下、易反覆感冒、脾胃虛弱厭食、大便不調、生長發育緩慢的孩子。
對於孕婦,6個月以下兒童,支氣管擴張發作期人群,身體健康、生長發育正常的孩子,嚴重過敏體質的人群,疤痕性皮膚的人,皮膚不容易癒合的人,不建議貼三伏貼。
「三伏貼」即穴位貼敷療法,是將中藥飲片打粉,用陳醋或者薑汁調製成膏狀,貼在特定的穴位上,使藥物通過皮膚的吸收和滲透作用,調整臟腑與經絡的功能,從而起到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三伏貼」的處方,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群,都是有區別的。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積累,今年的三伏貼全面升級,經過多次的試用調配,最終以白芥子、鵝不食草、元胡、甘遂、細辛、乾薑、蜂蜜等親自配製而成。
經常貼三伏貼的人會發現,今年的配方裡多了一味配料——蜂蜜。一定會有人疑惑,為什麼要加蜂蜜呢?
由於蜂蜜的透皮效果好、溫和且滲透性強,而且經常會被製成膏藥、膏滋,調理保健效果也很不錯。最重要的是蜂蜜不會影響三伏貼的調理效果,而且貼後不易起泡,即使起泡,也易修復。
考慮到很多女性和孩子受到了三伏貼貼後發泡的影響,使之望而卻步,為了消除這些顧慮,經過我反覆試用調配,決定在三伏貼配方裡特別添加了蜂蜜。
由於之前很多三伏貼採用3cm藥芯,有效成分不易於覆蓋穴位;所以,今年採用了4cm超大藥芯,有效成分更易於覆蓋穴位。
有些藥廠將三伏貼中的膏藥製成膠裝,使得藥效減弱;今年我們將膏藥保持原裝,藥效更強勁。
考慮到有部分人的皮膚可能會對普通膠布產生敏感現象,所以今年採用醫用型無紡布膠布,對皮膚無過敏、無毒、無副作用、透氣性好、不沾汙皮膚。(由於醫用膠布粘性不是很好,貼敷後不建議做大幅度動作等)
由於伏天天氣太過炎熱,膏藥易稀化,從而流出膠布,汙染衣物;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將藥膏上附著了一層超薄網膜,防止伏天成分稀化流出。
市面上,很多藥廠為降低成本,三伏貼大多採用散裝包裝,由於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使得效力減弱;所以,今年我們採用兩貼一組密封包裝,不僅易隨身攜帶,而且保持了原有的效力。
自己貼沒有感覺,朋友貼起泡了。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是溼寒體質,或者病灶比較深,所以剛開始不會有太大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 ,所以感受不同。
而且三伏貼和艾灸是一樣的,需要堅持,貼敷時間也是需要很好的控制,而不是想貼就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且三伏貼結合艾灸調理效果會更好。
這個灸友貼敷三伏貼後,感冒、咳嗽症狀有所緩解,感覺特別好;而且貼完之後貼敷處有水汽,並沒有發泡。
說明並不是不發泡效果就不好,就像這個灸友雖然沒有發泡,但是身體症狀緩解了。
而且,之前買的三伏貼馬上用完了,想要復購,準備再買幾盒。
商城滿減活動來襲
滿199減10
滿299減20
滿499減50
目前三伏貼新品上架,
端午特惠,限時搶購
買三送一!
點擊圖片購買三伏貼: